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阅读一本书 2021-02-18

这本书自1940年出版以来至今,书中大部分的方法对现在的阅读依然适用,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阅读的目的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

1,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

在当今资讯泛滥的时代,碎片化阅读恐怕只是“为了获得资讯进行的阅读”,我们也许能收获”知识“,但并不能内化成我们的能力。这样的阅读轻松,但所得甚少。

1,为了提高理解能力的阅读

书中反复提到一个概念:越主动的阅读效率就越高。这里的“主动”,指在阅读的过程中,努力理解作者的思路(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事实得出结论的,某段话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等等)。话句话说,带着问题阅读,试图努力在通过阅读与作者进行沟通。

阅读的四个层次,

从浅到深分别是基础阅读(基本的阅读技巧)、检视阅读(在短时间内了解一本书的大致轮廓)、分析阅读(追求理解内容,反复咀嚼消化一本书,直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的为止)和主题阅读(最高层次的阅读,在一个主题下分析阅读好几本书,比较它们的异同)。

这四种层次不只是递进的关系,还有包含的关系。比如在检视阅读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分析阅读的技巧,而分析阅读也分为两个阶段。面对一本难解的书,不需要死板的第一遍非要做检视阅读,第二遍再做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第三遍完成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各种方法互相渗透互相支撑,所以说:技巧越熟练的阅读效率就越高。

基础阅读:中小学毕业生即拥有的基本阅读技巧。

检视阅读:目标是要发现一本书对你是否有用?如果有用就粗读一遍。

下面是如何去做的一些建议:

1,先看书名,然后看序。

这一步是要求我们把这本书在脑海中归为某个特定的类型,比如历史、科学、文学之类,然后在那个目录下,已经包含了哪些书。

2,看目录,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

3,如果书中有索引,浏览一下。

这是为了让我们注意书中出现的高频词汇,在以后阅读中碰到的时候要多加注意,很可能是本书的重点。

4,阅读书衣的出版社介绍,可能对这本书多一点了解。

5,挑几个自己感兴趣的章节来看。在对目录有了研究之后,可以挑出自己喜欢的或者觉得比较重要的章节来看。

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最重要的,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因为一般作者在结尾几页都会对这本书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很重要。

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像一个侦探,在寻找一本书的主题或思想的线索,随时保持敏感,就很容易让一切状况清楚。注意这期间有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我们要快速的有系统的略读,掌握一本书的重点。这里强调一点,即使是粗读,也不应该是用一个一成不变的速度来阅读。

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指以增进理解力为目的来进行阅读。下面就具体说说如何做到:

1.1、四个基本问题

要使自己专注下来,一个最基础的方法就是带着问题去读书,并且尝试解决自己的问题。以下几个问题是最基础的:

1、这本书在整体上说了些什么?即要找出这本书的主题;

2、这本书在细部说了什么?即要找出这本书的论点;

3、这本书说的对吗?即要学会质疑与判断一本书;

4、这本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即找出自己在这本书中所得到的。

这四个问题贯穿了分析阅读的始终。

1.2、把书变成自己的

我们需要一些技巧把这本好书内化。

把书变成自己的最好方法就是写,即我们常常提到的“输出”。当一个人说读完书很有感受,但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往往其实是他还没读懂这本书,脑子中并没有想法。最简单的输出当然就是做笔记,用着重号或者摘抄提醒自己。作者把记笔记也分成了三个层次:

(1)结构笔记,即了解这本书在谈什么,并且探究作者是用怎样的架构来发展观点的,这种笔记重点的是结构,而不是细节。

(2)概念笔记,即对本书的论点提出自己的判断,读得越深,就越会出现自己的观点。

(3)辩证笔记,这是最高层次的笔记,不止要求我们读一本书,而是把好几本书中解答同一个问题的讨论融合起来。

1.3、方法的熟练运用

阅读的过程,其实是多种规则多种方法组合起来的和谐过程,但想要整体提升阅读水平,必须对每个方法都很熟练,只有这样才能忘记方法本身。就像《倚天屠龙记》里的张无忌学太极拳,学的不是招式,而是拳理。所以我们一开始,可以先练习单一的方法,逐步扩展到其他的方法,最终形成我们阅读的方法论,成为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

2、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

2.1、规则一:分类书籍

越早知道在读的到底是哪一类的书越好。

2.2、规则二:概括书籍

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叙述整本书的内容。这是一个检验自己有没有弄懂这本书整体架构的最有效的方法,有时作者会在书前就对这本书的内容有概括,可以参考作者的概括,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删改。

2.3、规则三:架构书籍

把书中重要的篇章列举出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架构的。这里要讲到为一本书拟定大纲的技巧,就是对整本书一点一点的不断细化下去:先把书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每个部分又能分成哪些不同的部分,或者每个部分有哪些重点。可以在脑中分析一下就好,整理到纸面上就是一张思维导图。要注意的是,不需要完全根据书上的章节来划分,可以有自己的方式去提炼。

2.4、规则四:作者意图

找到作者想问什么问题。有时候作者会告诉我们,有时候不会。有的问题作者会给出答案,有的问题他自己也无法解答。本书也举了很多问题的例子,我摘录于此:

某件事存在吗?是什么样的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存在?为什么会有这件事的存在?这件事目的是什么?影响是什么?特征是什么?其他类似的事件跟它有什么关联?这件事是如何进行的?以上是概念性的问题。有哪些结果可以选择?应该采取什么手段来达到这些结果?要达到目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用什么顺序?在这些条件下,什么是对的,或者怎样才能更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这样做更好?以上是实用性的问题。

第一个阶段提到的这些方法,不需要进行一遍又一遍的阅读,而是要注意在阅读中综合运用,一遍结束。第一个阶段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过的四个基本问题的第一个:这本书在整体上说的是什么

3、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

3.1、规则五:找出关键词,与作者达成共识

只有与作者在一本书中的关键词上达成共识才能交流,这些词主要是指书中重要的概念、专有名词以及作者着重讲解的词汇。在寻找词义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想我们做英文的阅读理解一样,根据上下文推敲词义。

3.2、规则六:在书中重要句子中寻找主旨

找到关键词之后,下一步就应该找到关键句了。关键句往往是有关键词的句子、概括整个段落的句子以及我们觉得很艰深难以弄懂的句子。我们往往会从共识谈到主旨再谈到论点,所以我们就要学会从词语、句子和段落中提取作者信息。

3.3、规则七:找出重要论述

第七个规则与第六个规则息息相关,要求我们找出关键篇章中的重要论述。如果作者没有直接给出这样的论述,我们就需要自己把它架构出来,具体方法就是把从关键句中提取出来的主旨,按照顺序串联起来。这个规则中有这么几点注意事项,第一是每个论述都有支持论述的事实,我们需要把理由和结论联系起来。第二是有的论述的得出运用了不同的方法,有的是陈列事实而有的是用别的论述来变化而来,要学会区别二者的能力。第三是要找出作者认为什么是假设的,什么是可以被证明的,还有哪一些是无需证明的。也就是要找出得到论述的事实在作者看来是否是可信的。

3.4、规则八:找出作者的解答

如果前面的规则都已经做到了,规则八就很容易能达到。这时候我们就能感觉自己已经在了解这本书了。有些问题作者并没有给出解答,也许这些问题将会一直伴随着读者,直到我们发现了作者也没有发现的东西。

第二阶段我们才开始真正从书的内容方面来理解书,这时候就能真切的感受到书籍的内化。这也就是四个基本问题中的第二个:这本书在细部说了什么?

4、分析阅读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一定要在完成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行,因为第三阶段的关键词就是评价。读书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但这不代表这作为读者的我们只能听作者滔滔不绝地讲道理,而插不上嘴。作者的目标是指导读者,而读者也应该给作者的观点反馈。只有双方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一个完善的交流过程才算完成。而我们对作者的观点大体上分为这三种状态:同意、不同意、暂时不评论。

4.1、规则九:在做出评论之前,要了解全书。

4.2、做任何评价时,都有充分的理论基础,反对作者时,要理性表达意见,不要无理取闹。

4.2在书里是两个规则,但我觉得这两个规则可以合并为一个。

那么如何理性的来评价一本书呢,首先我们应该控制情绪,因为作者不在我们身旁,当我们足够愤怒甚至讥讽作者时,很容易认为自己说的就是对的。然后我们要将自己的看法明确地表达出来,尤其注意要和作者在问题的前提假设上保持一致。

当我们不同意作者的回答时,我们可以用以下概念说明:(1)、知识不足;(2)、知识有错;(3)、推论无法令人信服;(4)分析不够完整。这里我尽量举几个理性评价作品的正面例子。

总体来说,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就是基本问题中的第三个,即这本书说的对吗做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可以说我们与作者已经进行了相当有水平的沟通,这本书已经被我们同化了。

解答完上述三个基本问题之后,对第四个问题的答案就已经有了判断。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了这本书在讲什么,这本书是怎么讲这些观点的和这本书讲的观点是不是正确的。这样我们联系自己,就能知道我们从书中获得的,是不是我们所需要的。分析阅读至此,也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了,主题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阅读一本书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