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不一样的教育
01.
莎士比亚说,世界是个舞台,每个人都要在上面演出一个角色。
其实,教育也是一个舞台,我们都在扮演一个相同的角色—教师。只不过这样的扮演,有的顺风顺水,有的磕磕绊绊,有的平常平庸,有的精彩精美。
庆幸的是,我们都没有选择放弃。
02.
在持续的写作中,我可以轻易透过喧嚣与热闹,开始一场场关于教育的冷静思考和深度感悟。在我的精神世界里,教育已经不再需要鲜花和荣誉,而只是一种宁静的守候;教育已经不再是职业手段,而是生活的一部分。有掌声,我会行走;没有掌声,我亦会行走。
03.
教育是种子的事业,它的成功与否需要时间的见证。多年以后,我在学生心中埋下的教育种子能不能开花结果,他们会因为我的教育而变得幸福还是窘迫,这才是最重要的。
04.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别人,而要看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
第一章:推开教育的另一扇窗
01.
教师进行教育叙事写作,不仅是为了戳破生活的真相,安顿生命中的痛感,更重要的是为了找到摆脱教育困惑的出口,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方向。
02.
为什么要写教育叙事?
改变自己、影响他人、成就教育。
马克思.范梅南说“教师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
03.
教育的本义,绝不仅仅是教师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更不是千方百计帮助学生获得分数,而是要把自己灵魂里的东西,在不经意间传递给学生。
04.
2500多年前,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把一个向他请教成功秘诀的小伙子带到了小河中央,一把摁入水中。一分钟后松了手,小伙子以超快的速度,从水中抬起头来大口吸气。苏格拉底问“你刚才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小伙子怒气冲冲的说“当然是吸气了。”苏格拉底说“对,对极了。你对成功的渴望,要是像刚才从水里抬头想要呼吸那样强烈,成功就在你身边了。”
05.
你若寻找,便能得到。历经深深的刺痛、焦灼的渴望、迷失方向的行走,我终于找到了教育的出口,也在文字的执着中收获了教育的成功。那些文字,在为生命擦亮了一些日子的同时,也给了我一个温润、和谐、美好的教育开端。
06.
我真的不是你的“对手”,也不是和你打架的“对手”。你真正的对手是你自己,你得打败你内心的自卑,然后去寻找你真正需要的东西。
07.
文字也是一种力量,可以轻易直抵学生的心灵。教育一旦走进了学生的内心,让他们有了共同的愿景,就不再需要那么多制度的捆绑、评选的刺激和考核的压制。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们一盏“愿景”的灯,让他们彼此温暖、彼此点亮,在前行的路上走得更坦然、踏实、迅捷。
08.
陈希米说“写作,是为了寻找和确认。”
教师最大的业绩和成就,不在于你获得了多少荣誉称号,不在于你给了学生多少分数,而在于你为学生带来了哪些深刻的、可以延续终生的影响。
09.
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于追求大多数人认可的成功目标,并且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奔跑。但是,当有一天我们发现这个方向未必最合适自己的时候,就应该试着换一个方向奔跑。
10.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故事,或平凡,或壮观。作为教师的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故事的海洋里,天天有故事,时时有故事,只要关注,只要倾听,就足以打动我们的心灵。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的教育生活重新品味、咀嚼、反思,梳理出一个个令人为之感动,为之欣喜,为之沉思的小故事,让别人再解读这些小故事的过程中,来一次心灵对话和交流,那么打动的就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人。
11.
教育写作是教师成长的更大的平台。这个平台,很开放,很包容,谁都可以进入,谁都可以拥有。
12.
缺乏教育写作的能力。因为不擅长写作,自己的教育特色就不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传播;因为不擅长写作,所有的反思就会流于形式而失去深度;因为不擅长写作,就不会有教育思想的落地和升华;因为不擅长写作,一个人的成长就缺少了底蕴和情怀;因为不是擅长写作,一个人的发展就会欠缺支撑远行的力量。
13.
美国著名励志作家乔恩.戈登写的《再加10%: 从平凡到卓越》。书中通过讲述一位运动员如何从平凡走向卓越的励志故事,揭示了一个很实在的道理:那些卓越的人之所以“卓越”,只不过比别人多做了一点,而不是许多许多。乔恩.戈登在书中总结了精英的11个特征,其中第四个特征是“把普通的事情做得比常人好”。他解释说:“成就卓越在于坚持在小事上做得比别人好10%、5%,甚至1%。”
教育叙事与理论作品相比,确实微小得多,也许不能一下子就引起多么大的轰动效应,也不会马上带来理想的即时收益。
李镇西老师每天坚持的“五个一工程”中,就有一项工程是“每天坚持写一篇教育日记”;在基础教育界享有盛誉的叶澜教授也说,一个 教师写三十年教案不一定有效果,但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新教育实验的领军人物朱永新教授的“成功保险公司”公开承诺,一个教师坚持写十年教学反思,如果不能成为一位名师的话,教师可以向他索赔巨额保金;马克斯.范梅南也说,从事实践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说出和不断说出一个个真实的教育故事....这些说法和做法,未必是对成功的真再微小的东西,只要是坚持做得比别人多一点、好一点,你就可以取得成功。
14.
如果没有文字的延续和支撑,没有深刻的思考与反思,一场课赛过后,不管挤上领奖台的,还是“败走麦城”的都不会走的更远。
15.
写作,其实就是对自己教育行为不断进行的追向、审视、推敲、质疑、批判……一个人养成了反思的习惯,很多想法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文字;一个人选择了写作,骨子里就会有点激扬文字的酒脱,而这恰恰是保证教育鲜活和生命器达的精气神。
相对于教师完整的教育生活来说,课赛更像是一 顿青春饭,拼的是年轻和激情。但写作是没有年龄限制的,经历得越多,文字也就越发有味道,越发给人以智慧和力量。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字才是教师成长最厚重的底气。
写作更多的是一种回忆和唤醒,让不同的时段都会有文字参与灵魂的生活。我不知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会不会完全为文字所塑造,但可以肯定的是,写作可以帮助我找到人生的更多可能性,而文字则可以打败人生的一切缺陷。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16.
如果对每件麻烦事儿,你都绷紧了弦去对抗,那么你的教育生活就会充满“战斗”的硝烟。如果你能够放下身段,放慢速度,放平心态,多研究、挖掘这些“麻烦事”里的教育意义和价值,那么这些已经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麻烦事儿,或许就可以变得有意思起来。
网上流传着一个帖子,很热烈地讨论“一斤米的价值”。同样一斤米,放在米店,值一元钱;做成米饭,值三元钱;做成粽子,值五元钱;做成米饼,值十元钱;酿成美酒,值几十元...同样一斤米,因为付出的精力和经营措施不同,价值就有了十几倍、几十倍的差别。
同样一件麻烦事,尝试了,解决了,想过了,反思了,然后记下来,写成文字,它就成了我们写作的素材,成了我们的教育资源,其价值就高了很多。
17.
其实,教育里正在发生的那些或幸福或心酸的事儿,就像是生命里璀璨的珍珠。如果不刻意收拾、珍藏,就会散落一地,埋入黄沙或者泥土里,直至再也寻不见。而如果,你有心地把它们捡起来,珍藏着,穿成一串,你拥有的将是生命中最美丽的项链。
18.
故事的基本特征:真实、朴素、沉静。故事的价值:以真实打动人,以朴素吸引人,以沉静启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