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默地记在心上,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
孔子在学习上的自我要求。孔子尚且这样不断要求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再接再厉呢?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说:“不去培养品德,不去讲习学问,听到义在那里却不去追随,有缺点而不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
孔子即使声明远播,一刻也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精进。我们号称自己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也需要有这样精神。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孔子在家闲居的时候,穿戴很整齐,态度很温和。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孔子说:“我老得太快了!已经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依靠,而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孔子说:“只要是主动给我十条干肉作为见面礼物的,我从没有不给予教诲的。”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冥思苦想仍不得其解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
孔子的教学方法,也可以是我们的学习方法。学了东西不去反复思考和练习,等于白学,不要沉溺于追逐知识,而要掌握了以后再往前赶。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家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孔子如果在这一天哭泣过,就不再唱歌。
这一句在论语的意义是什么呢?好像没有什么用。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孔子对颜渊说:“如果用我,就去积极去面对;如果不用我,就韬光养晦。只有我和你是这样的吧?”子路说:“如果让您率领三军,您愿找谁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大河,即使这样死了都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会与他共事的。我所要找的共事的人,一定是事谨慎小心,善于谋划而且能完成任务的人。”
第一句是颜回和孔子的处世态度。
第二句孔子间接告诫之路不要行匹夫之勇,而要用智取胜,不要做无谓的牺牲。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孔子说:“财富如果可以合理求得的话,即使是做手拿鞭子的差役,我也愿意。如果不能合理求得,我还是做自己所爱好的事。”
孔子对待财富的态度。财取乎于道,即使做体力劳动或者别人不愿意做的事,也心安理得。
子之所慎:齐,战,疾。
孔子所谨慎小心对待的事有三件:斋戒,战争,疾病。
斋戒 ==>> 神明,战争 ==>> 和平,疾病 ==>> 生死。
可以看出孔子的敬畏之心、期望和平、注重养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因为很长时间都在回味这种音乐,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竟然有这么好听的音乐!”
孔子的音乐修养很高,也会给弟子传授音乐。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辄是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蒯聩得罪了卫灵公的夫人南子,逃亡晋国。灵公死,辄为君。晋国想借把蒯聩送回之机攻打卫国,被卫国抵御,蒯聩也被拒绝归国。这种情势客观上造成蒯聩与辄父子争夺君位的印象,与伯夷、叔齐互相推让君位恰成对比。子贡引以发问,试探孔子对卫出公辄的态度。
冉有说:“老师会赞成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问老师吧!”子贡进入孔子房中,问道:“伯夷和叔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他们是古代贤人啊!”子贡说:“他们会有怨侮吗?”孔子说:“他们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德,又怎么会有怨悔呢?”子贡走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赞成卫国国君的。”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乐趣。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孔子安贫乐道,对钱财看得很淡。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孔子说:如果再给我几年寿命,让我在五十岁的时候去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过错了。
孔子活到老学到老的佐证。现在信息大爆炸,而我们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能量却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所以有必要学习孔子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雅言:古代西周人的语言,即标准语,相当于今天的普通话。
孔子读《诗经》《尚书》和执行礼事时,都用雅言。
孔子对道统的尊重。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怎样的人,子路没有回答。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说:他的为人,发愤用功到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忘记了忧愁,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如此等等。”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喜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去求取知识的人。”
子不语怪、力、乱、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学习他的优点,如果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你们大家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不教的吗?我没有什么隐瞒不教你们的。我没有一点不向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孔子的大道。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乎。”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能看到了,能够看到君子,这也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看不到了,能看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盈,本来穷困却装作富裕,这样的人很难保持好的操守。”
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孔子说:“大概有自己不懂却装懂的人吧,我没有这样的毛病。多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互乡这地方的人难以同他们交谈,孔子却接见了互乡的一个童子,弟子们都觉得疑惑,孔子说:“我是赞成他求上进,不赞成他退步,何必做得太过呢?别人修饰容仪而来要求上进,就应该赞成他的这种做法,而不要总是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德难道离我们很远吗?只要自己愿意实行仁,仁就可以达到。”
我们的世界,是我们心境的反应,孔子的话充分印证了这一点。所以在低潮时,我们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将境况逆转过来。
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子曰:“文,莫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孔子说“就书本上的学问来说,大概我同别人差不多。身体力行地去做一个君子,那我还没有达到。”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是朝着圣与仁的方向去努力做而不厌倦,教导别人不知疲倦,那是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弟子学不到的。”
孔子的知行合一。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孔子说:“奢侈豪华就会显得不谦逊,省俭朴素则会显得寒酸。与其不谦逊,宁可寒酸。”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物质上的奢侈,容易令人滋生出骄横之气,日后定会招致祸患。并且奢侈很容易败德,道德败坏就失势,失势就衰,衰则竭。俭以养德,平常心看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说“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要学君子的坦荡荡。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孔子温和而严厉,有威仪而不凶猛,谦恭而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