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人静了,我的笔下还是冒不出一丁点的文字。脑海中苦苦思索------,无果。此时心中所仅有的就是“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了。
无奈,我打开鲁迅先生的《呐喊》这本书,想看篇文章,写篇观后感,应付一下算是完成了。可当我打开《呐喊》的时候才发现,书中的故事已经看完了,只剩下鲁迅先生的“创作杂谈”了。我---?只能呵呵了!
后一细想,看看鲁迅先生的“创作杂谈”,是对我有好处的啊!虽然说《写作》这一盖世武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练成的,但能得一大 家指点一二,肯定还是会有效果的。
看了一遍没有感觉,又看了一遍,我发现鲁迅先生关于写作方面有很多独特的观点和见解,有很多妙语生花,而且实实在在的是非常谦逊的。于是我就想能否就鲁迅先生的这些观点和见解写一篇文章呢?
我又看了一遍,发现鲁迅先生关于写作方面的观点、见解,实在是太多了。一篇是写不完的,只能一 一的罗列出来分别写一篇文章了。这样的话就形成了一个专题。一天一篇也够我写一个星期的吧!我突然发现脑门儿Duang了一下!其实我能写的素材还是挺多的,我的大学生活、我的创业故事、我的童年经历、我的亲戚朋友------。这些都是可以写的。
我又看了一遍。
我原本把写作的人分为三种,平常人、爱好文学的人、专业写作的人。
平常人:一般情况不写作,特殊情况下才写。比如说:单位要求、突发灵感而又不写不行的时候。产量几乎为零,一部分是粉丝代言人。
爱好文学的人:灵感来时非写不可,宁可停下手上的一切工作;写自己所喜欢的,写自己想写的,不愿受任何约束的。当然这种人一般是很闲的。产量少,质量优,或许不受业界所欢迎,也没有大量的粉丝,但在自己小圈子里还是满有影响的。
专业写作的人:一般都是特约作者,除了写一些自己所喜好的、想写的外,还写一些有附加条件的文字。写作量很大,产量很高,优品也很多。这种人一般在业界都是很出名的,也是有很多粉丝的。
现在呢?我感觉还有另外一种写作的人,就是“自媒体”人。
当然自媒体人(专指写作)有很多,包括以上的三种,但我所说的,是三种以外的人。这些人,也可以说是以上三种人的复合者。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他们可能来自以上三种的任何一种人,他们想顺应时代所需,看好发展方向,站在自媒体这个风口,以求被吹起来。
这种人,平常不写作,现在开始写作了;平常有灵感时写,现在有机会就写;平常写一些自己所喜好的,现在只要能写就行。而且一天一篇。产量大,优品?,粉丝?。
他们主要是通过网络,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建立圈子,获得粉丝,以求赢利。
不管哪一种写作的人,写出好文章,获得读者的一片好评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所需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好文章呢?
我们回到90年前,看下文学巨子鲁迅先生成长史。
鲁迅先生是怀着改变人们思想而弃医学文的,回国后,辗转一段时间,在国民政府教育部门工作。平常除了工作外就是钞古碑,之所以写作是因为他的朋友金心异先生当时正在办《新青年》,说服了他。
鲁迅先生是极不想写的,但是已经答应了,不能食言。只好写下去了,但进程是很慢的,朋友不催个几次,他是不写一篇的。可是没想到这一写就写出了《狂人日记》这篇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型短篇经典白话小说。
所以说好文章有时候是逼出来的。
就好像我们有时候写作一样,没有一点素材、没有一丝的构思,是写不出文章的。更不用说好文章了。
如果这时候有人催逼我们的话,或者自己催逼自己的话,就写出文章了。
试想一下,不是通过轻易想象和构思,而是通过催逼发掘而成的文章,难道不是超然脱俗的文章吗?超然脱俗的文章,怎么不会是好文章呢?
所以说好文章有时候是被逼出来的。
---------------------------------------------------------------------
你的每一次点赞都是对七爷的最大支持!
你的每一次分享都是对七爷的最大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