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什么成年人就要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

凌晨两点半,我在被窝里翻来覆去,被气得睡不着觉不说,还忍不住从呜咽变成了大哭,一切都因为,睡前想起了一个月前那个男牙医在我疼得死去活来的时候对我说的一句话:

“喊什么喊!有那么疼吗?”

这句话在这个午夜梦回的瞬间,突然让我意识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表现出负面情绪”一直都是不被允许的。

01

自打有清晰的记忆起,我好像就一直在被提醒不要当别人的面表露出负面情绪。

温柔的:“别哭了,别的同学该笑你了。”

粗暴的:“不许哭!给我憋回去!”

冷漠的:“要哭要闹就出去,别耽误别人。”

对于小孩子来说,痛苦、悲伤、委屈、愤怒等负面情绪太复杂了,所以不管哪一种,Ta 能想到的发泄方式大概只有——哭。

而大人们在干嘛呢?他们在用语言或行动告诉孩子们:哭是一件“丢人”的事,要学会忍耐,这是成长的标志

跌倒了不喊疼、受伤了不流泪的孩子才会得到夸奖,“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样的孩子才称得上是优秀、坚强的孩子。

02

喊疼,会被认为是矫情、娇生惯养。

流眼泪,会被认为不够坚强、没出息。

争吵,会被认为心胸不够大度、斤斤计较、脾气太差。

在长大成人的过程里,我听过太多类似这样的规训,它们告诉我,只有学会忍耐、学会情绪不外漏,才能成长为一个情绪稳定、优雅成熟的大人。

可是这些原本不就是一个人正常的生理反应吗?为什么仅仅是因为长大了成人了就要抑制住这些正常的生理反应呢?

小时候割破了手指会疼到掉泪,现在同样的伤势就不会,是因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抑制自己不把疼痛表现出来吗?是因为长大后对疼痛的承受度提高了,不觉得这点小伤那么疼了。

小时候朋友几句话不对味儿就喊着要写绝交信以表愤怒,现在却不会,是因为学会了忍耐,学会了把生气抑制住吗?是因为现在不觉得朋友之间这点小事值得生气,大家本是不一样的人,求同存异即可。

03

所以不是我学会了忍耐,是我的承受度变高了,可即便承受度变高了,也不是没有上限的。

当疼痛超出了可以承受的限度还是会喊出声,悲伤超过了承受度还是会流泪,愤怒超过了承受度还是会呛声,这很难理解吗?

但就是有很多像那位男医生一样的人,对这种人之常情难以理解。

这些人可能是你的医生、上司、老师、同事、同学、父母等等你生活中遇到的、甚至长期生活在一起的人。

他们在你负面情绪突破承受限度的时候粗暴地让你忍着、憋回去,嘲讽你甚至打压你,让你控制、忍耐,让你觉得发泄负面情绪是错事,有负面情绪都是你的错,好像成为一个正常的大人就是应该没有情绪一样。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异常吗?

在把别人当成一个大人之前,能不能先把对方当个人?

04

《奇葩说》中马东说:“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会原谅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蔡康永说:“那不是原谅,那是算了。

为什么我们爱看爽文,爱看别人复仇成功、霸气回怼,把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的人一一打倒?因为现实中我们能做的往往只有算了。

因为他们是我的父母,所以算了。

因为以后不会再见了,所以算了。

因为还需要这份工资,所以算了。

因为Ta也曾对我好过,所以算了。

我们选择“算了”,只是想和自己和解,绝不是对伤害行为的原谅。

如果成为一个“正常”的人就是要把负面情绪都藏起来,那我宁愿不要成为一个“正常”人,成为他们这些人眼中的“疯子、泼妇”。

05

其实这些无法共情的人,才是真正的异类,而且还试图用言语和行为让其他人变得和他们一样。

让我最气愤的,不是那位医生粗暴地叫我不要因为拔牙太疼而喊出声,而是当我听到他那句话时,即便生气,即便真的疼得受不了,我还是下意识地想去控制自己了。

因为听了太多这样的规训,我都没来得及分辨,下意识就去做了,那一刻的我忘记了,人类本就是疼了会喊出声、会流泪的生物。

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是:“强者不是没有眼泪,而是可以含着眼泪奔跑。”

为什么成年人流泪就是软弱?喊疼就是矫情?发泄负面情绪就可耻?就要把情绪都藏起来?

有负面情绪并不是错,发泄负面情绪也不是弱者行为,成熟坚强不是把所有情绪都藏在心中,也不是不可以发泄情绪。在发泄完了以后,继续面对、继续前行,也是坚强,也是成熟。

这样的我们,也值得一句诚心诚意的夸奖: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The  End

 photo by me 

你可能感兴趣的:(凭什么成年人就要隐藏自己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