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人

巴黎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众多奢侈品老牌而成为中国富人的“购物天堂”,美国机场里总能看到徜徉在免税店里成群结队的中国游客,许多人对这种名牌至上的“炫富”行为嗤之以鼻。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需弄清楚何谓“富人”,是那些资产过亿的行业大亨?还是穿梭在国外各个免税店的中国游客?德国机场为方便中国游客购物,在通往中国的航班口又增设了一个新的免税店,因为中国人的“抢购”已对机场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可见国内游客之疯狂。我姑且把这类在国外疯狂购物的游客均定义为“中国富人”,的确,随着国民生产总值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有能力携家带口的出国旅游,也有能力支付价格高昂的奢侈品,但不管他们买了什么,也无论他们买了多少,这种疯狂且不文明的购物行为已经将“中国富人”的人傻钱多、素质低下展现得淋漓尽致了。上升到国家高度,这便是民族形象的问题,自然而然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便都是自私自利、素质低下了。

其次还需定义“炫富”一词,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炫耀性消费”一词,意思是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通过夸富式炫耀博得社会艳羡而提升其他社会地位和声望、荣誉,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自尊与满足。(来源:百度)中国富人的疯狂购物行为究竟是不是“炫富”?私以为,不全是。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一些人倾向于买价格高昂且质量优良的商品,这可以说是享受资料消费,不可否认,的确有些品牌价格虽高但质量过硬,因此,购买名牌本身不可厚非。不过,也不乏非名牌不穿者,不但买,还要大肆炫耀,此为“炫富”。长此以往,这种行为将助长社会的奢靡之风,造成财富的浪费,所以理应加以批判。

那么,批判者真的只因富人“炫富”而批判吗?换言之,当我们高举反对“炫富”的大旗,高呼实用主义万岁时,难道完全出于正义吗?或许谁都多少带有一点“仇富”心理吧!更何况谁又能保证自己对这些名牌没有半点兴趣呢?当我们跟风评论、煽风点火的时候,似乎很少反省自己的购物行为。过年要穿新衣服,二手的总没有新的好,“我就是没钱买不起贵的”,人人都在为自己的“面子工程”添砖加瓦,却还要摆出一副“我没钱我骄傲”的样子。当然,也不能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外国人又何尝不是如此,曾看过一个微博红人在法国蒙特利埃街头的采访,许多当地年轻人表示自己经常在二手市场买衣服,甚至从不买奢侈品,只要穿的舒服就行,与之相比,评论里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不少网友表示自己见过很多存钱买奢侈品的法国人,还称人性都是一样的!当镜头转向洛杉矶街头时,一位快递小哥更是自豪地介绍自己一身的行头,加起来超过了一万元人民币。如此说来,我们在评论富人之前,是不是应先审视自己呢?

诚然,退一万步讲,为名牌死而后已的行为确实不值得提倡,就自身而言,我们也的确应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但须知,站在旁人的角度,我们似乎真的没有理由过分指责,简单来说,奢侈是自由,低调是品质。正如马云逼捐事件一样,有钱不代表他的社会责任多于普通人,既然普通人中存在不捐者,那么马云也完全有理由不捐,同样的,当富人低调做人做事时,我们大可以对其拍手称赞,但当其高调奢侈时,我们也不必过分苛责。

而反观如今网络中对富人“炫富”的调侃,更有甚者将其上升为了人身攻击,这种刺耳的言论与炫富行为相比,究竟哪一个更值得批判呢?富人爱买什么买什么,社会最起码不会因为他们的购物行为变得污浊不堪,可键盘侠们的判断性话语却足以将“意见领袖”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由此,网络自然而然地塑造了“富人”这一“刻板印象”,可你又怎么知道这些富人把他所有的钱都花在购物与炫耀了呢?因此,我们在以社会的名义对富人千里迢迢奔赴巴黎购物的行为加以批驳时,还要多一层考虑才行。

最后我想说,“打土豪分田地”的目的从来都不是煽动民愤,我们要打倒疯狂的土豪们,更应理性思考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切莫到头来成了“疯狂的农民”。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国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