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沐恩佳音
现在是新媒体写作的好时代,有很多写作平台像、百家号、头条号、知乎、豆瓣等,都可以供写作爱好者抒发自己的情感。
大多数写作爱好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更多的读者看到,那么,我们在哪个平台上写作会比较好?要不要拓展自己的写作平台?想选几个平台玩一下?想玩到什么程度?
8月7日,牛人堂请来用内容推广品牌的焱公子老师,为我们分享《新媒体写作,我的7种武器》。
理工科出生的焱公子老师,思维逻辑非清晰,对每种“武器”都有详细的论述,讲解具体事例,并加以总结。
光芒万丈的焱公子老师告诉我们:想做好新媒体写作,我们需要有哪些武器?让我们跟随老师的精彩分享,一起学习吧!
第一种武器:发心,你为什么要玩新媒体?
每个玩新媒体的人初衷可能都不同,有的想在新媒体赚钱;有的想打造自己的线上影响力;有的想提升个人品牌传播度;有的想打开一个新的销售渠道。
这些想法没有高下之分,但是因为初始目标设定的不同,我们需要付出的努力、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最后取得的成效都不会相同。
焱公子老师有很多能写诗、写散文、写小说的朋友,向老师请教了新媒体的各种逻辑,但是他们只是把自己的作品简单地复制粘贴上去,并没有精心打理,这样的文章点击量自然就会很少,致使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他们给自己文章起很文艺范的标题,但读者看到标题,却不知所云,因为他们没有搞清楚自己为什么玩新媒体,没有真正了解读者的素质,不了解读者的需求,自然也放不下内心的骄傲,所以,他们就玩不成新媒体了。
所以,我们进行新媒体写作,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写作初衷是什么?到底为什么而写?如果确实是为了商业变现、商业诉求,我们就应该遵守基本的商业逻辑,踏踏实实找准我们的定位。
我们可以在同样受众的对标中,选择优秀作者的文章进行拆解,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通过市场的反馈,我们可以不断地验证自己写作内容的好坏,然后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改进。
第二种武器:心态,你愿意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
有人报了老师的内容变现营,交完钱,有的一周写一篇文章,有的干脆就不写,这些人虽然交了钱,但技能不会自动长到身上,不学习是不会有提升的。
新媒体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行业,如果我们想通过它来嫁接或者放大我们的业务,拓展我们的产品渠道,建立我们的个人影响力,那么它就是一个工具。
如果我们想通过它持续变现,甚至想构建自己的商业版图,那么它就是一个行业,有自己完整的产业链,当然需要我们系统地学习,才能真正地玩好新媒体。
焱公子老师在新媒体写作中取得不小的成就,但他也付出了很多:经常晚上熬夜到两三点,出差时,饭局能推就推,不和别人合住,挤出来所有能用的时间写文章。
做新媒体写作,是一条不归路,一旦开始就很难停下来,因为每天有读者等着,有广告主盯着。
第三种武器:路径,你的商业模式是什么?
如果打算认真地玩新媒体,我们一定要有清晰的商业逻辑,才能有的放矢地设计我们的内容和方向,持续地玩下去。
如果主要通过平台的流量来变现,那么我们就要紧跟平台方向,持续打造爆款,保持多平台分发,来赚取流量分成。
如果主要靠接商务广告来变现,那么我们就要保持内容的垂直度,打造自己的人设,维护好和粉丝的联系,确保广告投放的转化率,以便让广告主持续复投。
如果主要靠售卖自己的产品、课程来变现,那么我们就要注重打造自己的专家人设,持续输出对读者有价值的干货内容,有效地将自己的前端内容和后端的课程进行无缝衔接。
第四种武器:规则,你懂平台规则,会做数据分析吗?
想在写作平台混得好,尤其是智能推荐算法的平台,我们就要懂得平台规则,会做数据分析。
例如今日头条,我们除了埋头写作,还得懂头条的平台规则,会做数据分析,为什么我们的文章的阅读量都是个位数?为什么别人的文章可以10万加?
焱公子老师作为内容商业顾问,以他的经验告诉我们:新媒体时代,平台首先要认可我们的内容,才具备最基本的传播可能性,以社交机制为底层逻辑。
粉丝粘性最强的公众号也在不断调整、变更,加入了“在看”,更改了推送模式等。
视频也完全打破了粉丝机制,转而拥抱内容推荐机制,如果说我们的内容不能够精准地适配平台,哪怕我们认为自己写得再好,最后也只能是孤芳自赏。
老师以最具代表性的今日头条智能推荐算法为例,向我们简单地介绍:什么叫平台规则?
和公众号不同,在今日头条里即便没有粉丝,只要我们的内容好,标题足够吸引读者的眼球,一样可能成为爆文,因为今日头条算法的底层逻辑是:把好内容推送给最合适的人。
那么,头条系统是如何判别:什么是好内容呢?
在头条号里,当我们的文章推送给用户时,基本上会发生下面的几种情况:
1) 读者看都不看,直接划拉过去;
2)读者迫不及待地点开,认真地读完,觉得文章写得非常好,给我们点了赞,甚至留言转发;
3)虽然读者点开了文章,但是读了两段,实在读不下去,就迅速退出。
4)读者快速地滑到文末,然后给了一句负面评论;
5)因为种种原因,读者直接对文章点了举报。
所有的这些读者行为,都会被头条系统记录在案,如果我们的文章打开率高,滞留的时间长,读完率高,正向的留言、点赞转发都比较好,系统就会认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值得推荐给更多的人来看,才会放量推荐。
在今日头条,我们需要把内容和标题都做到完美,让机器认同,让读者群认同,才能成为爆款文章。
了解平台运作的基本逻辑之后,我们还要了解数据分析,持续分析我们的文章数据,进而找出需要改进和优化迭代的方向。
那么,如何做数据分析?需要从哪些维度来进行分析呢?
因为新媒体的本质是传播,不是曲高和寡的艺术,有高的点击量,有广泛的传播,才会有广告主看见,当我们去兜售自己的产品、课程时,才有可能会卖出去。
大多数读者只是免费阅读文章,偶尔高兴时才会打赏一下,我们没有办法靠他们吃饭,所以真正的金主是广告主,我们最好的诚意就是稳定的高点击量。
现在绝大部分新媒体的广告切片都在文末,所以光有阅读量是不够的,毕竟标题党也能骗到高的点击量,因为读者看不到广告,我们也就没有什么收益,所以第二项重要的指标叫做“读完率”。
如果我们的文章阅读量是1000,读完率是50%,那就证明有500人读完了。
如果读完率低,说明我们的标题可能比较吸引人,但是内容一般,不能让人坚持读完;如果我们的阅读量低,读完率却很高,那就说明我们的标题不行,内容还是挺好的。
在今日头条这样的智能推荐平台,还有一项同样重要的数据是“推荐量”,我们的文章被推荐给多少人看?有多少人的手机页面显示这篇文章?
例如,某篇文章推荐量是1万,阅读量是1000,代表系统把它推到1万个人的手机屏幕上,最终有1000个人点了进去。
所以,在今日头条,打开率就阅读量和推荐量的比值,我们还要看点赞量、转发量、评论量等,他们都是从用户互动的维度来分晰,代表文章的受欢迎程度,以及情感的共鸣度。
把自己一段时间内发布的文章数据,拿出来进行纵向对比,再把别人的爆款文章和自己的文章数据进行横向对比,我们就会非常直观地发现自己究竟差在哪里,为什么写的不如别人的好,找出自己的差距,慢慢完善,我们才会不断进步。
第五种武器:共情,好选题的逻辑是什么?
对于新媒体的文章来说,最核心的部分一定是选题。
选题是一篇文章真正的灵魂所在,爆款文章一定有个好的选题。那么什么是好的选题呢?
文章有三个核心要素:
1)时效性 最典型的就是热点文章,比如说从今年年初持续到现在的疫情,大家打开任何一个平台,像公众号、头条、微博、网易等,这种疫情类的文章都很多。
像这样的热点,我们快速跟进,被传播的可能性就会高很多,但是追热点是有风险的,一不小心就容易打脸,有时候还容易出现红线,所以追热点得非常小心,要多方求证,确认无误后再去追。
2)切口小 令人印象深刻的选题一定是小而美,有具体的指向,可以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指引,不要贪多,踏踏实实地聚焦一个小点,或者一个场景把它讲透。
例如,《不要去追求完美的人生,缺憾才是美》,这个选题不好,因为它讲的道理是对的,但是提法很虚,作者试图告诉我们要调整心态,勇于面对自己,并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这样才能持续成长。
读者看完,除了认同就没剩下什么了,这类叫鸡汤文,而且还不是真正的高汤,是用调料包勾兑出来的产品,食之无味,毫无营养。
例如,《父母要学会跟孩子做朋友,才能更好地和他们相处》,《孩子半夜总是哭闹不止,拿玩具哄他也没有用,拿什么来拯救妈妈的睡眠呢?》,这两个选题哪个大哪个小呢?年轻父母会更想看哪一个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3) 圈层广 我们内容选题,一定要设法圈住尽量多的人,这样潜在的读者才会多。
例如,有一条新闻是“一个盲人只需编程就帮助了百万人”,基于这个素材,如何选题才能圈住更多的人呢?
如果直接说“盲人程序员的励志故事”,那么有人会想:我又不是盲人,也不是程序员,这个事情跟我有什么关系?我不想看。
焱公子老师的选题是“信息时代,没有怀才不遇,真正努力的人一定会被看见”,几乎圈住了所有有进取心的人,不仅仅是残疾人或者说关注残疾人的群体,这篇文章发布之后,阅读量将近50万,获得了头条的签约计划奖。
第六种武器:弹药,素材从哪里来?
对于新媒体来讲,什么叫做好的素材?老师认为新媒体的素材也有三要素:
1) 信源 选题和观点要足够新鲜,信源要准确,尤其是针对热点事件,如果是一些非官方的渠道出来,我们一定要非常谨慎,千万不要以讹传讹。
如果我们把它用在文章里会非常危险,很容易踩红线,甚至被封号,很多大V、公众号的千万级大文豪会封号,其中一大部分是因为造谣。
2) 素材和观点 素材是为文章的观点服务的,我们写文章时先立观点框架,然后根据观点和分观点,找对应的素材。
如果我们的素材压根不能支撑观点,那么这个素材不管它有多好,对于我们的文章来讲也是不可用的。
3) 足够新鲜 没有人爱听陈辞滥调,或者一个过期的热点,或者人尽皆知的事情,是不应该用作素材的。
那么如何去找新鲜的素材呢?我们可以搜百度、公众号、微博、知乎、新浪、网易等,渠道不重要,重要的是勤快搜索。
例如,对于选题《性格并不决定命运》,除了直接搜“性格决定命运”,还可以搜“内向性格的人有什么命运”、“外向性格的人有什么命运”;在历史上“有哪些内向性格的名人”、“有哪些外向性格的名人”等。
我们多搜几次同类信息,或者相近的信息,就会获得更多想要的资料。
当然,我们也可以追热点,因为关注热点的人多,而且新鲜。
第七种武器:逻辑,如何写才能不跑偏?
很多写作者,不是写不出来,而是写着写着就跟自己原先的预想南辕北辙,完全收不住的感觉,这是因为我们的逻辑出了问题,没有框架或者是结构化的思维。
就像盖房子,如果没有设计图纸,又不打地基,就拿一块一块的砖往上垒,真的能盖出摩天大楼吗?
文章也是一样,内容是血肉,结构是骨架,如果骨架很松散,甚至没有骨架,这篇文章就不可能立起来,更不要谈什么美感。
所以,我们写文章之前,要先搭结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递进式结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用好这个三段论结构,就基本可以驾驭所有虚构类、干货类文章。
“是什么”,常常写在开头破题的第一段,一般写一个故事或者描述一个现象,自然带出文章的核心观点;
“为什么”是文章的中间部分,对核心观点分析,或者对故事背后的原理阐述;
“怎么办”是文章的最后部分,是我们的行动方针,或者是落地方案。
上面的三个观点,如果可以写好,整个文章的结构就打完了,一篇文章通过递进式结构,可以把全文的逻辑线穿起来。
例如,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高情商的人获得提拔时,不会只说感谢》,这篇文章的阅读量是102万,又获得青云计划奖,这篇文章就是使用非常典型的递进式结构。
“是什么”就是高情商的人,获得提拔的时候不会只说感谢。
“为什么”分为两点:第一是一个人获得晋升的核心标准是胜任力;第二是与表忠心相比,公司更喜欢可量化的评判标准;
“怎么办”也分两点:一是表示感谢,但绝不是重点;二是表达忐忑,获取领导的支持;三是主动表态,获取下属的支持;四是表达后续的工作思路,这才是重中之重。
个人感悟
我稀里糊涂地开始在上写作,只是出于对文字的热爱,没有想着变现,也不想销售产品,但我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随着接触到不同的老师和朋友,我在新媒体中的视野渐渐变大,也渐渐尝试着向其他平台发展。
由于精力和时间的限制,我只能像蜗牛一样慢慢前行。我觉得如果想了解一个新的平台,先站上去才是关键,一点点学习,力求站稳,站稳后才能好好发展。
我目前除了,只有头条号,而且头条号是处于迷茫状态,不懂得其中的逻辑和规则,只能一边摸索,一边慢慢前行。
所以我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向各个老师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学习怎样打造爆文的标题,学习怎么选择素材......
想在更多的平台方展,我会按照老师提供的7种武器,了解各个平台的规则和逻辑,学习各种数据分析,努力提高自己。
不管是哪个老师的讲课,我都会认真地记录,不为其他,只是为了自己能够好好消化吸收,为了自己可以反复学习。
如果功夫到,我相信自然有水到渠成的时候,目前还是慢慢来吧,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往前走,虽然慢点,但也是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