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web攻击

web攻击

1. 定义

随着Web2.0、社交网络、微博等等一系列新型的互联网产品的诞生,基于Web环境的互联网应用越来越广泛,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各种应用都架设在Web平台上,Web业务的迅速发展也引起黑客们的强烈关注,接踵而至的就是Web安全威胁的凸显,黑客利用网站操作系统的漏洞和Web服务程序的SQL注入漏洞等得到Web服务器的控制权限,轻则篡改网页内容,重则窃取重要内部数据,更为严重的则是在网页中植入恶意代码,使得网站访问者受到侵害。这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用户关注应用层的安全问题,对Web应用安全的关注度也逐渐升温。

2. 攻击手段以及防范

  • XSS攻击
  • CSRF
  • 点击劫持
  • SQL注入
  • OS注入
  • DDoS攻击

2.1 XSS攻击(跨站脚本攻击)

XSS(Cross Site Scripting)跨站脚本攻击,为了不与层叠样式表(CSS)混淆,故将跨站脚本攻击缩写为XSS。原理即在网页中嵌入恶意脚本(js或者html标签),当用户打开网页时,恶意脚本便开始在用户浏览器上执行,以盗取客户端cookie、用户名、密码,发送恶意请求,甚至下载木马程式,危害可想而知。

XSS通常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要来源于前后端未对数据进行处理):

  • 反射型XSS(url直接注入),主要做法是将脚本代码加入URL地址的请求参数里,请求参数进入程序后在页面直接输出,用户点击类似的恶意链接就可能受到攻击(出现把URl中参数渲染到页面中)。
// 普通
http://localhost:3000/?from=china
// alert尝试
http://localhost:3000/?from=
// 短域名伪造 https://dwz.cn/
  • 存储型XSS(存储在后端数据库里),主要出现在让用户输入数据,供其他浏览此页的用户进行查看的地方,包括留言、评论、博客日志和各类表单等。攻击者在相关页面输入恶意的脚本数据后,应用程序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在页面中显示出来,用户浏览此类页面时就可能受到攻击。这个流程简单可以描述为:恶意用户的Html输入Web程序->进入数据库->Web程序->用户浏览器(提交数据前后端都未做处理,直接存储到数据库中)。

危害:

  1. 获取页面数据
  2. 获取Cookies
  3. 劫持前端逻辑
  4. 发送请求
  5. 欺骗用户

防范:

  1. 前端对于url中数据使用时进行处理
  2. 如果是后端直接进行页面渲染(主要是用来设置header来控制)
// 一般浏览器现在都防止xss攻击,但是现在谷歌已经放开
ctx.set('X-XSS-Protection', 0) // 禁止XSS过滤
// http://localhost:3000/?from= 可以拦截 但伪装一下就不不行行了了(使用域名网站转换)
// 只允许加载本站资源
Content-Security-Policy: default-src 'self'
// 只允许加载 HTTPS 协议图⽚片
Content-Security-Policy: img-src https://*
// 不不允许加载任何来源框架
Content-Security-Policy: child-src 'none'
  1. 转移字符-黑名单

用户的输入永远不不可信任的,最普遍的做法就是转义输入输出的内容,对于引号、尖括号、斜杠进行行转义(但是对于富文本来说是不合适的所有更推荐使用白名单)

function escape(str) {
    str = str.replace(/&/g, '&')
    str = str.replace(//g, '>')
    str = str.replace(/"/g, '&quto;')
    str = str.replace(/'/g, ''')
    str = str.replace(/`/g, '`')
    str = str.replace(/\//g, '/')
    return str
}
  1. 转移字符-白名单

其实和黑名单一样逻辑差不多都是对字符的转义,只是白名单是有选择性的

// node中
const xss = require('xss')
let html = xss('

XSS Demo

') // ->

XSS Demo

<script>alert("xss");</script> console.log(html)
  1. 设置cookie httpOnly

这是预防XSS攻击窃取用户cookie最有效的防御手段。Web应 用程序在设置cookie时,将其属性设为HttpOnly,就可以避免该网页的cookie被客户端恶意JavaScript窃取,保护用户cookie信息。

//node中
response.addHeader("Set-Cookie", "uid=112; Path=/; HttpOnly")

2.2 CSRF

CSRF(Cross Site Request Forgery),即跨站请求伪造,是一种常见的Web攻击,它利利用用户已登录的身份,在用户毫不不知情的情况下,以用户的名义完成非法操作。

  • 用户登录受信站点A,生成本地cookie;
  • 用户没有退出站点A,访问了恶意站点B。
  • 站点A没做CSRF防御

//指向iframe是为了做到无刷新提交
// 这样当A网站登录后,B网站模拟A网站发出请求

危害:

  1. 完成业务请求
  2. 盗取用户资金(转账,消费)
  3. 冒充用户发帖背锅
  4. 损害网站声誉

防范:

  1. 通过Referer识别- Https不不发送referer(不常用)
    Http头中有一个字段Referer,它记录了Http请求来源地址。但是注意不要把Rerferer用在身份验证或者其他非常重要的检查上,因为Rerferer非常容易在客户端被改变。(火狐的一个插件RefControl修改Referer引用)
  2. 验证码(加大犯罪成本)
  3. token
    CSRF攻击之所以成功,主要是攻击中伪造了用户请求,而用户请求的验证信息都在cookie中,攻击者就可以利用cookie伪造请求通过安全验证。因此抵御CSRF攻击的关键就是,在请求中放入攻击者不能伪造的信息,并且信息不在cookie中

    鉴于此,开发人员可以在http请求中以参数的形式加一个token,此token在服务端生成,也在服务端校验,服务端的每次会话都可以用同一个token。如果验证token不一致,则认为至CSRF攻击,拒绝请求。
  4. cookie值进行hash:
    请求的时候再带上一个参数,把cookie进行hash处理,后端通过判断cookie和这个参数来判断是否是CSRF攻击

2.3 点击劫持

点击劫持是一种视觉欺骗的攻击手段。攻击者将需要攻击的网站通过 iframe 嵌套的方式嵌入自己的网页中,并将 iframe 设置为透明,在页面中透出一个按钮诱导用户点击。

危害:

  1. 会冒充用户点赞等功能(不需要输入的一些操作)

防范:

  1. X-FRAME-OPTIONS
    X-FRAME-OPTIONS 是一个 HTTP 响应头,在现代浏览器有一个很好的支持。这个 HTTP 响应头 就是为了了防御用 iframe 嵌套的点击劫持攻击。

    该响应头有三个值可选,分别是
  • DENY,表示页面不允许通过 iframe 的方式展示
  • SAMEORIGIN,表示页面可以在相同域名下通过 iframe 的方式展示
  • ALLOW-FROM,表示页面可以在指定来源的 iframe 中展示
  1. 前端做处理
if (self == top) {
  var styl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lick-jack')
  document.body.removeChild(style)
} else {
  top.location = self.location
}
//以上代码的作用就是当通过 iframe 的方式加载页面时,攻击者的网页直接不显示所有内容了了

2.4 SQL注入

攻击者成功的向服务器提交恶意的SQL查询代码,程序在接收后错误的将攻击者的输入作为查询语句的一部分执行,导致原始的查询逻辑被改变,额外的执行了攻击者精心构造的恶意代码。

// node环境中
// 填入特殊密码
1'or'1'='1
// 拼接后的SQL
SELECT *
FROM test.user
WHERE username = 'laowang'
AND password = '1'or'1'='1'

防范:

  1. 所有的查询语句建议使用数据库提供的参数化查询接口**,参数化的语句使用参数而不是将用户输入变量量嵌入到 SQL 语句中,即不要直接拼 SQL 语句。例如 Node.js 中的 mysqljs 库的 query方法中的 ? 占位参数。
/ 错误写法
const sql = `
SELECT *
FROM test.user
WHERE username = '${ctx.request.body.username}'
AND password = '${ctx.request.body.password}'
`
console.log('sql', sql)
res = await query(sql)
// 正确的写法
const sql = `
SELECT *
FROM test.user
WHERE username = ?
AND password = ?
`
console.log('sql', sql, )
res = await query(sql,[ctx.request.body.username, ctx.request.body.password])
  1. 后端代码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符合预期,严格限制变量的类型,例如使用正则表达式进行一些匹配处理。
  2. 对进入数据库的特殊字符(',",\,<,>,&,*,; 等)进行转义处理,或编码转换。基本上所有的后端语言都有对字符串进行转义处理的方法,比如 lodash 的 lodash._escapehtmlchar 库。

2.5 OS命令注入

OS命令注入和SQL注入差不多,只不过SQL注入是针对数据库的,而OS命令注入是针对操作系统的。OS命令注入攻击指通过Web应用,执行非法的操作系统命令达到攻击的目的。只要在能调用Shell函数的地方就有存在被攻击的风险。倘若调用Shell时存在疏漏,就可以执行插入的非法命令。

// 以 Node.js 为例,假如在接口中需要从 github 下载用户指定的 repo
const exec = require('mz/child_process').exec;
let params = {/* 用户输入的参数 */};
exec(`git clone ${params.repo} /some/path`);

//如果传入的参数是会怎样
https://github.com/xx/xx.git && rm -rf /* &&

2.6 DDOS

DDOS 里面的 DOS 是 denial of service(停止服务)的缩写,表示这种攻击的目的,就是使得服务中断。最前面的那个 D 是 distributed (分布式),表示攻击不是来自一个地方,而是来自四面八方,因此更难防。你关了前门,他从后门进来;你关了后门,他从窗口跳起来。DDOS 不是一种攻击,而是一大类攻击的总称.

攻击:

  1. SYN flood(三次握手中的一次不回应)
    攻击者伪造大量无效IP,不断与目标主机建立TCP链接,导致服务器维护了一个非常大的链接等待列表,占用大量系统资源,直至新链接无法建立。

    这种攻击是利用了TCP三次握手的异常处理机制,即第三次握手,服务端在没有收到客户端ACK报文时,服务端会进行多次SYN+ACK重试,然后维护一个等待列表,而系统会为即将建立的TCP连接分配一部分资源。资源耗尽,系统也就无法再建立TCP连接。
  2. HTTP Flood
    此攻击类似于同时在多个不同计算机上反复按Web浏览器器中的刷新 - 大量HTTP请求泛滥服务器,导致拒绝服务。

防范

  1. 备份网站
    防范 DDOS 的第一步,就是你要有一个备份网站,或者最低限度有一个临时主页。生产服务器万一下线了,可以立刻切换到备份网站,不至于毫无办法。
  2. HTTP 请求的拦截(靠谱的运营商)
    专用硬件(价格高)>本机防火墙>web 服务器
  3. 带宽扩容+CDN
    扩大容量,减少风险

你可能感兴趣的:(常见web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