荐影 | 死亡诗社:从生命中汲取力量

我们常常会用金钱、权力、地位这些因素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但是这样的衡量方式是否真的合适,很多人拥有了常人没有的财富、权力和地位,却依然感到痛苦。究竟该如何去衡量人生的价值?我的答案是,生命的激情。

今天,向大家推荐一部电影,1989年的《死亡诗社》。

故事发生在在一所以严厉著称的优秀高中,这里有着四项原则,传统、荣誉、纪律和优秀,父母们都以能把孩子送到这里而开心,像极了我们现在的重点中学。

在名校光环中,学生们却私下把学校比作地狱,调侃四大原则。

新学期开始,老师严厉又刻板,用纪律约束着学生,这些正值青春的少年们像小羊一样,乖乖地坐在教室里,认真的听课做笔记。

直到新来的语文老师基丁,第一节课他就带领着学生们把课本“狗屁不通”的前言撕了下来,并带领他们去了学校的荣誉室,看着这些一百年前的“同龄人”,说出了贯穿整部电影的一句话:“抓住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凡响。”

下课后,少年们在校友录里发现了基丁老师的介绍,以及死亡诗社俱乐部,便去询问。

基丁告诉少年们“我们是一群浪漫主义者,我们不仅仅是念诗,诗从我们舌尖滑落,就像蜜糖,情绪高涨,女人亢奋,灵魂驰骋。”死亡诗人们希望活的精彩,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

这些17、8岁的少年被老师所描述的景象打动,并在月黑风高的某个夜晚重新复活了死亡诗人俱乐部。在拥挤的洞穴和昏暗的灯光中,他们念诗、讲故事,摆脱了白天压抑沉闷的环境,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和激情。

日复一日,基丁老师继续着他的独特教学,私下的诗社也每周举行,电影的四位主角,也逐渐发生了转变。

查理用自己火一样热情,通过恶作剧反抗着对压抑环境的不满;诺克斯坚定了自己的信心,冒着被打的风险勇敢的向心爱的女孩告白;托德战胜了自己的心魔,勇敢袒露了自己的心声;尼尔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作为主角出演了舞台剧《仲夏夜之梦》并大获成功。

命运总是弄人,对尼尔倾注全部希望的父亲,在舞台剧完成的当晚决定把他送去军校,剥夺了他的梦想。不甘梦想却无力反抗的尼尔,最终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为电影抹上了一笔悲伤的色彩。

面对这样的重大事件,奉行自由教育的基丁老师自然成为了背锅的人,被逐出了校园。

但是,被教导的少年们没有忘记基丁带给他们的教诲,为了表达他们的感激,在基丁临走前,不顾校长的愤怒,站上了桌子,朗诵了那首“船长、我的船长”来基丁告别。

故事也就此结束。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看完这部电影,有的人看到了对教育的批判,有的人看到了基丁老师过激的自由教育,而我看到了对生命激情的追求。

有多少人,即使是成家立业之后,依然遵循着父母的期盼和社会的要求,循规蹈矩的重复着自己的人生。

梭罗说:“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在时代的洪流下,我们都被社会的价值观裹挟着向前进,有谁还记得自己曾经的梦想是什么?

电影中尼尔的死,也让我联想到民国时期的王国维先生,虽然两人并无太多关联,但是那种“思想不自由,毋宁死耳”的精神,却是让我深深的感动。

我并非提倡这样的极端方式,但是正如陈寅格先生所说,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即使经过千万年也依然闪闪发光。拥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追求,是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上进了?

我想,或许答案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找到了自己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而不再被世俗的金钱,名誉所约束,用自己的热情投身到了那些不被别人看好,却无比热爱的事情上去了。

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有的人垂垂老矣,却仍是少年。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这样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炙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年岁有加,并非垂老,理想丢弃,方堕暮年。”

抓住时间,让你的生命不同凡响!

你可能感兴趣的:(荐影 | 死亡诗社:从生命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