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与包子

        闷热了许久的新乡,终于迎来了一场大雨,雨后的一切让燥热的内心变得静谧,静的,让人想起幸福的点点滴滴······

        我想写写让我的内心浸浸得甜了许久的婆婆。

        起初,因着距离太远,她是不愿意先生和我在一起的,她虽不曾跟我说过,我却是知道的,心中虽报以理解,却也少不了对她多了些距离。直到我怀孕,她来照顾我,操着一口蹩脚的普通话、带着有些亏欠的、不好意思的笑容对我说:“小美,林州话不好懂,妈妈也不太会说普通话,我会每天看电视学的······,还有,妈妈不是很会做饭,但是你想吃啥,跟我说,我上网查查咋做”。这句蹩脚的普通话,让我觉得心疼,心疼这个在我面前小心翼翼的老太太;让我感动,感动这个愿意为我从零开始的老太太;也感受到了安全,独身一人在外工作的我切切实实感受到了来自这个妈妈的关心。之后的三个月,正值炎夏,婆婆每日骑着电动车往返于东西两区,一边照顾我的生活,一边忙于房子的装修,每日平均行程八十里,可我从未见她有过半分的怨气与怒气,而且总是在晚饭时给我兴奋地讲述这一天的经历,比如,装修师傅的生活多么不容易,连饭都没时间吃,她便与他们共享了凉皮;比如,她对新家附近不熟悉,找不到公厕时直嘟囔“明天再渴也不能喝水,憋着实在比渴着要难受”!······她讲多久,我们的晚饭便会吃多久,然后,她便会站在窗边,满足地叹上一口气,往耳后拢一拢她那不愿服老的、染的漆黑的头发,喊着:“小美,快来,这风凉快的很呢”!有的时候她会惊喜地望见对面小区广场有文艺表演,便会一手提着板凳,一手挽着我去看演出。我是不愿意看那些震耳欲聋的演出的,总是四处走走,因不放心她,总会不时地回来看看她,我远远地看见她她在台下仰着头聚精会神地观看表演,像个孩子。

        我对婆家亲戚以及公公婆婆同事的认识全是来自于与婆婆的聊天,并且在每次的茶余饭后反复地加强记忆,我喜欢听这个老太太声情并茂得反复地回顾她这六十多年的人生:从她小时候抱怨自己的妈妈总把最稠的饭端给她的奶奶,到她感恩妈妈在那么贫困的日子里还义无反顾地支持她上学;从她和小伙伴一起爬过陡山感受自然的神秘,到她眼看洪水冲破大坝卷走生命时的恐惧;从她在生产队挣工分时对夕阳的盼望,到她感叹匆匆流去的时光;从她默默对抗身体疼痛,以乐观坚强自愈,到她做完手术立马回家连消炎药都不知道吃的傻事;从她如何化装掩护亲戚逃过计划生育的追捕,再到她如何开导对生活充满绝望的妇女同事。她六十年平凡却热气腾腾的人生就这样一幕幕地在我眼前拉开,并深深吸引着我。

        同样吸引着我的还有婆婆的包子。

        婆婆后来不再说普通话了,因为她发现我的“林语”听力已经达标了,而叫她这个从根儿上连汉语拼音都没学好的老太说普通话着实太累。于是,她便惊喜地、轻松地、溜溜地讲起了林州话,她对我喊着:“小美,自从你来,我把我前半辈子没蒸过的包e全都蒸回来了”。我喜欢吃包子,相比外面的包子,我更喜欢吃婆婆做的包子,婆婆包子里的馅儿就像她的话一样:够碎、有味儿、健康。婆婆剁馅儿,手起刀落,伴随着一排排、齐整整的“咔嚓、咔嚓”声,韭菜的香味儿便慢慢飘散开来填满屋子,经过反复几次的双手一掬,翠生生的韭菜、白嫩嫩的豆腐、弹力十足的粉条便纷纷落入菜盆碰撞开来,再加入各式调料到热锅中翻炒一番,一盆香喷喷的馅料就这样热热闹闹得成了!包子皮儿呢,就像婆婆的脸一样:够白净、褶子多,让人总想一探内里的丰富。婆婆捏包子时的灵活度和速度让我痴迷又惊讶,婆婆的包子皮全靠手捏,左手拿着面团,将其放在右手食指和拇指之间迅速地旋转,一个白净圆润的包子皮就安静地躺在手掌心儿了,再盛上慢慢一勺热闹非凡的馅料,往圆皮儿中间一扣,右手手指快速溜边儿撮过,满脸花褶的白胖包子就已乖乖等候上笼了。每次看着对我碎碎念的她一边剁着碎碎的馅料,一边笑着挤出满脸的白褶,再捏出满身花褶的包子,恍然间觉得这就是幸福的样子。

        有一天,为了遵从婆婆“节约用电”的意愿,我们在一间空调屋,躺在一张床上午休,她轻拍着她满心喜爱的小孙女,跟我轻轻地聊着,她说:“以前,觉得你俩离得太远,并不想让俺儿跟你结婚,可他一直坚持,我们也就接受了,没想到竟给我找了个这么好的媳妇儿,我可真有福气”!我知道,这是她的心里话。可她不知道,是她让我越来越好的!

        天又暗下来了,怕是又要下雨了吧!二十里的回家路怕是不好走了,那又怎样?我会既像婆婆一样将这人生百态过成百种茗茶:实苦,则慢品之;甘甜,则痛饮之。又要像爱包子的褶皱与馅料一样,既爱生活的浮华,又爱其精致的内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婆婆与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