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也活在世人的眼光里?

人活这一辈子,总免不了接收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告诉你该怎样生活,该如何处世,该拥有什么样的感情。

大部分人在这些声音里逐渐活成了普罗大众认可的样子,以此为傲。毛姆说:渴望别人认可也许是文明人根深蒂固的本能。

但总有那么些人,打破了社会对人固有的规划,《月亮与六便士》的主人公便是如此。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生活原本富裕的证券经纪人突然抛妻弃子,改行学习画画,并在后半生无论多么穷困潦倒,依然坚守在画布前的故事。作者毛姆以经历相似的高更作为人物的原型,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将自己代入到故事情节中,随着与主人公交往的逐渐深入,一步步剖析主人公的真实心境。

故事有一个主基调,即主人公的行为始终是不被在伦敦和巴黎的世俗之人所理解的。放弃前途一片美好的高薪工作,扔下善良优雅的妻子,跑到异国,住在破旧的旅馆里,把钱都花在学画画上;非但没有感谢对自己有救命之恩的“朋友”——斯特罗伊夫,还把他的妻子给抢了; 跑到一个穷乡僻壤和一个当地土著人结为伴侣,得了麻风病也不好好治疗。

这一切在世人看来,是如此愚蠢、难以理解且卑鄙无耻。作者最初也是世人的其中一员,他和所有人一样,都认为主人公抛妻弃子,除了有外遇,没别的可能性。谁能想到他背负着圈子里的骂名,追求的竟不是男人“理应追求”的性,而是艺术呢?

当然,主人公也有正常的生理需求,他“无法克服自己的欲望”,所以在救他的斯特罗伊夫家里,他和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勾搭上了;但“满足情欲时,我就准备干别的事情了,我憎恨欲望,欲望把我的灵魂囚禁起来。我期盼着那个时刻,那时候我将摆脱掉所有欲望,让自己毫无羁绊地创作”。这个矛盾点让爱他的女人饱受折磨,最终导致了斯特罗伊夫妻子的自杀。这更加深了世人对他的憎恨。

表面看,主人公就是一个无情无义的家伙。但随着作者对他了解的深入,作者似乎慢慢理解并开始欣赏主人公的心态。

用矫情一点的话来说,他是被上帝选中的人。仿佛一夜之间被雷劈中了般,他突然找到了人生的真谛,那就是绘画。为了画画,他宁愿放弃所有可能影响他创作的一切,即便饥寒交迫也在所不惜,世人的眼光更无需在意。

“他对那些让多数人的生活变得高雅和美丽的东西毫不在乎。他对金钱漠然处之。他对成名毫不关心。我们大多数人都为了和这个世道和睦相处而做出让步,你却不能因为他抗拒这种诱惑而赞扬他。他根本就不会被诱惑。他脑子里压根儿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妥协。他生活在巴黎,却比底比斯沙漠里的隐士还孤独。”

作者刚开始和主人公接触时是带着劝说其“回头是岸”的目的去的,但一次又一次的劝说失败和交流中,作者逐渐意识到世人讨厌主人公的原因:“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因为我们希望别人尊重我们的意见,所以倍加珍惜自己可以影响别人的力量,我们不喜欢那些自己无法影响的人。我以为这才是人类自尊的最溃烂的伤口”。

现实生活中、网络上,多少人不也是打着“我这是为你好”的旗号,“苦口婆心”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身上。一旦对方依然我行我素,就一副“早有一天你会后悔”的嘴脸。

故事中主人公的行为自然有不可取之处,因为他的漠然是在牺牲他人利益、推卸责任的前提下的,典型的损人利己。但除了抛妻弃子那一部分,其他的经历都是在“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情境下发生的,无关对错。

我推崇的是他后半生的人生态度: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坚定自己所选。

和十九世纪不同,当今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性让人们的选择有了更多可能性和合理性。但依然不乏传统观念和世俗偏见,比如“女孩书读的好不如嫁的好”、“有房有车有孩子才是人生赢家”、“学唱歌是不务正业的”等。

这些世俗的眼光就像一根根针,从你的家庭教育中,从你的社会交往中,无缝不入,一次次地刺激你的神经。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世俗之人,很多人开始刻意追求和享受世人的追捧,很多人被迫顺应着世俗的眼光活着,逐渐丢掉了自己。

要想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太难太难。

我有一个朋友,大学毕业后才工作半年就辞去了薪水还不错的稳定工作,跑去开旅馆和健身俱乐部,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精力,之后,又萌生想法开了一个“杂货铺”,出售的是“想法”——这个让普通人摸不着头脑的“商品”。一直以来,他承受着外界和父母的质疑和不解,却从未放弃。

他曾在记录自己心境的文章里写过一句话:“忘记他们所说的,趁我们还没老去,给我一片生命绽放的花园。”这份坚持和无畏让我感动不已。

遇到过潮汕牛肉店的大叔,不如世俗般希望店里生意太好,而把心放在做好每一份牛杂汤和粿条上;

遇到过一个可爱的姑娘,不需要世俗的“婚嫁礼金”,只求和那一个同自己共甘苦、知根底的男人共度余生;

遇到过一个爱英文的女孩,不介意外界“女孩早点结婚生子才是正经事”的声音,29岁依然专注于学习攒钱希望出国留学读语言。

自己曾经是,可能现在也是一个介意外界眼光的人,所以才会由衷欣赏那些勇敢坚定的他们。我不会对此感到羞愧,因为这是世俗人的天性。

从来便不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我所享受的是做好一顿番茄鸡蛋面,在自己的小空间里怡然自得,找到一份愿意毕生为此奋斗的职业。离经叛道也好世俗也罢,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什么,才是“正经事儿”。

我从来不愿意评价所有行为的对与错。正如《了不起的盖茨比》里所说的:“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你就记住,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反之,也有可能是:并不是个个人的优越条件你都拥有。

存在即是合理的,只要没有损害他人的利益,便不应该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他人身上。同样的,也无需太在意他人的眼光。

故事最后,作者被主人公的处世态度折服,发出了如此感叹:“做你最想做的事情,在你喜欢的环境里生活,自己宁静致远,就是把生活糟蹋了吗?做一个闻名遐迩的外科医生,一年一万镑收入,去一个漂亮的妻子,这就是成功吗?我看这取决于你怎样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你对社会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对个人有什么要求。”

我想,这才是故事真正想要传达给每一位读者的。

故事标题页写了一句话:仰望月亮时,莫忘脚下的六便士。我希望将其改为,愿你在拾起地上的六便士时,不忘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否也活在世人的眼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