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调查】《灵音寺》与《宝藏寺》||狼烟诗影||

《康熙直隶邛州志》第三卷


灵音寺山门

【田野调查】《灵音寺》与《宝藏寺》


文/狼烟诗影

2012年7月,我去古灵山(今:石笋山)考察摩崖石刻群的历史时,听当地人说,灵山半山上有“王”姓人居住,灵山的那一块叫“王山。”古时,“石笋山”和“王山”统称“灵山”(今称:石笋山)。关于“灵山,”自古有许多老一辈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很多、很多。灵山也是夏朝神仙诞生的地方,周武王立西周的早期,周武王曾封神未封仙,大家都知道。也没有历史记载周武王封仙的事情,直到在阅读汉代刘向的《例仙传》以后,才知道周武王曾封过的神仙。后来再阅读《汉武帝故事传》和《汉武帝内传》时,确定了周武王曾封过的就只有一个“仙人”,那就是《例仙传》中所记载的“疏”这个人物。他就是民间传说中古蜀邛地“石钟山”上的神仙“疏”。关于“疏”这个神仙,可以追根溯源到夏朝初。根据《例仙传》所记载:(邛疏者,周封史也。能行气鍊形,煮石髓而服之。谓之石钟乳,至数百年,来往于太室山中,有卧石床枕焉)。“疏”从邛地来往于河南太室山,在《汉武帝内传》和《汉武帝故事传》中,有证据表明这个叫“疏”的人是古临邛人,住邛地石钟乳山上,还有对邛人“疏”的形象描述,在两本古籍中对“疏”的描述是“身高丈二,白发被肩,耳朵下垂于肩”。这个记载很重要,符合三皇五帝时期到夏朝所记邛地古濮人的特征,也符合濮国、邛国、䣢国人的特征,他们是同出一源(古濮人:明显特征就是耳朵大、而长)。古籍记载中提到:大禹之子“启”就是大禹的妻子涂山氏之女“女娇”去太室山求神仙“疏”生的夏朝第二个皇帝“启”。一直到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古临邛,因为石钟山有周武王封过的神仙“疏”,佛教也就是被传入的首选地方。自汉代起,就有记载邛地灵山佛教最先传入灵山的,这也正常的,因为那里的石钟山是神仙(疏)诞生的地方。今天我们去考察,任然在灵山中的石钟山上能看到一座古佛塔,经查,其风格定为东汉末年,曾有碑记。可后人在译《例仙传》时,将那一段文字做了三种不同的解释,就官方也将“疏”这个人物定型为“邛疏”。本来是古“邛”地有“疏”,却变成姓“邛”名“疏”了,实可悲。要不是有《渊源名鉴》《汉武帝故事传》《汉武帝传》还原真相,历史也被后来的历史学家改变了。

周武王封历史上第一个神仙(疏)


自古灵山寺庙多,但现今大多数只能看到被毁灭古寺庙的古遗址了。有的古寺庙遗址在后人重建后,也不是改原来的古寺庙名字,而是变成其它名字了。比如:灵山南唐的“皇居寺”现在叫“辛山寺。”,就连地名变化也很大。像现在叫“南塘”的地名在之前都叫“南唐,”在解放前又叫“南堂,”明朝之前又叫“南唐,”在唐朝以前又叫“南堂,”这名字改来改去的。现今的“辛山寺,”只知道在明朝以前,叫“皇居寺,”是因为明末,张献忠抢了皇居寺的金银财宝后,又烧毁了“皇居寺。”清康熙时期有个大邑县三岔街姓“辛”的人来重建“皇居寺,”建成后把之前古寺庙“皇居寺”更改成“辛山寺”是因为重建皇居寺这个人姓“辛。”辛山寺的和尚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说,唐朝有一个“皇帝”逃难来到这里隐居,后来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个逃难到这里隐居的“皇帝,”就将其住过的皇宫更改成寺庙,庙里供奉着这个皇帝的神像和他手下的文武百官神像。寺庙因有唐朝皇帝住过,故改名皇居寺,据说明末,张献忠抢了皇居寺的金银财宝,烧毁了寺庙。(实为吴三桂所抢,烧毁四川大部分寺庙的也是吴三桂)到康熙时期重建寺庙后,虽然不再叫“皇居寺,”改名“辛山寺,”但大雄宝殿供奉的依然是那个唐朝逃难皇帝的神像。神像后面的木板壁上还一幅大型壁画,上面画的就是那个唐朝逃难皇帝和他的皇后画像,左右两边还画有他的文武百官,没有菩萨像。可惜到本世纪六七十年代,“辛山寺”在响应国家政策时将其撤了卖了。留下的古遗址现在有人在上面建了个房子,里面整几尊菩萨都整来不像。

今天我们说的石笋山摩崖石刻群,当地人叫“大佛岩。”只知道是唐朝时候修的,其它一无所知。就连大佛岩下面有个古寺庙遗址,叫什么都不知道。传说张献忠屠川时就将其烧毁,后来没有人去重建,至今不知道古遗址在张献忠烧毁之前叫什么名字?但古遗址任然在,现今有当地人在那个古遗址部分地基上修了一些房子,改名“大佛寺。”大佛寺下面还有个叫“官厅”的地方,那里也有个寺庙,现在人不知道寺庙名字,只是知道那里叫“官厅”。翻阅邛崃县志《民国志》,上面记载为《常乐寺》但当地人并不认可这个名字,床上有个唐朝皇帝在那里住过,那里还有“皇坟”,上面还有“磨皇坪,”是皇帝磨面的地方,官厅对面有一棵古柏,传说刘皇叔到此来拜过这一棵古柏,唐朝逃难皇帝“唐王爷”来时听说刘皇叔刘备来拜过这一棵古柏,就将其命名为“汉柏“。但其它也又说不上来。

关于灵山背后的那个灵音寺,是现在的名字,古名宝藏寺。《康熙直隶邛州志》第三卷记载:宝藏寺在邛西五十里。这个距离和民间所说的古宝藏寺是合理的。有一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女子在那里重建了宝藏寺。改新名灵音寺。那里以前也有摩崖石刻千手观音造像,也有其它不像是菩萨的石刻造像。那里还有很多老一辈流传下来的关于古宝藏寺的传说。于是,我准备去灵山上的“王山,”去调查一下灵音寺的今生前世。

灵音寺观音殿


2021春节,正月初四,利用这个时间去了一趟灵音寺,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有关灵音寺的前身宝藏寺的一点点相关物证和民间传说。2021春节2020春节一样,还没有从新冠病毒疫情中走出来,一路走来,灵山水泥路小道盘山而上,窄小的水泥路车子甚少,虽然阳光正好,野花满山,却无人欣赏。一路上,山梅和李花、还有野葡萄树花,还有那些洁白说不出名字的花儿开满山坡,用花香鸟语来形容也不为过。爬到灵山的大半山,回望身后,眼前风景甚是壮观。俯瞰成都平原,从浅丘到平原,亦如碧波荡漾的浪花,一起一伏,白色的云带一条条一阵阵,轻轻飘然而来,尤若仙境。越过浅丘,便是站立在成都平原上的一座座金碧辉煌的城市,那些城市高楼林立,美而壮观。邛崃、新津、大邑,这些彩妆城市尽收眼底。高铁、高速路、高架桥,如一条条银带,穿梭其中,与浅丘、云带相配衬,形成一幅壮观的图画。怪不得几千年前有人来到这里“修仙”成“名,”终将其史,留入古县志而记名。古县志记载西周“马成子”在灵山今“大仙坪”修成仙,后受异人指点去鹤鸣山。古籍记载夏朝有个叫“疏”的人在灵山上的“石钟山”修练成仙。

灵音寺千手观音摩崖石刻


恰逢这里有几户山野人家和村落,阳光下,路边门前有三两条小狗汪汪叫个不停,一棵不知名的大树下拴着一头牛,睡臥在地上,静静的看着我们。路坎上那几棵开得红艳的梅花,迎着春阳,诉说着这个新年春天的美好。恰逢一位小兄弟开门出来,正好我去采访一下,或能在民间传说中,能得到一点有关本地的故事和传说。可是,这小兄弟开门出来一看见我们,又立即反身进入门内,我讯速喊了一声“小兄弟新年好,”这小兄弟停了一下没有马上关门,回望一下,是不好意思和我们说话似的,有小姑娘般的害羞和面浅之举。于是我问一声,这里叫什么地名?小兄弟回答说我们这里叫“王山,”我们这里入都姓王。我再问,你们家、或者你们这里有八十岁以上的老爷爷老奶奶没有?这小兄弟摇了两下头说,大人们都不在家,走亲戚去了。于是,把讯速关上,躲屋里去了。于是我们只有开车再往上走,直接去灵音寺几分钟之后,灵音寺山门映入眼帘。山门宏伟高大,十分气派,从山门外就可以看到灵音寺寺庙建筑林立,楼阁宇深。进入山门,这个寺庙风格虽已显古,但新修庙宇明显最多。这次去灵音寺做田野调查,主要是调查一下灵音寺的前身古宝藏寺的一点点信息,和遗址有没有留下一些可供研究的古碑文和古石像石刻。

灵音寺


灵音寺属邛崃市前茶园乡,现属邛崃市桑园镇。离大同古镇街上五公里,清朝属大同古镇,与大邑县边界相接。座落在古灵山半山上,到山顶还有直径800米左右。灵音寺木鱼声声,念经声由观音大殿传出。因为过年,本来应该有很多香客来这里烧香拜佛的,因为疫情的原因,寺庙清冷,没有香烟望盛的景像。本想从来自附近香客老人口中寻找点关于古宝藏寺的一些传说,可惜已是不像前几年来时香客如云的景像。于是,就想问一下灵音寺主持,看看她知道不……

灵音寺千手观音摩崖石刻像


灵音寺庙还真的宏大,老庙古器,新庙金碧辉煌,就金碧辉煌的大雄宝殿就高耸于灵山之上,甚是宏伟。寻声而去,果然见灵音寺主持正在送佛念经。于是,我就在寺庙上上下下都转了一下。只知道观音大殿的千手观音是古石刻摩崖造像,其它的都是新修的。剩下就是那个当地人喊的无底洞了,关于那个无底洞,民间流传是最古老的“藏宝洞,”宝藏寺也因此洞而得名,可惜重新修过失去了古韵。

古藏宝洞,现叫无底洞

相传,古灵山中有一座庙,庙里住着一个小道人,想修道成仙,结果小道人到都老都未成仙。有一天晚上,老道人做了一个梦,梦见灵山对面的凤凰山凤凰台那万年紫柏上有一凤凰屋,凤凰飞来飞去,时而来时去。梦里,有白胡子神仙对道人说:“你欲要成仙,去凤凰台见得凤凰飞来下凤凰蛋时,你便是“成仙”之时。”第二天,道人便去了灵山对面的凤凰台,住等凤凰来,道人在凤凰台住了三个月,终于等到凤凰飞了回来,凤凰下蛋时,五彩祥云布满凤凰山凤凰台,凤凰蛋金光闪闪,祥云环绕,凤凰台满屋祥光。道人哪里见过如此胜境?好奇的道人便爬上凤凰屋,将两块凤凰蛋拾起抱于怀中,凤凰也没显得不愿和反对,还试意道人拿着凤凰蛋坐在凤凰背上。于是,道人便坐在凤凰的背上,凤凰飞了起来。道人以为凤凰是将他驼回灵山,也就非常高兴,也自慰已是梦中白胡子神仙所说而成神仙了。然,凤凰并没有将道人驼到灵山古庙,而是把道人驼到了另一座凤凰山(今:大同古镇凤凰山石亭庙),这凤凰山上有万年红枫树、万年古柏,红枫树上也有凤凰屋。凤凰栖于这凤凰山古红枫上的凤凰屋。这时,道人却不小心将一枚凤凰蛋跌落在那万年红枫树下,凤凰见状,一阵哀鸣,忽然起飞,将道人又驼去灵山古庙后就飞走了。道人吓得直啰嗦,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将剩下的另一枚凤凰蛋放于灵山庙里的石洞里,(今称:藏宝洞),后,道人就向刚才失落凤凰蛋的凤凰山而去。到那棵万年红枫树下一看,哪里还有凤凰蛋?那一枚失落的凤凰蛋已变成一座小山,凤凰也化着一座大山,道人一跌脚,后悔及了。传说,老和尚并没有回灵山古庙,不知道去了哪里。后来,当地人就在大同古镇凤凰山那凤凰蛋化着小山地方修了一座庙,在那道人跌过脚的青石板上留下一个大“脚印,”后来也成了古庙仙景。古庙里的道人每天扫地的尘土,也刚好填满那个脚印,第二天早晨起来一看,脚印里面的尘土不知去了何方?干干净净,而灵山藏凤凰蛋的那个洞,后来叫“藏宝洞”。但汉代之前这个庙叫什么名字?已无资料可查,宝藏寺起名在隋唐时期,香火很是旺盛。


灵音寺石刻菩萨像

等灵音寺主持和尚送佛念经完了,才去说明来意,想调查一下灵音寺的历史,可知否?或有古碑记、石刻像什么的看看,作一个记录。灵音寺主持听说我来调查寺庙历史,更是高兴的不得了,还说就是找不到调查灵音寺历史的人,你来刚好。于是,更主动的讲起灵音寺来。原来,主持师傅叫“释悟妙”,来灵音寺二十八年了,本明姓张。先是来这里成包荒山野岭栽树,看这里有一千手观音摩崖造像,又在栽树时挖了一些疑为古寺庙断头的菩萨出来,还有一些大石条上雕刻着龙,还有的又像龙又不像龙的石刻像;还有建过寺庙的柱头石,更有人物雕像,但从人物雕像看,这些人物雕刻不像是菩萨像,也觉得奇怪。这里到底是寺庙遗址还是什么其它遗址?可以肯定这里曾经是个古遗址,有大型石刻千手观音三龛,雕刻甚是精美,但已风化很多。于是就有一个想法,如果就这个古遗址上重新建一座庙,启不是积了功德?也恢复了中国佛家文化的一部分。于是,自己出资开始在这个灵山的古遗址上修庙,在恢复中国佛教文化的同时,也延续古灵山古文化的传承。说干就干,主持师父“释悟妙”就开始筹建资金修庙。谁知道,把这个想法说开,就很多本地人,外乡人,包括社会各层人氏都来给一些捐助。于是,建庙过程十分顺利。

于是,主持“释悟妙”师父便给我讲起为啥起名叫灵音寺的原因。她认为既然这座山叫灵山,而是在古遗址上修建的寺庙,以灵山之名取名叫灵音寺,这符合西天佛祖住灵山之处。又在扩建古寺庙时,挖出来一些古石雕菩萨像,有的已经烂了,拼凑起来还可以看到完整性;有的根本就没有头像,这样肩部下面。还有两个石头,石板上雕刻着人像,但看上去不像是菩萨像,好像是什么人物像,自己也不清楚,还有两个石板上雕刻有龙,非常漂亮,可惜有一块在搬的时候整断了。还有一些古寺庙木柱下的石墩非常古器,于是,就把这些全部抬到一间屋子里专门保护起来,不对外开放,主要是怕被别人不小心再给弄坏了。然后给我说:现在就带你去看看,再要你帮忙看看那些属于什么时候的古物,是用来做什么的?于是我答应了,就跟着释悟妙师父去了一间小屋,就在小屋前面院子里就看见两个巨大的古寺庙柱头石墩起码一个也有好几百斤重,从石墩上的雕刻风格上看,典型的宋元风格。释悟妙师父又打开小屋房门,果然看小屋内见横七竖八的放着一些石头雕像,我去仔细变认了一下,果然如释悟妙师父所说,有没有头的菩萨像,风化严重。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两块石板人像,咋一看,一块石板像上的服饰为唐代人物风格,是一个文官像,根本不是菩萨像。另一块石板像却又不是唐代风格了,而是典型的宋代服饰人物像。这就奇怪了?怎么一对石板像一块是唐代的?一块是却是宋代的?让人不解……就还有两块石板雕龙,也更神奇,一块为汉代或汉代到西周时期的龙风格,另一块要晚一些,汉代至唐石雕龙风格。不能断代,可能是与我看见过的很多龙雕刻像有不一样的风格所至。说实话,能见到那个时期的石刻龙,却让我非常兴奋。便问释悟妙师父,这些石头雕像是一个地方挖出来的吗?释悟妙师父告诉我说,这些石雕像在几处不同的地方挖到的。再看屋内还有两块柱头石墩,分别为瓜瓣型,为典型的五代十国风格。还有两个不知道干什么用的,也不知道年代。

唐代人物风格服饰雕像

宋代人物风格服饰


汉代到西周时期,这种风格的石雕龙基本上一样,不能断代。

汉代石雕像和五代十国柱头瓜瓣型石墩,还有两个不知名的石雕

可惜那块汉之前至今西周时期的石板雕龙已被弄断了,这块有差不多两千多年到三千多年的石板雕像,在地下沉睡几千年

没有头的菩萨像

释悟妙师父也不知道这些是干什么用的

释悟妙师父说为了保护这些古物搬了两次地方

宋代人物雕像

北宋早期到唐、南北朝至汉代都有类似的石雕龙像,太精美了

挖出来用水洗干净以后藏在这里的

五代十国时期风格

汉代风格人物像,烂了再拼接起来的

保护得还算好

宋代风格的柱头石墩

宋代风格,雕刻精美

古代雕刻艺术之精美

宋代寺庙柱头石墩

藏古遗址石刻的小院墙


现(灵音寺)主持:释悟妙

(灵音寺)铁钟

真是大开眼界,能看到这些古雕刻,为这些精美的石雕艺术所而赞美。这次来访收获最多,也对这近三千年石刻纹饰风格演化过程给出了证据。另外,在看到那两个不同事情的人物石雕像时,这么会出现两个都像是星相官呢?唐代的会不会和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上金逃难到这里隐居有关系呢?而那个宋代的会不会是南唐皇帝李煜逃难到这里来隐居有关系呢?前一个月曾对大邑县新场古镇飞凤村的宝珠寺进行调查时,发现宝珠寺的前身叫“王庙”,当地人传说唐朝有个叫“唐王爷”的皇帝逃难至此,曾建立过一个地方王朝,后来被宋所灭。王庙以前是王宫和下面不远的川王宫一样,都是那个唐朝逃难来的皇帝住的宫殿。宋朝皇帝灭了唐王爷后,便更名为王庙,张献忠屠川将其烧毁后,到清康熙时期重建后,之前叫的“王庙”改名为宝珠寺,川王宫名字不变。但是,这两座庙里面任然供奉的不是菩萨像,依然是唐朝的文官武将的石头雕像,这个我也去看过,确实如此。不过,现在的川王宫里面的那些打烂古雕人物像已经没有了,都是现在重新做的菩萨像,历史介绍居然和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扯上了关系……真是历史变迁的悲哀。难道这灵音寺在明朝之前叫宝藏寺是和唐高宗李治的儿子李上金有关系吗?或和南唐皇帝李煜有关系吗?当然,民间故事就这样流传几百年上千年,也有古遗址的存在,也有遗址上挖出发现的石头雕像,证据也指向民间传说中的“唐王爷”。如果是,那么,李上金和李煜逃难到这一地区建立过地方“小王朝”的证据是充足的。可能宝藏寺曾是民间传说唐王爷居住过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一直在调查民间传说中的唐王爷这个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两个小时后,我离开了灵音寺。回家路上,仿佛李上金和南唐李后主李煜逃难道来到此地隐居住,他们的身影,浮现在眼前。岁月沧桑,历史不老,在从西周到汉代,再从隋唐宝藏寺到明朝末年被吴三桂烧毁后,到现在在古遗址上重建起来灵音寺,传承了古代艺术,也传承的一些不为人知的历史文化。

作者/狼烟诗影,四川邛崃市人。曾用多个笔名著有诗歌,小说,散文,散文诗数百篇,古体诗,填词两千多首。笔名有:狼烟诗影,田子,哥哥在写诗,温柔一剑,老大,风中孤影,风中流浪……等。作者真实姓名暂时保密。

你可能感兴趣的:(【田野调查】《灵音寺》与《宝藏寺》||狼烟诗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