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计划 202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报告

                            (第二组)

        为推动我县“国培计划”(2021)项目,做好“送教下乡”语文学科的培训 ,由县教体局教师教育股,教师进修学校以及县三小培训专家团队,于10月22日深入白雀园一小、双轮等几所小学 ,进行了小学语文培训需求的调研 。

一、观课议课

调研组深入课堂, 我们分别听取了五位老师的语文课 。付娟老师讲授了四年级上册习作 《难忘的——》。付老师展现学生在校园难忘的活动场景 ,调动学生的记忆, 让学生倍感亲切 ,有素材可写 。但难点没有得到突破 ,学生有了素材,可下笔仍然有困难。

        董宗胜老师与何梦真老师讲的都是三年级上册习作 《写日记 》。董老师和蔼可亲、 循循善诱 ,孩子们有条不紊 ,当堂完成习作任务 。董老师还有重点地进行点评 ,但在上课的形式以及多媒体的运用上,还有些欠缺 。

        何梦真老师课堂上,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 ,利用绘本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重点不够突出, 课件稍多,显得喧宾夺主 。

      裴新蕊与曹子玉两位老师都是才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 她们热爱学生 ,领着学生在玩儿中学,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很高。 但是教学目标明显拔高了要求 ,学生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

二、教师座谈

        光山县教师进修学校的邹鼎常科长 、熊春林老师强调了本次送教下乡主题的针对性 ,并了解到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培训团队的首席专家 ——县教研室副主任程泽银,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再次强调, 对于习作要把准目标 ,不能拔高要求 ,要淡化习作技巧, 语文老师要有策略意识 。

三、问题与诊断

(一).习作的目标不够准确

    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往往拔高了习作的要求 ,让学生的畏难情绪严重 ,尤其是对字数的硬性要求, 让学生很为难 。

(二).缺乏素材意识

      作文没什么可写 。这个问题普遍困扰着学生, 而老师课堂上指导学生选材必须要有意义, 让相当一部分学生犯难。 却不知写作素材无处不在, 写作就是说自己的故事 、宣泄自己的情感 、表达自己的见闻 ,小学生作文不是没内容可写 ,而是不知道自己的困惑 、迷茫、秘密 、调皮、捣蛋 、恶作剧都可以成为作文。一直以来, 我们灌输给学生的作文形象是“非常故事” 、“非常意义 ”“非常中心 ”、非常人物、 非常情感 、非常思想 。《语文课本课程标准》说:“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 、感受和想象 ,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一个人一生有多少最深 、最受感动的事呢 ?何况是小学生?最深、最受感动之类的话语, 依然给老师和学生以不可抵挡的误导 。

        要使学生懂得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心 ”,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 ,愤怒也好 ,不满也好 ,羞涩也好, 疾呼也好 ,感谢也好 ,道歉也好, 后悔也好, 要给学生尽可能大的写什么的空间 。

(三).没有具体可行的习作指导方法

        在几节作文课中 ,存在着一个共性的问题。 老师课上没有操作性强的指导方法  ,学生不会说,更无从下笔 。老师看着书上简明扼要的要求、提示, 感到无从下手 、无法操作 ,这也是老师感到难教的主要原因。 再加上其它客观的因素的影响 ,如学生生活的积累、感受积累不足 ,老师对写作的喜爱程度不一,以及课前没有足够的时间构思等等, 致使不少老师感到难上加难 。

(四).习作评讲欠缺

          对于中年级的孩子来说, 得到老师的肯定很重要 。可是老师往往只盯着习作的要求来评讲。却忽略的文中很多有个性的闪光点, 以致于丢掉了孩子习作中很多的美好 ,让习作的评讲索然无味,黯然失色 。

四、改进建议

(一)准确定位习作目标

        要想准确定位习作目标 ,必须要熟读课程标准 。3~4年级习作目标:1.乐于书面表达, 增强习作的自信 ,愿意与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观察周围世界 ,能不拘形式的写下自己的见闻 、感受和想象 ,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 、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 4.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根据表达的需要 ,正确使用冒号 、引号等标点符号 。

三年级的孩子写作的重点从看图写话突然转换到只有一个题目, 加上几句简短的提示语的作文上来了 。这个学段的孩子 ,主要学会构段成篇 、学会使用几种常见的结构方法和写作顺序。 这个学段的孩子 ,写作内容比较简单 ,能叙述清楚一件事情就可以了 。这个学段的孩子, 由于词汇量有限 ,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词不达意 ,多写错别字等问题 。这些问题在学习习作的初级阶段中都是常见的 ,所以老师准确定位目标尤为重要。

(二)语文老师要有素材意识

素材意识是语文老师的一种职业敏感 ,一种责任 ,这种职业敏感会使老师时刻想着为学生找米下锅—— 哪些东西能作为写作的素材。 而且是学生是喜欢的,容易写作的素材。 有了这个意识 ,就不会临时抱佛脚 。现在的语文课其实就是阅读课 ,作文被边缘化了 ,只变成了其中一道练习题 。一个有远见的老师 ,也绝不会只教课本上规定的那几篇作文。 只按课本上的作文课去训练是远远不够的 。它不不能让学生形成写作能力 ,只有老师眼中有素材 ,找准了训练点,才能更好地去指导学生习作。处处留心皆学问, 处处留心皆文章 。

(三)、习作教学要讲究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数老师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关心学生是否有应试的能力。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之下,我们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果说教给学生知识是“授人以鱼”,那么教给学生方法就是“授人以渔”,只有有了“渔”,才能收获更多的“鱼”。

(四)、注重习作评讲

很多人奉多读多写为法宝 ,却不知唤醒与激励学生主动修改的价值有多大 。主动修改是一种写作品质, 一种精神意识, 一种自我超越 。文章不厌百回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作文要多改 、反复改, 道理简单明了。 《语文课程标准》说的也很清楚 :“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要让学生在修改中学会修改 ,在学会修改的同时, 提高作文的斟酌 、锤炼、精打细磨的功夫。 作文教学的第一关键是唤醒学生的我要写 ,第二关键恐怕是要唤醒学生的我要改。修改符号, 修改方法的教与授,不难 。难的是学生主动投入的自主修改 。语文老师大都都有这样的体会 ,让学生自改作文, 学生往往不肯用心改 ,作文本发下去收起来一看,少有改出水平的。学生没有改的主动性 、积极性, 没有一种追求完美的写作品质 ,没有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写作向往, 没有一种要将作文打磨成自己的精品的意识 。所以在作文的评改上 ,教师需要多发一些功夫。

      本次调研活动的开展 ,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习作教学现状以及教师的培训需求 ,为后一阶段培训的针对性 、实效性奠定了基础 。这对我们是一次机会 ,更是一次挑战。 我相信在后一阶段的培训中 ,我们共同将共同进步, 相遇美好 !

你可能感兴趣的:(国培计划 2021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问题诊断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