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5

这一生

归宿

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后,女子越发跟大家熟络了,平常跟着大家一起劳动,出来进去一把好手。于是,一个想法就在那位老者的心中产生了。或许,有这个想法的不止老者一人,但时过境迁,谁又能说得准呢?

没错,这位从甘肃逃难来的妇女最终在村里人的撮合下成了我的奶奶。从此她在这里生根发芽,走完了她的一生。

爷爷和他的兄弟姐妹

再来说说我的爷爷。

爷爷在我父亲十七岁时就去世了,所以我对他的了解仅限于口口相传。只知道他是一位手艺不错的裁缝,在和奶奶成家前一直在外地生活。

“爷爷一共兄弟几个?为什么那么大年龄才成家?”我问父亲。这是我小时候常问父亲的话,因为对于素未谋面的爷爷,我充满了好奇。

父亲没有回答我,只是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望向远方的目光悠远复杂。

后来,从其他亲人口中我得知了关于爷爷更多的事。

原来爷爷一共兄弟姐妹四人,爷爷排行老大。老二老四是弟弟,老三是妹妹。四人中,三妹早早做了童养媳,二弟是家里给收养的童养媳,爷爷年近四十才和奶奶组成家庭,只有四弟正常娶妻生子。但可怜这位小弟年纪轻轻就患病撒手人寰,只留妻女相依为命,最后女儿也跟着母亲改嫁,所以他这一脉后继无人。而爷爷的后人,更是和同龄人的后代之间差了一辈人。也因此我们家的辈分至今是我们村最大的,周围和我父母同龄的人我都是叫“哥、嫂”的,而从我十几岁开始就有人称呼我“姑奶”了。

这就是我了解到的早年间关于爷爷及他的兄弟姐妹的故事。可以想象,一个家庭兄妹四人,而经济状况只够给一个儿子娶妻,那日子得有多艰难?

缘由

小时候母亲总对我说她和父亲结婚时我们家如何如何贫苦。比如说她和父亲结婚当天父亲的新衣都是借别人的,而且婚后常常连买盐的钱都没有等等。

而我,也会常常反问母亲:“既然这样,你为什么还要和父亲结婚?”

母亲答道:“因为父亲肚子里有墨水!”

是的,因为父亲有文化,所以就算日子难点,母亲也愿意和父亲结婚!我为我的父母感到自豪。

“可为什么会这么穷呢?”这却是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

这次,我从父亲口中得到了答案。

原来,爷爷的爷爷,曾是我们村一等一的富户,他经营着一个大塘坊,旧址就在我们村一个叫“塘坊窑”的地方,而且光是妻子就娶了九房,我爷爷他们这一脉就出自第九房。

“为什么会娶九位妻子?”这让生在新时代的我无法接受也无法理解。

“这是因为身处乱世,前面几位妻子不是死就是伤再或者是下落不明,所以只能一直娶妻直到后继有人。”父亲道。

父亲接着告诉我,转折出现在民国十八年。那年关中大旱,年幼的祖父随家人外逃,留下的家业就被土匪及村里游手好闲之人糟蹋破坏殆尽。

待到灾难过去,祖辈们历经万难怀着迫切的心情返回到一别数载的家乡,但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什么呢?几道高低不平的土墙,一座失了门扇的门楼,几扇没了窗框的的窗口,几个光秃秃的塌掉的土炕和几间铺满灰尘的灶台,连房梁屋顶都被拆卸一空!怎么会这样?这还是记忆中那个气派恢弘的房子吗?还是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乐园吗?祖辈们无法接受这巨大的冲击。但答案是肯定的,这就是!或者只能说曾经是吧!贫病交加的他们望着眼前这破败不堪的家园,流下了浑浊的泪!但很快,他们就释然了,既然没被旱灾瘟疫打倒,那区区人祸又算得了什么,大不了从头再来!于是深埋在骨子里的那股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劲儿又浮上心头。大家一咬牙一跺脚:干!

很快,一无所有的祖辈们就又从头开始重建家园,但这个过程无疑是艰难的。于是等到祖父他们年纪稍长,便自觉加入了这个行列,他们年纪轻轻就辗转各地寻求生计。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在村里开垦出了一大片田地建造了属于他们的世外桃源。但可惜的是,这片乐土也没能庇佑祖辈多长时间,后因家里供奉有祖先牌位在文革中被当做封建残余势力残酷打压,至此,家道彻底中落。这都是后来的事了。

再说祖父他们年纪稍长外出寻求生计时,一路去到过很多地方,而祖父在甘肃陇南呆的时间最长。后来其他人陆续回到村庄,祖父却一直客居在外直到和奶奶成家前夕。而就是外出这些年,祖父掌握了缝纫这门手艺,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家人,这都是后话了。

我想,也许这就是冥冥之中的安排吧,一个出生在陕西,为了生存旅居甘肃多年,一个出生在甘肃,为了活着逃难来到陕西。但最终,他们在陕西相遇并组成了一个家。

想想,祖辈们一生经历那么多艰难困苦,活着,对他们来说已属不易,更何谈生活富足?【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