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

我的近况:实际上,我没有系统性地了解过心理学。最近的状态不太好,虽说每天也在坚持锻炼、认真工作,但是没有读课外书,精神上没有补给,感到非常疲乏。偶尔的拖延和精神罢工,让自己陷入了更疲惫的循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不确定,处于看起来“积极”实际上“得过且过”的状态。我想在这门课里找到答案。

2019/03/29 01|导论:关于改变,你一直有选择
节选:意识到你有选择,这是我们改变的前提。可为什么我们总觉得自己没有选择呢?
我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你误认为只有你的选项足够理想,这才算有选择。如果你的选项不够好,那就是没有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逃避对自己的责任。
改变需要勇气,但只有勇气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有反省自己的能力。只有不断地审视自我,才能触发改变。

2019/03/29(2019/09/29) 02|改变本质:如何创造新经验?
也许你没有意识到,你的躯体里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感性的自我,一个是理性的自我。区分这两个自我,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理解改变,非常重要。
积极心理学家乔纳森·海特曾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描述两个自我之间的关系。他说:
人的情感面就像一头大象,而理智面就像一个骑象人。
骑象人骑在大象背上,手里握着缰绳,好像是他在指挥大象,但事实上,他的力量微不足道。一旦和大象发生冲突,他想往左,而大象想往右,那他通常是拗不过大象的。
对于改变而言,理智提供方向,而情感提供动力。
那么,大象的脾气是怎样的呢?
1.力气大;2.它是受情感激发的;3.它是受经验支配的(也就是说,它只认我们切实体会过的“经验的好处”,而不认我们理智所构造的“期待的好处”。)

今天重点讲解第三点。
期待的好处是我们想象中的好处。比如:
我们都能想到,每天早上跑步,会更有精神;
不拖延,会更高效、更有成就感;
坚持健康饮食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好;
但是这些事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并没有深刻地体验过这种好处。
相反,我们体验过睡懒觉时温暖的被窝,打游戏的快乐,胡吃海喝的感官刺激,这些都变成了我们亲身经历过的好处。
期待的好处是抽象的,发生在未来,是被教导出来的;
经验的好处是具体的,发生在过去或现在,是我们亲身体会、真实感受到的;
当这两个好处发生冲突时,虽然骑象人想要寻求那个“期待的好处”,而大象却不由自主地转向了那个“经验的好处”,哪怕有时候这个“期待的好处”要比“经验的好处”大得多。
正强化是当你表现出某种行为时,通过增加你想要的结果,让你的行为更巩固;
负强化是当你表现出某种行为时,通过减少你不想要的结果,来让你的行为更巩固。
改变的本质:创造新经验,用新的经验去代替旧的经验。
创造新经验需要通过新的行为,获得新的反馈,新的强化,并亲身感受到它。亲身感受到的经验,这个跟你听来的道理很不一样。
如果你只有想象中的期待,而没有新行为所带来的新经验,改变就很难发生。

2019/03/30(2019/9/29) 03|心理舒适区:如何识别改变的障碍?
首先,心理舒适区不一定意味着舒适(例如《肖申克的救赎》里面的老布,监狱就是他的舒适区,为了留在监狱,他不惜举刀杀人)其次,心理舒适区也不意味着熟悉的环境。
所以,真正的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熟悉的环境,而是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走出心理舒适区,说的不是我们走出熟悉的环境,而是改变我们的应对方式。
应对方式量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
简单来说,心里舒适区,它带来的最大的好处就是控制感。“控制感”是每个人的基本需要,也是人安全感的来源。我们大部分的应对方式,最初是用来应对焦虑的。
我们越是感到自己受了威胁,感到焦虑,就越需要控制感,会越抓着已有的应对方式不放。
而走出心里舒适区则意味着,你放下了原来所使用的应对焦虑的武器,重新去面对焦虑,寻找新的适应办法,这是情感这头大象很难忍受的。
所以,对焦虑感的回避和对控制感的需要,经常会让大象重新回到它所熟悉的应对方式上,这就是为什么改变这么难。
PS:觉得自己配不上好的东西,也是一种心理舒适区。这是为了应对失望所发展出来的一种应对方式。(9/29更:现在也在逐步积累新经验,比如去健身房上之前没有上过的课,多去参加几次舞蹈课,去读一些之前觉得与自己无关的书籍。)

2019/ 04|心理免疫X光片:如何看清你心中的恐惧?

你可能感兴趣的:(陈海贤·自我发展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