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专业化”的财经新闻内容生产研究 ——以DT财经为例(下)

“碎片化”的阅读体验

综合DT财经网站所载内容可知,其将核心受众定位为年轻人,为迎合这类人群的阅读习惯,DT财经在其自产频道中通常以“DT君”自称,以谈话的方式行文,且善于运用“佛系”“造作”“沙雕”等网络热词增强趣味性与用户贴近性。此外,DT财经的内容生产已然形成了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的固定范式。以《从脏脏包到脏脏茶,这些“脏”东西还能火多久?》一文为例,文章从“脏脏”系列产品大火的现象入手,提出“谁捧红了脏脏家族?”和“脏脏系列的人气能持续多久?”的问题,再通过大众点评平台的相关用户与商户数据做出分析,得出“脏”字营销好景不常的结论。文章读来类似于一篇“口水化”的舆情稿,专业性有之,生动性亦有之。

DT财经内容生产的另一大特点是“碎片化”。在版面设计上,DT财经顺应碎片化时代的审美趋势,其APP和网站皆采用卡片式编排,以大量的留白对冲密集的文字分析,文章各段落也普遍短小精悍。除了色调统一的数据图表,文章中的其他插图(包括产品示意图和表情包)也能做到吸引眼球。

DT财经数据新闻生产的问题分析

其一,内容定位亟待“硬化”。笔者借助清博大数据平台,将“DT财经”微信公众号与“财经要参”“央视财经”“功夫财经”等同类公众号的相关文章进行对比,不难发现,近期阅读量达10W+的推文所涉及的话题一般离不开“5G”“中美贸易战”“华为”等词,而DT财经APP、网站及公众号文章大多为延缓式新闻,时效性差,且几乎没有硬新闻报道,可见其对重大新闻议题的仍缺乏敏感性。

其二,更新频率应“常态化”。同样对比上述几个公众号,以上几个知名自媒体账号基本保持一天四到五次更新的频率,而“DT财经”公众号的内容发布则是间断式的,其网站的文章也鲜有更新。笔者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平台发布的信息越多,获得的受众注意力也越多,这意味着用户在处理海量信息的同时很可能“选择性地遗忘”更新频率较低者,用户黏性也将随之下降。

其三,可视化形式须“反传统化”。“干货”满满是DT财经的一大优势,也恰恰是其劣势所在,虽然其中不乏有H5、小游戏等类型的动态可视化产品,但静态图表仍占比过高,且数据排列组合形式缺乏新意,可见它仍未摆脱传统的“矩阵式”“规范化”的新闻生产形式的影响。因此在推文方面,或许可以借鉴财新网“数字说”栏目的经验,以动图加自动标注重点句的方式辅助阅读,帮助受众集中注意力,并加入动漫人物等互动元素调动受众的对话积极性。

在数据归纳及呈现形式上,国外也有比较好的“先行者”,以《华盛顿邮报》推出的“可视化里约2016”系列专栏为例,该栏目用数据地图+时间线的表现形式总结了曾经举办过奥运会以及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国家,再用颜色区别不同地域,画面简洁美观且知识量丰富。除了数据地图、交互式作品之外,《华盛顿邮报》还推出了“工作日也要锻起来”栏目,采用动图的方式记录了10种适宜在办公室里做的运动,配上简单的文字解说,受众还可针对某项运动的“难易程度”、“流汗程度”、“丢脸程度”进行打分,这在无形中拉近了奥运与普通受众的距离,使媒介产品更贴近受众情感,迎合受众需求。

作为数据新闻生产的“排头兵”与“探索者”,未来,DT财经还需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双管齐下”。既保持“内容为王”的报道本色,提高对重大新闻话题的敏锐度,又要在可视化形式上做出更多创新。

参考文献:

[1]翟春晓.财经新闻“大数据化”传播创新研究——以DT财经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36):52.

[2]王小乔.数据,让新闻精彩呈现——DT财经在数据新闻领域的探索与实践[J].传媒,2016(14):21-24.

[3]许海凤.新媒介技术环境下新闻可视化的美学审视[J].新媒体研究,2018,4(01):50-52.

[4]季水河.新闻美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

[5]樊佳莹.《华盛顿邮报》《纽约时报》怎么做数据可视化,2016,8.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专业化”的财经新闻内容生产研究 ——以DT财经为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