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我有个内向的大学舍友,我喜欢她!

文 / 大大秋

1

很多内向的孩子都听过这样的对话:“我家孩子太内向了,都不爱叫人......”、“她太内向了,有点不合群”......难道“不爱叫人”、“不合群”这样的标签,真的是内向者的标配吗?我曾经是这么认为的。

《内向者优势》作者玛蒂·莱利认为,这源于:“性格内向的人的思考问题和谈话的方式不同。”外向者喜欢即席谈话,他们的思维会在不断说话中变得越来越清晰;内向者则喜欢先思考后发言。把接收到的外部信息进行消化整理后再输出,是他们的谈话特质。

另外,网上也有人这么diss过内向的人:“跟他说话太费劲了,聊半天都没什么反应,一脸茫然!”、“他是不是没把我当朋友啊,说话吞吞吐吐的,感觉有所隐瞒。”... ...你别说,我曾经就是其中之一,因为我有个内向的大学舍友。

2

我大学寝室的丫丫就很内向,但她学习很棒,一到考试的时候,我们经常抱她的大腿。

起初问她问题,总感觉她不情愿的样子,一道题抛过去,半晌才能得到回应~没到这时候我都感觉自己是个罪人,耽误了别人的复习时间。但不得不说,她讲问题很透彻,总给人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受,所以我们就一直厚着脸皮继续问(捂脸つ﹏⊂)。

最早我们组织宿舍聚会的时候,问她想吃什么菜系,她总是emmm一下,而后反问我们想吃什么,结果思考半天却遵从了大多数人的选择。一连几次都是这样,那段时间总感觉她很有距离感。

直到有次她高中闺蜜来找她玩,我们吃饭开玩笑谈起丫丫这些“毛病”,才完全解开这个“谜题”。

原来,每次抛问题给她,大家最后听她轻描淡写说出的解法,却是她在脑海里筛选出的最简明的一种;每次吃饭她都随大溜儿,也不是她没有想吃的,她只是更想别人吃到想吃的... ...原来我们误会了内向的她,原来她并不自私。

只是我们都习惯生活在外向的圈子,并自然地认为:正常的人都该是这个样子。所以对于“内向”总有种不能理解的怀疑。

3

提到不合群,这可能是内向的人背的最黑的锅了。

上班后,大学舍友各奔东西,了解彼此状态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看大家的朋友圈。印象中,我没见丫丫晒过参加大型社交活动的照片,但却经常看她朋友圈晒出跟密友的小型聚会动态:在阳光明媚的下午跟闺蜜去喝下午茶;在春暖花开的日子约三两好友去踏春;在假期空闲的时候一起远行... ...

跟旁人不同的是,她每次爆照的对象都是固定的那几个人。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她交际圈子并不宽泛,但是关系稳定。这就是内向者的社交特点。

内向者在精力的获取以及对外部刺激的处理,有别于外向者。外向者是精力的挥霍者。他们热衷于去感受外界的刺激,刺激越多,他们思维越活越,精力越旺盛。所以,他们喜欢聚会,喜欢人群,有很广的人际圈子。

内向者是精力的储存者。他们的精力来自内在世界,独处、沉思让他们感到放松,而太多的外部刺激则让他们疲惫。所以,在大家都在遗憾聚会结束太早的时候,他们会觉得挺好的,并很享受回家后的独处时间。

4

面对内向者如此的“不够友好”,大家自然地认为他们是自私的,不合群的。

但其实:关于社交,不同性格的人侧重点不同。外向者关注宽度,他们倾向于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把这当作是增长生活经验的方式。而内向者更倾向于深度,比起花太多精力去与人闲谈,他们更注重跟做高效有深度的社交。这只是社交倾向差异造成的认知错误。

作为她的朋友,我感到很幸运。内向的她,话不多,却恰是最好的倾听者。内向性格的优势,也使她总能用简明的语言给我提出一针见血的意见,也更懂得顾及周边人的感受,懂得换位思考。

我喜欢她!

如果你很内向,请不必慌张。努力做好自己,总有一天身边会聚集一群懂得欣赏你的朋友!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性格|我有个内向的大学舍友,我喜欢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