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子真的变成周记了。其实也是想来这一周不过是平平无奇的日常,好像每天都缺少了一点打开记事本的冲动。
今天下午的时候伢伢还在提醒我,说让我找一个咖啡馆出去写一下随笔。被暴雨蓝色预警劝退的我跟她说,这种事情在家里做和在外面做有什么不一样吗?
然后就理所当然的在家里宅了一整天。
昨天称得上是我这一周感情最充沛的一天。
例如,拖到凌晨5点,剪完了我和小张去年的福州旅行vlog,被自己的努力感动得一塌糊涂。
又例如,睡到11点半起来吃了午饭,和伢伢约好下午去看《八佰》,当然是她在杭州看,而我在北京看。
这是我到北京之后看的第一部电影,地点选在了朝阳大剧院,要倒两趟地铁。去之前,我就十分有先见之明的带好了纸巾,深知自己一向对于这种题材毫无抵抗力,这两年更是有愈加严重的趋势。
果不其然的哭到眼妆都花掉。
“英雄”有时候对我来说像是一个“贬义词”。这个词本身的信息太轻了,无法诠释着这群人的价值,也无法诠释这背后付出的分量,在当下这个节奏越发快捷和鲜明的社交社会里尤为明显,我们总是匆匆,看到这些新闻感慨一句辛苦,说上一声伟大,然后又划走,抛诸于脑后。
可他们做的一切,失去的东西根本就不是简单的赞美能够一言蔽之的。
今天和小赵在聊到这个电影的时候,一致觉得最让人起鸡皮疙瘩的地方是为了不让侵略者破坏最后那层墙体的时候,每个人自成人肉炸弹,一个个喊着自己的名字往下跳。其实,除了这个还有很多戳我的点,杜淳演的团长坚持说他们有八百个人的时候,羊拐问老铁有女人是种什么感觉的时候,小湖北看着七月的尸体忍着不哭大口大口的吃着那块芝士蛋糕的时候,刀子说他跑得快的时候,朱胜忠喊报道整个七连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端午一边怕死一边拿着那杆子破枪打飞机的时候,所有人为了那面代表中国的旗帜一波接着一波地往前冲的时候,大家瞪着眼睛望着仅仅只隔着一条苏州河的繁华的租界。
以及黄晓明出演的特派员,特别残忍地说,你们和河对面的戏子毫无差别的时候。
我像是被丢进了这一场血肉模糊的、不知道意义几何的盛大的悲伤里,拔不出来。
电影就是这样,画面加声音、演员的台词、色彩的对比、背景音乐的运用、意象的寄托,一层一层的铺开来,把宏大的主题缩成一个微小的故事,说给你听。
这也就是我爱电影的原因吧。
我走出来了之后,连着抽了两根烟,平复自己的情绪。
不想那么早回去,于是找到周边的商场逛逛。偶然走进饰品小铺的里面看到了一家猫咖,不知道是里面的肥橘眼神过于诱人,还是我太想念被毛绒绒的小东西包围的时刻,不加思考地走了进去。
老板真的太会养了,每一只都又肥又可爱。我逗了一圈,找了一个小隔间坐下来,然后阿花像是巡视领地一样来到我面前嗅了嗅,爬上了我的膝盖。那一瞬间,我像是明白了全天下的猫奴为什么会成为猫奴的原因,我的一颗心,突然就熨贴了下来。
她盯着我看了好一会,然后在我把手放在脖子开始给她顺毛的时候,趴了下来。我可能用一万字也无法形容当下的感受,如果一定要找一个,那就是【治愈】,我这一个星期的情绪都被治愈了,我像是等了很久这样的温柔,突然就找到了安静下来的理由。
从猫咖出来之后,我走了小一公里到了国贸地铁站才上地铁回家。洗澡之后,又开始有这种要困不困的感觉,吃掉两颗褪黑素然后睡下了。
一夜无梦,到今天。
看了一本关于数学的小说,这个感觉有点奇妙。
早在我刚开始对哲学感兴趣的时候,我就逐渐认识到哲学是一门能和所有学科建立联系的学科。就像我之前和小赵聊起笛卡尔的时候,我一口咬定是哲学家,而他执着于给我科普笛卡尔的数学故事。所以,在学习哲学之后,我明显察觉我对很多学科的共情能力变强了,真奇怪,我用哲学来共情。
可我今天就是这样被感动了。对,没错,被数学感动了。
我,一个数学废材,今天突然感受到了数学这门学科的美妙之处。也有感而发的感受到了所有学科的美妙之处。
对啊,也许有些人真的是因为无聊才去做这些研究。但是你在回顾这些伟大的人们,在某一刻下定决心要做研究的时候,或者反观他们的研究成果时候,你一定会被他们的想法和实现出来的结果而震撼。
他们是在多么美妙的学术里徜徉,maybe本身逃离不了枯燥,但他们在创造。
所以我也常常在两种价值观里纠结,这个社会啊,到底是应该搞钱,还是应该坐住冷板凳成为一个为了热爱发光的人。虽然对于某些人来说这两者并不冲突。
啊,这个世界有太多美好的人了。
【星期三】这个晚上我突然有点想念外公,感觉自己差了一百句道歉的话说给他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