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建设性沟通—读赵崇舜《智慧父母》(3)

  虽说是一家人,有的人家里洋溢着平和、温馨;而有的家庭,一天到晚,鸡飞狗跳的,充斥着紧张的空气,仿佛随时都会爆炸的炸药桶,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其实,简单说,就是相互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

  建,是建立正确的观念。

  设,是设定有效的方法。

    一、让孩子接受的沟通方式

    每次沟通只有一个目的。切忌表达太多的标准和观念。帮助孩子清楚每次的重点。

    父母每次与孩子的沟通,还要注意语气,表示出对孩子的尊重。你对他讲礼貌,也是他懂得讲礼貌的开始。

    二、让父母与孩子没有距离

    善用语言的力量,直接指出孩子的需求,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真实的关怀,不包含任何的指责或要求。你所传达的讯息,才能在孩子心中引起共鸣,起到效果。

    注意沟通的时机。在什么样的场合,沟通什么内容。

    三、重视与关怀才是沟通的目的

    针对孩子贪玩不做作业,我们来看下面的两个不同的沟通方式:

    “不要再贪玩了!你已经浪费了一个多小时了,该念书了!”

    “爸爸妈妈非常高兴看到你可以忘记压力,痛痛快快地好好玩一玩。但是请你注意该做好的功课,可以吗?”

    试试用上面的哪一种方式和孩子就做作业的问题进行沟通,不言而喻,第二种的效果应该是更好的。

    每次沟通,父母先表达关注的焦点,以及希望看到的结果,孩子自然会理解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清楚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而每个期望,都是孩子努力的方向。

    四、鼓励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

    真实,是建立良好品德的基础。只有父母放下标准,规定,孩子就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为此,在相互的沟通中,应该优先建立的原则是:

    1认同

    父母放下标准,规定,孩子就愿意表达真实的感受。

    表达真实的感受,是孩子最珍贵的宝藏,父母只需要“认同”孩子说出的任何内容,就会轻易地培养出孩子表达真实的勇气。建议父母采用一下的回应方式:

    是的,我了解。

    是的,我和你一样的感受。

    是的,我可以理解你当时的想法。

    有的父母喜欢在孩子的陈述过程中,擅自发出异议,进而擅自批评,这样往往不能搞清楚事情的完整的前因后果。而只有掌握了孩子的真实想法,父母才有机会,给孩子提供正面的建议,不是吗?

    2接受

    放下父母的标准,接受孩子的现状:接受孩子的笨拙,接受孩子的反应慢,接受孩子的成绩差,更重要的是,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

    接受的意义,在于孩子是有价值,有希望的。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接受,孩子才会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才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所期许。

    肯定自己与喜爱自己的孩子,对每一个明天充满了希望。而这正是敢于尝试、冒险、创新力量的源头,也是明日世界必备的竞争优势。

    孩子的真实与生俱来,父母只需要在孩子表达的时候,随时给予鼓励,接受而不批评,信赖而不怀疑,就能协助孩子表达真实的感受。

    五、学会认同孩子。

    当父母遭遇孩子的尴尬问题时,建议用以下方式应对:

    1请教孩子对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自己的看法?

    2用以下几种对应的方式,能帮父母作出更好的回应:

    “爸妈看到你懂得如何思考问题了”—正面的肯定。

    “嗯,爸妈很高兴你能够勇敢的说出自己的观点”—鼓励孩子的行为。

    “爸妈觉得你看问题的角度很真实”—认同孩子的观点,但是不加以批评。

    “虽然爸妈听到你对长辈有不满的情绪,但更高兴你能够诚实的表达自己”—父母说出看法,让孩子清楚父母看中哪些行为。

    其实,孩子关心的不是具体的解决方案,而是父母的重视程度。要让他感受到。

    相信努力做到以上五点,您的家庭一定会幸福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智慧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建设性沟通—读赵崇舜《智慧父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