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老人相处

老年人要顺应时代变革:

过去的农耕社会属于前喻文化时代,是指晚辈主要向长辈学习。在那时的时代背景下,老年人只要活得越久,经验越多,就可以为年轻人提供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

曾经的工业社会属于并喻文化时代,年龄的大小不再是决定资历的必要条件,掌握技术的水平高低决定话语权。

当下的信息化社会属于后喻文化时代,是指长辈反过来向晩辈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体系。

关于生死:

死亡是一个很偶然的存在,人都是在几率下生存,我们在面对死亡的时候,提前的恐惧会更多一些,死亡本身并没有那么多可怕的东西和痛苦,它只是一种消失。也可能是另外一种生命形式的转换。

关于疾病和衰老:

看淡疾病,它们也是生命中的一种状态,是我们生命中与我们共生的东西,为所当为就好。

看淡衰老,我们只要慢慢伴随着这个衰老的过程,让衰老的过程也有很多的味道和滋味。面对衰老最好的状态就是过好当下的每一刻,让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开心起来。

问题1

老妈七十多岁了,我最近看老妈做什么事都觉着不对,告诉她我认为对的方式,心里清楚这是我的问题,可是,总是控制不住自己当时的情绪。该怎样做到接纳老妈的行为方式呢?

1. 看见妈妈的成长历程和人生价值

(1) 外婆当年在战乱时期怀上妈妈,而根据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外婆当年所经历的生活情境所带来的情绪影响都会影响到胎儿的基因表达。外婆会把这种情绪模式传给妈妈。

(2) 经历过60年代的人,饥饿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烙印。很多老年人舍不得扔东西,就是因为经历过这样的短缺时期。

(3) 中国经济濒临崩溃的时期就是他们这代人职业刚刚开始成长的时候。

(4) 80年代,当他们处在自己职业成长最好的时候,迎来市场化经济,面临下岗,再就业等多重压力。

(5) 面对越来越多快速成长起来的后起之秀,老人心里也会有很大的落差。

(6) 要从他们的经历中看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曾经所遭受过的苦难,并发自内心的尊重他们,不是因为他们老了,而是因为他们所经历过的人生。

2. 看到提问人:

(1) 年龄在45—55岁之间,可以看到自己职业发展的尽头,身体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焦虑。

(2) 45岁之前,控制欲更多的放在孩子身上。孩子离开家组建自己的家庭之后,控制欲就转向了其他家人,如,母亲。提问者要对自己有一个更深的看见,看到自己的情绪困扰和内心的焦虑。

(3) 提问者需要意识到的一个现实是,不管如何的控制母亲,母亲也很难改变。要珍惜与老人相处的时间,与他们的相处,既是为了今天也是为了明天,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珍惜在一起共筑的时光。

(4)先接纳自己,放空自己的情绪,让自己长大一些足够装得下自己的妈妈。很多老人都很怕儿女训他们,他们就像3,4岁的孩子一样,每天都担心自己做错事,因为他们即便很努力的做事也发现自己已经做不到了。

问题二

老年人不愿意丢废旧东西是什么原因?怎么解决?

1. 看到老人曾经的生活环境: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活在自己的时间里,老人生活在贫穷的时代,物质匮乏的时代,在老人眼中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用的,有价值的,所以不舍得丢弃。

2. 旧物中有成长的记忆:

假如老人将物品丢弃可能同时也会失去与过去的连接。在老人看来旧物中蕴藏着故事和感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近时记忆力会变差,但远时记忆力不会变,所以我们要理解老人对旧物的偏好。

3. 解决方式:

(1) 尊重家庭的界限感,尊重老人的生活

(2) 不断给父母增加新东西,不强迫父母丢掉旧物,让老人自己选择用更好的东西替代旧物。

(3) 陪伴父母一起整理旧物,把旧物拿出来,听他们讲物品中的故事,倾听里面蕴藏的生命故事和家族故事,与父母增强连接,加深关系。

(4) 即刻帮助父母一起体现旧物的价值,将储存的物品利用起来。尊重老人的价值感,看到老人的领地,对彼此都有一个更深的看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与老人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