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学习,重新认识教与学

    汝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    张文晓

图片发自App

      很久以来,老师经常会对学生念一种“经”:“要好好学习,要认真听讲,要完成作业,要积极发言……”很多老师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不停地念这个“经”,孩子就能学好,就能会学。事实上,孩子的学习并不是简单的教导。

      有一幅百年前的漫画:教室里整齐地坐着师生,老师将书本放入机器,书中的内容自动通过导线连接到教室中每个孩子的脑中。这是过去的人们对未来教育的畅想。然而,一百年过去了,这样的“理想”并未实现。事实上,学习远不是“装东西”那么直接。

    今天,当孩子们的学习地点不再唯一,老师——这个知识的提供者不再唯一时,改变学习,让学生成为拥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创造者,就越发显得重要而关键。

改变学习方式:从“跟着做”到“探究学”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从问题开始,从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努力开始。即鼓励老师教孩子从学习提问开始学习,从学习独立思考开始学习,因为“学习”是需要学习的。

      比如,去年教二年级数学《整理减法表》一课,老师们常用的方法是:先带领学生练习口算,复习退位减法,再带领学生逐一对算式排序,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加法表横着、竖着、斜着的规律。整节课的秩序和节奏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但是,从学习的视角看,这节课的目标单一、过程单薄。

    在后来的改进版中,将学生分为四人小组,先让孩子自主练习一组口算。接着,组织学生小组学习:第一步,独立思考“你打算怎么整理这些算式”;第二步,让孩子们在小组内确定一种整理算式的思路;第三步,把整理好的算式贴在学习单上,准备交流;最后,组织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分享自己的思路,在了解其他小组异同的过程中,去发现一组算式经过归类排列后呈现出来的新规律。这样的探究学习场景中,学生带给我们的是很多“想不到”的精彩。

    但是,由于学习过程的挑战性与开放性,我对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并不一样,一时难以接受,甚至是不知所措。有的小组能迅速找到规律,有的小组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排列方法,有的小组迟迟无法下手,有的小组在展示中发现错误会迅速修正,还有的小组则从始至终都无法修正,甚至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度失控、混乱的场面。走出这些困扰的关键,还是要引导教师重新认识教与学的关系——老师的教不是简单地告知学生对与错,而是在学习进程中给予指导。比如,面对问题时怎样思考,如何倾听他人的想法,用什么样的方式可以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等。这些都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是伴随着知识的学习逐渐“学会”的。良好的学习过程就是让学生暴露思维差异的过程,也是学习建立良好学习秩序的过程,而这些都是在一节节课中习得的。

      所以,我们说“学习是需要学习的”。好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帮助我们学习如何尊重孩子的原始想法,如何鼓励孩子多样的表达,如何让学生学会从问题中获得思考、反思、比较等学习经验,甚至学习如何在教与学过程中,建立一种与“问题”和平相处的包容状态。如此,我们的老师才能够静下心来,不为了刻意寻求那份自我展示的精彩,而是踏踏实实地回到“居家过日子”的课堂上,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更应该围绕两个关键: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也就是当他们面对未知与挑战时,能够表现出那份强烈的新鲜感。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

      说到底,改变学习方式,其实是为了创造更加多样的学习方式。教学变革没有捷径、没有秘方,只有在创新与变革中寻找好的教与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重新认知学习的发生,创造出更加多样、更加综合的学习过程。

你可能感兴趣的:(改变学习,重新认识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