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团队沟通课》:掌握良好的团队沟通方法,能让你少走弯路

文/石墨杨(shimoyang11)

《小团队沟通课》作为作为畅销的小型团体沟通教材,美国数百所高校大约 30 万名学生业已使用过本书。

每个人都是团队中的一分子,掌握良好的团队沟通方法,能让你少走弯路,快速进步。本书就致力于帮助你成为小型团体和团队中的优秀沟通者。

美国小团队沟通研究者罗斯维尔教授,通过数十年的研究和教学,逐步揭开小团体沟通的各种诀窍。本书以合作型沟通为核心,引入系统论思想,建立沟通能力模型以帮助读者迅速融入、适应和影响小团队。书中大量真实的案例,涵盖工作和生活的各类场景,辅之以对团队中各类正式和非正式角色的详细讨论,从理论和实践上均给出了明确指导。

在全美数百所大学,各种专业超过30万的学生选择学习本书。作为一本权威教材,本书难能可贵之处是语言极为通俗,幽默闪烁在字里行间,无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均可轻松读懂学会。

一、团体中的沟通能力

美国幽默大师威尔·罗杰斯的名言:“给我们带来麻烦的并非未知的东西,而是我们自以为是的错误认知。”愚蠢源自谣言。

团队沟通中的四个谬论

谬论一:沟通是把万能钥匙

沟通不能解决所有的烦恼。沟通是一种工具,在知识渊博和技巧熟练的人手中,它可以被用来解决团体中出现的大多数问题。但是团队中的所有问题不能都解决。

谬论二:交流会中止

交流不会中止。交流中止这个观点,部分来自我们的某种认知:通过沟通我们总能达到目的;沟通失败以团体解散而告终。

谬论三:有效沟通不过是建立在高超技巧上

技巧取向的沟通方式总是假定只要你学会沟通的关键技巧,你就能成一个更好的沟通者。在缺乏知识和充分理论指导的情况下传授沟通技巧,就像盖房子没有周密的蓝图。

谬论四:有效沟通不过是常识

人们很容易有后视偏差,也就是所谓的“事后诸葛亮”。学习需要适度的谦虚以及正视和克服缺点的意愿。

二、沟通的定义

温达尔·约翰逊曾经将人类的沟通定义为一种四条腿的过程。沟通时一种交换。

第一,每个沟通者都同时身为发送者和接受者,而非仅仅是其中的一方。

第二,作为一种交换,沟通里的每一方都在相互影响。你的团队领袖可能表现得十足像唐纳德·特朗普,飞扬跋扈、面色阴沉,让人望而生畏。假如是这样,你在沟通时可能会愈发斟字酌句、举止僵硬。但若是面对一个态度轻松、平易近人的领导,你则不会如此紧张。

当你身处在团队中,你的每一次表达、每一个选择和行为都在不断定义和在定义你是谁,以及其他成员对你来说是谁。这是一种持续且不可避免的过程。个体会影响集体,而集体也会影响个体。团队沟通时一些列不断地交换过程。

沟通能力是指沟通双方都能在当前语境下高效且恰当地参与其中。

效能:实现目标。沟通能力的前提是结果。效果即我们对目标的实现程度。程度问题:从缺乏沟通能力到精通。我们(而非我)取向:团队第一

恰当性:遵守规则。

要提高你在团队沟通中的有效性和恰当性,一般来说有5种做法:学习相关知识,磨炼沟通技巧,提高敏感度,增强责任感,以及不要在沟通中忘记道德规范。知识意味着学习规则,它能让你清楚需要什么来使自己的沟通有效且恰当。

三、这本是真正吸引我们的是什么?

《小团队沟通课》这本书的讨论仍然围绕着一个统一的核心主题:在小型团体中,合作比竞争更重要。并且在讨论小型团体的核心概念和进程时,罗斯维尔仍然使用交际能力模型作为指导。这个模型来自传播学,也是传播学对于理解和改善人类行为的独特贡献之一,罗斯维尔在本书中对它进行深入探讨。

本书也仍旧使用系统论这一关键理论,为我的分析和理解提供概念框架。本书还保留了对小团体权力的独特关注。

正如德歇尓·凯尔特纳(Dacher Keltner)提到的:“人类天性醉心于权力。”在小型团体中,冲突、合作、决策、解决问题、规范行为、角色和领导力的核心基础因素都是权力。它值得仔细分析,而不是一次简单地、义务性提及,或者草草略过,我对此深信不疑。

罗斯维尔一如既往地重视本书的可读性。虽说教材不需要像悬疑小说那么通俗易读,可也不能像报税说明书那么让人昏昏欲睡。幸好这本书不是微积分,不然我也想不出有趣的小组讨论和交流,幸好它本身与你的生活息息相关,足以调动你的兴趣。

罗斯维尔已经竭尽全力来让你们觉得兴奋,而不是索然无味。当然了,你们可能会说:“哈?这就是你的竭尽全力了?”唉,是的。无论这本书还有哪些不足,罗斯维尔心里总会想着读者们。他在一切显而易见或者看似不相关的场景寻找具体、深刻中肯的例子和戏剧化的案例来强化你们的阅读乐趣。

相比一般的教科书,罗斯维尔采取了更具故事性和叙事性的写法。我努力用讲故事,而不是列出详细冗长的清单,来告诉你们要做什么、不做什么。

例如,罗斯维尔在第 6 章里列举了一些有效领导力的观点,但是我尽量把这些观点互相联系起来,让你们看到其中一个如何进化到另一个。这会让你们了解到领导力理论和研究内在的逻辑过程。就算我列出了该做和不该做的清单,我也尽量让它们至少读起来比菜谱要有趣(比如说,领导者精进里的“你切忌”、跟难相处的小组成员相处步骤、标准议程的 6 个阶段、头脑风暴指南、高效会议指南)。

近距离的观察,生动的案例和个人经验本身就具有故事性,包括阐述观点和概念,以及激发读者兴趣。研究表明,叙事体风格不但可以增添趣味、增强理解力,且能帮助读者回忆起更多信息。

罗斯维尔的写作风格更加活泼有个性,我也努力使用多彩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让本书更加具象化。为了和标准的学院派写法区分开,我采用了人称。相比教科书广泛采用的更为客观的叙述方式(例如“从作者的角度来看”),偶尔使用人称会更直接,跟读者的距离更近。尽管一直有人建议我,为了避免看上去太主观和自我中心,我应该采用“编辑腔的我们”(editorial we) 而不是人称单数“我”,他还是倾向于同意马克·吐温说的:“只有绦虫病患者才有权自称‘我们’”他,其他人都应该避免这么说。我也可以用被动语态来避免自称“我”,但这会让编辑崩溃的。

罗斯维尔深信能用自己的幽默来抓住读者的注意力。幽默往往能跨越年龄的距离,能让学生对看似抽象又冷冰冰的学术领域产生兴趣,幽默的案例、俏皮话、好玩的故事能让阅读过程变得妙趣横生,甚至强化理解。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枝梅!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团队沟通课》:掌握良好的团队沟通方法,能让你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