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传说故事

清热凉血药:

1 生地黄=熟地黄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草部,介绍地黄这味中药时,讲述了《崔元亮海上方》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古代有这么个凄惨的主人公,不幸得了一种奇怪的心痛病,治了两年多一直没有效果,非常痛苦,最后病死。这人非常希望家人帮他找到病痛的原因,于是在自己临终之际告诉家人,等他病死后就剖开他的肚子看看。家人遵照他的遗言,剖开他的肚子果然找到了真相,原来在他的肚子里发现有条活虫。他的家人把这条活虫放在竹筒里面,每天用食物来喂养它。后来家人做馎饦(一种面食)时,面粉里无意加入了生地汁,活虫吃了这种馎饦,不久就腐烂而死,这个方子就样流传下来了。

2牡丹皮

牡丹皮为牡丹的根皮,味苦辛,性微寒,能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关于牡丹皮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
相传一千多年前,苏州虎丘山下有一织绸好手名叫刘春。随便哪种花哪种鸟,她只要看上两眼就能织出来。她所织出的花像刚摘下来一样鲜艳水灵,织出的彩鸟仿佛人一呼唤便会拍翅飞翔,活灵活现。
有一年,府台老爷的女儿要办嫁妆,限刘春一月内织出24条丝嵌金被面,花样是牡丹。但刘春从来没见过牡丹,不知如何织法。半个月过去了,刘春愁得日渐消瘦。一天半夜,她突然口吐鲜血,晕倒在织布机旁。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飘然而至,将一瓶药液倒入刘春口中,刘春即刻醒来。姑娘轻声说道:“我是牡丹仙子,因抗拒武则天要让百花在严冬开放的旨意,从洛阳逃出。”说完,她用手一指,庭院内立即出现一朵朵怒放着的牡丹花。刘春喜出望外,望着这些盛开的牡丹,立即飞梭织起花来。一朵朵娇艳的牡丹花织出来了,招来成群的蝴蝶。
府差拿起被面飞快送往州府。但刚进府门,被面上的牡丹花全部枯谢了,黯然无光。府台老爷气得派人去捉刘春,但刘春早已与牡丹仙子离去,只给乡亲们留下了那个药瓶。药瓶内只有半瓶根皮样的药材,后来人们才认出那根皮正是牡丹皮。(李明哲 王佳)(李明哲 王佳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3.紫草

相传,一个偏远的小镇上住着一对相爱的夫妻。一天,妻子高热不退,昏睡不醒,身上有紫黑色斑疹。看了很多郎中,用了许多药石,病却迟迟不见好。丈夫愁肠百结,天天虔诚地拜佛祈祷,希望妻子早日醒来。一天天过去了,丈夫的膝盖跪出血来,佛祖终被他感动。一日,他在冥冥之中听见佛问自己:“你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来救她吗?”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佛接着说:“这里有一棵草,你每天必须用自己的鲜血来浇灌它。等它开花时,将用紫色的根熬的汤水给你妻子喝,她的病就会好。”丈夫喜出望外,听从了佛的话,每天割破自己的手腕取鲜血来浇灌这棵草,小心翼翼地照料它,盼它早日开花。四季更迭,盛夏时节,这棵草开出了紫色的小花,丈夫激动地挖出了其紫色的根,煎熬汤水给妻子喝。终于,妻子醒来了,而丈夫却因失血过多,带着幸福的微笑永远闭上了双眼。因为丈夫用生命换来的这棵草的花和根都是紫色的,人们便称之为紫草。

4青蒿

明代李时珍用青蒿节间的蠹虫捣和朱砂、汞粉各五分,丸如粟粒大小,1岁1丸,乳汁(别名为生人血)服,其治疗小儿急慢惊风“效不失一”。为此李诗曰:

一半朱砂一半雪,其功只在青蒿节。

任教人死也还魂,服是需要生人血。

“美誉千载留故里,丹心一片暖桑梓”是对浙江秀水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名医钱经纶(字彦臞)的赞扬。钱经纶乃康熙年间浙江秀水人,一年隆冬腊月,冰天雪地,一人病,寒热不已,久治不效。后谓钱氏,细察辨证,独言伏暑而病。众医愕然,暑从何来。钱云:“诸公不信,看我用药,保管药到病除。”果然用青蒿一味煎饮而愈,无不称奇。钱氏治病,按贫富收费,过贫者免,富者多,有厚酬不诊之习。

一位老医生用青蒿素制剂先后治疗疟疾6000余例,证明吸收快,排泄快,不良反应小,有速效。尤其是对脑型疟疾,抗氯喹恶性疟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青蒿素栓剂更优,已向国内外销售。

在20世纪70年代的越南抗美斗争中,越南军民感染疟疾,无特效药可治,请求中国政府支持,希望找到治疟疾的新药。当时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在全国范围内筛选了几千种中药,发现青蒿治疟效果最好。以此为契机,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青蒿中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在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之后,终于从中找到了与以往结构不同的新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青蒿素为化学结构中含过氧桥的倍伴萜内酯,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青蒿素的发现是抗疟药物史上继喹啉类以后的重大突破,是弘扬祖国医学的一大成就。

马王堆汉墓丝帛中已载“青蒿治疟”。葛洪《肘后备急方》记有:“青蒿一把,以水三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治寒热诸症。”《本草纲目》记载青蒿治疟的方剂。青蒿素可治癌及肿瘤疾病、黑热病、红斑狼疮。青蒿还能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5 地骨皮

地骨皮的传说
  话说有一天。慈禧太后觉得胸闷,眼睛模糊。
  朝廷御医诊治无效。有位钱将军对御医们说起了一件事。

原来,他母亲也曾患过类似的病,后来,一位土郎中,挖来枸杞根,洗净后剥下根皮。
  嘱其煎渴服用而病愈。众御医闻之,便推举钱将军献方。
   慈禧太后立即诏令钱将军回乡取药。钱将军不负重望,从家乡取回一大包枸杞根皮,亲自在太医
  院煎好药汤,送至内宫,照护太后用药。
  几天后,太后眼睛渐渐明朗,精神也好多了,便问钱将军用何种妙药。
   钱将军忖思,枸杞的“枸”和“狗”同音,为免太后生疑,便择个吉利名称--“地骨皮”。
  太后欣然赞叹:“好,我吃了地骨之皮,可与天地长寿!”从此,枸杞便叫地骨皮了。

6白薇

战乱年间,老百姓最怕过兵,打了败仗的兵,和土匪差不多,烧杀奸抢,无所不干;打了胜仗呢,当官的给他们放假,算是奖赏,更加放纵士兵去干坏事,所以,那年月的老百姓一听说打仗,就得赶紧逃避兵祸,这叫“跑反”。
这一年,又打起仗来,周围几个村的人全跑光了,只有一个生病的人跑不了,他的妻子便陪他在家。两口子明知军队一过来没有好结果,但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天夜里,妻子正煎药,忽听有人敲门:“大哥,开门呀,救救我吧!”那声音很凄惨。妻子跟丈夫商量了一阵,就把门打开了。只见一个衣帽不整的大兵,走进门来便跪下恳求道:“大哥大嫂,快救命!”
“你这是怎么啦?”“我们败啦!弟兄们死的死、逃的逃,就剩下我一个。大哥要有旧衣裳给我换一身吧,不然被那边抓去就得杀头。”丈夫很是同情,就叫妻子找了一身衣服给他换了。妻子还把大兵换下的军衣扔到了门外的水坑里。
没过多会儿,一队人马杀来,把这家的房子围住了。一个兵头凶狠地闯进门,问道:“你家藏着外人没有?”“没有?”兵头揪住妇女,又问:“那两个男人都是谁?”“床上躺着的是我丈夫,他正闹病;这位是请来的医生。你看,这不正在煎药吗?”
兵头一脚把药罐子踢翻,又命人把他们三个拉到门外一乱打。那伙当兵的趁机一拥进屋,能拿的拿,能装的装,最后把子点着了火才走。等这伙人走远,逃难的大兵帮着把火扑灭,又抢出了一些重的家具。然后,他哭着说:“大哥大嫂,你们为救我受了害,太不起了。”
病人说:“别提了,反正我这病也没法治了,活一天一天吧!”“你得了什么病?”“浑身发热,手脚无力。”“多长间啦?”“躺了整整一年了。”“请过医生没有?”“请过好多位了,什么药也不见好。”落难的大兵走上前,按住病人的手腕切脉。了会儿,他说:“这病我能治。等天亮了我去找药。”
第二天,大兵挖回几棵椭圆形叶子、开紫褐色花朵的野草说:“大嫂,你把根子洗干净,煎了给大哥吃。然后照样多挖一些让大哥多吃几天,病准好。”“谢谢你啦。”“谢什么?多亏你夫妻救了我。时候不早,我得走啦!”病人急忙说:“留个名字吧以后咱们当朋友来往。”“我叫白威。只要不死,准来看你们。”说完,落难的大兵走了。丈夫吃了妻子煎的药觉得浑身舒服了许多。后来又连吃了个月,他的病果然好了。
逃难的乡亲们回村后,都问病人怎么好的。病人说:“有个友送了药。”“什么药?”“就是这种草。”“叫什么名字?”“没有告诉我们。不过,他答应还来看我的,到时候再问吧。”
可是,过了许多年白威也没来。为了纪念白威,就用他的字称呼他传的药草,不过写成字就是“白薇”了。

7 大黄

大黄的传说故事
中草药里的大黄,原来不叫大黄,叫“黄根”。为什么后来叫成大黄了呢?有这么一段故事。当年有个姓黄的郎中,他家祖传下来擅长采挖黄连、黄芪、黄精、黄芩、黄根这五味药草,到他这一辈还专门用五味黄药给人治病,所以大伙儿都管他叫“五黄先生”。

每到春三月时,五黄先生就进山采药。靠山有个小村,他每次进山采药时就借住在村里马骏家中,直到秋后才离去。马骏务农,全家只有夫妻二人和一个孩子。五黄先生与马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有一年,五黄先生又来挖药,他走到靠山村发现马家的房屋没有了。乡亲们告诉他说:“马家遭难啦!去年冬天一场大火,房屋被烧得精光,他熄妇也被烧死。如今,只剩下光棍爷儿俩,跑到山上去住石洞啦。”五黄先生十分难过,就到山洞找到马骏父子。马骏看见五黄先生,抱头痛哭。五黄先生说:“你现在一无所有,不如带上孩子跟着我挖药、卖药去吧。”马骏很高兴,从此就跟着五黄先生学挖药。他们像风吹的杨花一样四处飘荡,不到半年工夫,马骏就学会了挖五黄药。但是,五黄先生却从不教他治病。一天,马骏说:“老哥,你怎么不教我治病呢?”五黄先生笑道:“我看你这人性子太急,不适合当郎中。”马骏有些不满,便暗暗注意五黄先生怎么给人治病,什么病该下什么药。日久天长,马骏多少也摸透了一些门道,就背着五黄先生也给人治起病来了。碰巧,还真让他治好了几个人,马骏十分高兴。
有一天,五黄先生不在跟前,有一个孕妇来找郎中。这妇人身体虚弱,骨瘦如柴。马骏问:“你怎么不舒服?”妇女说:“泻肚子。” 本来止泻应用黄连,马骏却给她用了泻火的黄根。病人回去吃了两剂药,大泻不止,没过两天就死了。病家哪里答应,一打听原来是马骏开的方子,就把他扭送进了县衙。县官审明经过,就断了马骏一个庸医害人的罪名。这时,五黄先生赶来,跪在堂前,说:“老爷应该判我有罪。”县官问:“你是什么人?怎么有罪?”“他是跟我学的医,我教的不清,罪在我身。”马骏闻听,急忙说:“老爷,是我背着他干的事,跟他没关系。”县官问明他俩的关系,感到这两个人如此重交情,很是敬佩;平日,他也听说过五黄先生的大名,所以,就尽力为马骏开脱。最后,县官罚他们送给死者家里一笔钱,就放他们两人出衙了。马骏羞愧万分,对五黄先生说:“悔不该不听你的话,往后再也不敢自以为是了。”五黄先生说:“学治病可不能性急呀。你看,错用了药就会出人命的。”
后来,马骏踏踏实实地埋头挖药,人也变得稳重多了,五黄先生这才教他行医。为了记住前面的教训,五黄先生从此便将五黄药中的黄根,改为“大黄”,免得后人再错用了这一味药。

8中药小故事—番泻叶

从前,东山下住着姓田的俩口子,他们没有儿女,只靠着田三爷喂一头牛种田过日子。春天来了,正是快要耕田的季节,而老黄牛这几天却不吃不喝,一天一天的消瘦,连走路也很吃力了,田三爷急得每天看兽医,牛吃了几天的药,都不见好转,而且好多天不下牛粪了,牛肚子越来越胀。他想这肚子胀是不是和人一样不消化,于是牵着牛到北坡走一走,这时碰见了放羊的陈爷爷,陈爷爷说:“田三爷你不要急,我放羊时发现后山有一些小树,凡是吃了那些小树上的叶子牛羊都会拉肚子,你的牛肚子胀,一定是大便不通,要不我带你到那里采些叶子喂牛,一定会治好的”。

到了山上,田三爷按照陈爷爷指点的小树上采了些叶子给老牛吃,第二天那头牛果然拉出了一大堆干硬的牛粪,比以前精神了很多,经过慢慢调理,老黄牛越养越精神了,吃草、下地干活都来劲。

从此,只要村子里人畜生病便秘,田三爷就摘些灌木叶子给人家泡水喝,后来田三爷才知道,那些灌木叶原来叫“番泻叶”。

9 牵牛子

牵牛子药名的由来很多。相传,从前有一个小孩,家贫无食,被卖到地主家放牛。一年秋,小孩腹大如鼓,皮肤蜡黄,枯瘦如柴,小便困难,被地主赶走。小孩行走无力,在蔓草丛中昏睡,醒后腹感饥饿,便将身旁的果子去壳而食。不多时,泻下水样粪便多多,腹胀大减,遂而病情渐消。又返回地主家放牛。小孩为感激药草救命之恩,牵着牛回到草丛,向草药叩头跪拜。后来,世人将其入药,名日:牵牛子。

一农夫孩子得大腹病,村中大夫给一散剂服之痊愈。家人便让孩子牵头小牛相送以表谢意。大夫坚持不要,说:“这药是从田边采的,还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既然孩子牵着牛来的,这药就叫牵牛子吧。”陶弘景说:“此药始出田野,人牵牛谢药,故以名之”。牵牛子分黑牵牛子、白牵牛子,又名黑丑、白丑,以丑属牛而隐其名。

10 藿香

很久以前,深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哥哥与妹妹霍香相依为命。后来,哥哥在外从军。家里只有姑嫂二人,嫂子十分疼爱妹妹,霍香也很体贴嫂子。两人每天一块儿下田干农活,又一块儿操持家务。她们从来也没有闹过一回别扭,日子过得别提有多和美啦。

一年夏天,天气连日闷热潮湿,嫂子因劳累中暑,只觉得头痛眩晕,心悸恶心,发热恶寒,十分难受。霍香急忙把嫂子扶到床上说:“您恐怕是中了暑热,治这种病不难,咱家的后山上就有能治这种病的药草。让我去上山挖些回来,煎汤给你喝,好早日治愈你的病。”

“那可不成!”嫂子念小姑年轻,出门不便,就劝她别去,“你一个十七八的小姑娘,怎能一个人出门?”霍香一心要给嫂子治病,不管嫂子怎么劝说,全然不顾,执意进了深山。
嫂子唯恐霍香有什么闪失,在门口一直等了一天,直到天黑时,霍香才跌跌撞撞回到家里。嫂子刚想松口气,却发现她两眼发直,精神萎靡,一迈进门便跌倒在地,瘫软一团。吓得嫂子连忙将她扶坐在床上:“妹妹,你这是怎么了?”霍香有气无力地说:“我被毒蛇咬了。”说着指了指脚,原来她在采药时,不慎被毒蛇咬伤了右脚,中了蛇毒。嫂子听后顿时神情紧张,赶紧脱下霍香右脚的鞋袜。只见在霍香的脚面上有两排蛇咬的牙印,右脚又红又肿,连小腿也肿胀变粗了。嫂子一面惊叫,一面抱起霍香的右脚,又把嘴凑近脚面上的伤口,准备吸吮毒汁。但霍香因怕嫂子中毒,霍香哭着推搡嫂子:“嫂子,你也要中毒啊!”霍香死活不肯让嫂子吮吸。等乡亲们听见嫂子的呼救将郎中找来,却为时已晚。
嫂子用霍香采来的药草治好了病,为了牢记小姑之情,嫂子便把这种有香味的药草亲切地称为“霍香”,并让乡亲们把它种植在房前屋后、地边路旁,以便随时采用。从此“霍香”草的名声越传越广,治好了不少中暑的病人。因为是药草的缘故,久而久之,人们便在霍字头上加了一个“草”字头,将霍香写成了“藿香”。

11 苍术

茅山观音庵有个会看病的老尼姑,她懂得不少中草药,在方圆几百里左右很有名气。山里山外的人害了病,常到观音庵求医。老尼姑自己并不采药,她把这活儿派给一个小尼姑。
小尼姑每天都照着老尼姑说的样子漫山遍野地去采药,至于什么药草能治什么病,她就一窍不通了。老尼姑很贪财,谁给的钱多,她就给谁下好药;给钱少的,她就用些不济事的野草去蒙骗人家。
小尼姑看着不公平,可是因为她自己并不认识药,只是干着急。
有一天,一个穷人来求药,这人一个钱也没有。老尼姑问也不问,硬把那人赶走了。小尼姑十分气愤,她偷偷从屋里抓了一把开白花的药草,追到庵外,唤住那个人说:“大哥,你先拿回去吃吃看。”
可是,等那人一走,小尼姑的心又不安了:“那人到底有什么病,给的药草能治他的病吗?千万别吃坏了人呀!”
谁知过了些日子,那个穷人来到观音庵,竟找到老尼姑千恩万谢,说:“多亏你们那位少菩萨,她把我爹患了多年的足膝软瘫病治好了。”老尼姑十分奇怪,庵里没有治那种病的药啊!就审问小尼姑:“你偷了我的什么药?快说!”
小尼姑也弄不清这是怎么回事,后来留心一查,才明白:原来那开白花的叫苍术,不是老尼姑叫她采的,大概是自己采药时没小心裹进了药篮子,又被老尼姑当成没用的野草扔到一边了。
从此,小尼姑知道苍术可以治病。过了些日子,小尼姑受不了老尼姑的气,逃出观音庵回家还俗了。从此就靠挖苍术为生,不光治好了许多足膝软瘫的病人,慢慢地又知道了,苍术还能治呕吐、腹泻等几种病呢。

12砂仁草药故事

传说很久以前,广东西部的阳春县发生了一次范围较广的牛瘟,全县境内方圆数百里的耕牛,一头一头地病死,惟有蟠龙金花坑附近村庄一带的耕牛,却没有发瘟,而且头头强健力壮。

当地几个老农民感到十分惊奇,便召集这一带牧童,查问他们每天在哪一带放牧?牛吃些什么草?
牧童们纷纷争说:“我们全在金花坑放牧,那儿生长一种叶子散发出浓郁芳香、根部发达结果实的草,牛很喜欢吃。”  
老农们听后,就和他们一同到金花坑,看见那里漫山遍野的生长着这种草,将其连根拔起,摘下几粒果实,放口中嚼之,一股带有香、甜、酸、苦、辣的气味冲入了脾胃,感到十分舒畅。大家品尝了以后,觉得这种草既然可以治牛瘟,是否也能治人病?所以就挖了这种草带回村中,一些因受了风寒引起胃脘胀痛、不思饮食,连连呃逆的人吃了后,效果较好。
后来人们又将这种草移植到房屋前后,进行栽培,久而久之成为一味常用的中药,这就是“砂仁”的由来。

13 豆蔻

相传有一个郎中一直想要个孩子,未果,老年终得一女,却不想女儿总是吐乳、腹泻,郎中想这是脾虚胃寒,可小孩子又不肯喝药,他试着给女儿熬了几付中药,可女儿喝不下去不说,有次他想硬灌几口下去,差点把女儿给吐死,从此他再也不敢轻易地逼女儿喝中药了。
有一次郎中在清理采回来的中草药时,旁边的女儿爬了过来,抓着颗草豆蔻把玩不已,也难怪,草豆蔻果实饱满,非常好看,一开始郎中也没管她,小孩子玩这玩那没什么大惊小怪的,可后来女儿竟然把草豆蔻往嘴里塞,郎中连忙阻止,可是看女儿的样子,好像很喜欢草豆蔻这味药的味道!而草豆蔻辛热香散,刚好对了女儿的脾虚胃寒的证,但女儿不喜欢喝中药啊,怎么办呢?郎中想啊想,决定干脆就单用草豆蔻煎汤试试,看女儿肯不肯喝。
令郎中万万没想到的是,这单方用对了,女儿很喜欢这味道,连喝了好几口,喝了这汤之后喝奶也积极多了。
慢慢地女儿的身体也好了起来,这草豆蔻可真是好东西啊,郎中想,愿女儿也像这草豆蔻一样美丽……

14 草果

瑶族有个美丽的传说
在古代有个瑶族少年叫西郎巴龙,一个勤劳的小伙的,身世却十分凄苦,父母早逝,只靠一个人独守家中,因他很勤劳,忙时栽、游、收、藏,闲时打猎、砍柴,生活挺富裕。
这天晚上,西郎巴龙打死一只鹿子扛回家中。他见米箩空了,又走出竹屋去背米。走进米棚他却惊呆了。清早他背来春的谷子,不知被谁从雄窝中舀出来,簸、筛干净,米是米,糠是糠,各装在一个竹箩中。那米箩上,还插着一穗开着无数朵黄白色小花的花枝呢。那花金光闪闪,香气扑鼻,美丽非常。
回到竹屋,西郎巴龙将花插在竹筒里,放下米箩,就用吊锅煮饭。顿时,满屋香气扑鼻。饭刚煮熟,就听到丁当丁当的银器碰撞声,只见一个天仙般美丽女子站在门口。他呆呆地看着门洒,半天都说不上来一句话。
门洒含羞带笑看了西郎巴龙几眼,“怎么,难道你不想让我跨进这间竹屋吗?”西郎巴龙被她这一问,才回过神来,笑着抬起一个竹凳,放在火塘边,对她说:“你长得像只金凤凰,只要不嫌我的竹凳脏,不嫌我的竹屋小,就请进竹屋吧。”
那门洒格格笑了笑。她摇了摇手中的花,说:“我叫达桑曼。因我丢失了另一穗花,特来寻找的。你检到了吗?”
西郎巴龙指了指竹筒上插着的花,说:“是这一穗花吗?”
达桑曼漂了花一眼,格格地笑,“正是。”
西郎巴龙抓了抓头,眨了眨眼,说:“这么说,我谷仓里的稻谷,是你为我筛选干净的?”
西郎巴龙走到她跟前,“这穗花既然是你的,就还你吧。”
达桑曼笑盈盈地看了西郎巴龙一眼,“别忙着还我。我问你,这穗花美吗,香吗,你喜欢吗?”连着三个问句。
西郎巴龙也是三个肯定。然后门萨说“那……那就送给你吧。”“这花不仅好看,它结的果还好吃呢!你这锅虎子肉,将它的果子放进一两颗,味道才更香,肉才更加好吃呢!你若不信,就试试看。”
达桑曼掏出两个果子,放在火上烤了一会儿,丢进煮着鹿肉的锅里。不一会儿,吊锅里就冒出了香喷喷的气味,充满了整间竹屋。达桑曼拈了一块肉给西部巴龙吃,问他:“香吗,味美吗?”
“太香了!太美了!”
门萨又讲“这果不仅好吃,还能治病呢。肚子疼,肚子胀,拉肚子,只要嚼一口吞下,病就好啦。”
西郎巴龙听了,说:“哎呀,我父母就是肚子疼医不好死去的。若有这果子,我父母就不会死了。这叫什么果呀?”
“草果。”
“我在本地生本地长,就没有见过这草果嘛!它在哪里才有呢?”
“天上。”
“那……那你怎么弄到它的呢?不是仙人,怎么弄得到呀!这……这么说,你是仙女啦?”
西郎巴龙终于反应过来了。
然后又傻傻的问道“天堂那么美,你为何下凡呢?”
“我爱天堂,更爱人间。我见人间没有草果,又见你人好心好,就悄悄偷了些草果、草果秧,下凡来找你了。”
“这……这……”
“又是这、这、这!难道我不美吗?”
“美!”
“难道你不爱我吗?”
“爱!”
“那么,今晚就成亲!”
“好!”
达桑曼笑了。西郎巴龙也笑了。当晚,西郎巴龙和达桑曼一边吃鹿子肉,一边喝米酒,一边说笑,恩恩爱爱,欢快无比,就成亲了。
因草果是从天上偷来的,就只能栽在潮湿遮荫的大树下,所以,直到现在,仍然生长在树荫下呢。这真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传说。
草果治疗疟疾和瘟疫
功效:散寒燥湿,除痰截疟。主治:疟疾、瘟疫,瘴气。用于疟疾和山岚瘴气、秽浊湿邪所致的瘴疟尤为常用。使用:去皮取仁清炒就可用了。
用来卤肉极为美味
草果还用于调制精卤水和烹制肉类、菜肴等增香,如草果煲牛肉;又如云南特产封鸡中亦采用草果增香。
草果的挑选:破开草果子后见白色种仁。气特异,而臭(如“臭大姐”),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表面红棕色者为佳。
草果

15 【中药传说】独活

相传,蜀国国王经常病痛缠身,虽然经过多位医生的诊治,但始终都不见效。后来,有一位郎中认为国王是风邪作怪,只需要排出体内的风邪之毒,即可痊愈。于是,郎中找了一个大房间,架起一只木桶,在里面放了些草药。生火烧水后,郎中请国王坐到木桶里熏蒸,不多时,满屋烟雾缭绕。国王看到此番情景,震怒道:“你是要把我蒸熟吗?”随即从木桶里出来,把正在烧火的郎中给杀了。

国王病未治好,还要接着寻找良医,便开始张榜在全国寻找能为他治病的人,并承诺,若能治好他的病,赏黄金万两。

有一位号称“一根针”的民间郎中揭了榜,此郎中对国王道:“您的病是由于周身筋络不通,需要用银针把筋络打通。”于是,他开始给国王扎针,由下至上,很快就要扎到脖子上了。国王急呼:“快来人,他这不是想谋害本王吗?”士兵手起刀落,可惜这“一根针”郎中还未结束治疗,就死得不明不白。

此后,很多医者都不敢给国王治病,纷纷躲到了山里。

恰在此时,川西有一位胡王使者,多年前就想与蜀国互通友好,并带着他们那里的特产来到蜀国。然而却被国王以探子罪扣押了起来,不许其回国并流放到了川西栽种他带来的那些特产。闻听全国正寻找能医治国王全身疼痛的人,于是,他带着从自己地里挖出来的几株植物去见国王。

国王道:“我已经杀了9个来为我治病的人!你不害怕吗?你真的能治好我的病吗?”胡王使者说:“如果我能治好您的病,不要黄金万两,只要您给我回故乡的过关书文。”随即,胡王使者便把带来的那几株草药熬水给国王喝。身边人试过无毒后,国王连喝了几天,全身真的不再疼痛了。

国王心情大好,旋即叫来胡王使者说:“你可真是九死一生,独活下来。我准许你回故乡。”在此之后,国王号召川西百姓大量种植这种草药,并把这种草药叫作胡王使者、独摇草。后来老百姓根据胡王使者给国王治病的故事,把这种草药叫作独活、大活。

独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的干燥根,别名胡王使者、独摇草、长生草、大活等。独活性微温,味辛、苦,归肾经、膀胱经,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疼痛、手脚挛痛、慢性气管炎、头痛、齿痛等。

16 木瓜的故事

关于木瓜治脚气,《本草纲目》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安徽广德,有个叫顾安中的人,患脚气,筋急腿肿。有一次乘船的时候脚痛得很不舒服,无意中看到旁边有一袋东西,就把脚搁在上面,慢慢觉得两脚不怎么痛了。他感到非常惊奇,于是问船夫:袋子装的是什么东西?船夫回答说:是宣州的木瓜。等顾安中回到家后,立刻去市集买了木瓜,切成片后装在布袋里,每天将脚放在上面,没过多久,他的脚气肿病就痊愈了。

17 威灵仙

相传江南有一座山上有座寺,叫威灵寺,寺里原有一位老和尚,治风湿和骨渣子误卡喉很出名。他每治一人,必先焚香念咒,再将香灰倒在一碗水里,让病人当场喝下,甚灵而病愈。他说这是佛法治好,求其钱财,故弄玄虚,实则碗中的水是治病的药水。庙内有一个小和尚,在寺中备受虐待,他便有意捉弄老和尚,用根本不能治病而无毒的野草煎水替代药水,喝后根本无效。一天,有一位猎人的儿子被兽骨卡住了喉,到威灵寺救治无效,便叫猎人下山另请高明。这时小和尚悄悄端着一碗药水从后门追上说:“佛爷不灵,吃我的药吧。”果然服后而愈,猎人连声感谢。从此老和尚香灰不灵了,求救小和尚的越来越多,人们都说寺前香灰不治病,后门药水可活人。这个秘密终于被老和尚知道了,脸气得铁青,追赶小和尚算账,谁知一不小心,摔倒阶下,一命归天了。此后小和尚是寺里的主持,就大种能治风湿和骨渣子病的草药,凡到寺内救治者,分文不取。由于此药出自威灵寺,其灵效似仙,故人们就称此药为威灵仙。

18 乌梢蛇的故事

关于乌梢蛇治风疾在《本草纲目》中还载有这样一个传说呢:商州有一个人,因患有大风病(相当于现代的麻风病),满身红斑、浮肿,手足麻痹,眉发脱落,鼻梁肿大,相貌丑陋,虽经多方医治亦未见效。家里人怕其传染,只好在深山之中为他盖起一间茅屋,将其送至屋中居住,定期送给粮食、酒菜之类以供食用,由于此人喜好饮酒,家里人送一坛酒,一条大乌梢蛇不慎掉入酒坛中,被酒浸泡而死。病人并不知情,每天照常饮酒一大碗,半个月后病人感觉病情似有好转,红斑消退,但不知其故,一月后病情渐愈,眉发生新,病人颇为惊奇,只是一直找不出原因,几天后酒喝完了,才发现坛底有一条蛇的骨架,病人怀疑自己的病可能与这条蛇有关,便拿此蛇骨请教捉蛇人,始知是乌梢蛇,从此人们才知道乌梢蛇能治风病癞癣

19.秦艽的故事

在战国时期,秦国四处发兵,攻占其他六国的城池,士兵常年征战在外,风餐露宿的,不少士兵患上了腿痛、膝盖痛的毛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大部分得病的士兵都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不少士兵在冲锋陷阵时由于腿脚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
 
                   
  在部队中有一个随着军队一路南下的年轻军医,不仅亲眼目睹自己一个从小长大的朋友由于腿痛行动不便被对方士兵给杀死了,而且还看到很多老百姓除了饱受战争之苦之外,还同样受到腿病行动不便的折磨,这让他心痛不已。于是他非常痛恨战争,决定离开部队,用自己的医术来为这些受苦的百姓解除痛苦。

于是这名年轻的军医便到深山中寻找能治疗这腿病的药,一路上不知道尝了多少种药,遭遇过多少困难,但都没能打消他找药的决心。一连数月都未能找到这种草药,他身心俱疲,但是一想到那些正在遭受病痛的百姓和士兵,他又继续踏上了找药之路。    
                       
  一日,在寻药途中他遇到一位白头发白胡子的老者,老者看上去百十来岁了,但是仍然面色红润,即使全身负重也能健步如飞。他想,在如此深山之中竟有如此奇人,在养生方面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于是,他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您今年贵庚?”
                           
  “老朽今年一百有二了。”老者答道。 
               
  年轻的军医知道他今天遇到了奇人,便虚心地向这位老者求教:“老人家,您这么大岁数了还面色红润,健步如飞,有何秘诀啊?” 
        
  “吾师乃扁鹊,只因躲避战火才独自一人逃到这深山老林之中,有一梅花鹿相伴。老朽常年在这一带山中采药,并为周边的百姓看病。老朽养生除了平日里做些导引之外(导引: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还吃些丹药来防病去灾。看看这战火让多少家庭破碎啊,真希望这战火能早日停息,让百姓过上幸福安宁的生活。”老者说着说着,满脸流露怜悯之情。
                     
  当听到老者就是名医扁鹊的徒弟时,年轻的军医便“扑通”一声跪在老者脚下,连声说道“师傅,请您收我为徒吧”,便对老者磕起头来。当他把他寻药的经历和路上遇到的艰辛告诉老者后,老者被他的诚心所打动,便收他做了徒弟。                    
  在跟随老者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年轻的军官问道:“师傅,我在军营中和路上遇到很多腿痛、膝盖痛的患者,但是苦于无药治疗,请问师傅,治疗这个病可有良方?”  
                            
  老者随手便指着路边一株草说,这个草能治疗你说的腿疾,你多采些这个草去给百姓治病吧。说完便从怀中拿出一本帛书交到他的手中说:“这是扁鹊先师留给我的医籍,我已经老了,不能像以前那样游走四方为百姓治病了,你拿去好好学习。你跟随我学习了这么长的时间,我已无可教你的东西了,记得为医者不得以已之医术为求财之本,当以除却天下百姓之病痛为已任,方可为大医,切记切记!”说完便骑鹿而去。年轻的军医眼含热泪,向师傅磕了3个响头后,便下山去了。

下山后,他按照师傅的教诲,教身患腿疾的百姓和士兵自己识药、采药,渐渐地这些百姓和士兵的腿疾都痊愈了。

随着他游历全国给全国的百姓治疗这种腿疾,这种药材就逐渐流通全国。由于这个药材来自秦国,且药材干燥后根茎有皱纹并且绞结在一起,所以人们就把这个药材叫做“秦纠”,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秦艽”

20防己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分别于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下令“焚书坑儒”,导致大批方士和儒子纷纷外逃南迁,到南方定居。

其中,有一位叫方吉的人,嗜书如命,尤其特别爱好看医药典籍,研究医术。来到了岭南地区,药材资源丰富,他也常常上山采药,偶尔还出手救人。

那一年,岭南地区阴雨绵绵,加上气候炎热,老百姓很多得了风湿病,全身浮肿,四肢疼痛难忍。方吉见状,便拿出上山时采的一种树藤给大家治病,没想到真的治好了。后来代代流传,“方吉”变成了“防己”,而且成为了这味药物的名字。

21络石藤

传说古时候有一书生,每次都赴京赶考,可是总名落孙山,不知不觉年过五十了,他还是没有放弃,照样赶考。

这一年,在他赶考途中,天气突变,书生的风湿旧患又来了。只觉得双腿疼痛,耽搁了一段时间,盘缠用尽,病还没治好。心情烦躁之下,推窗远望,突然看见外面有一些盘着石头的草藤。他略懂医术,再加上也实在没有别的办法了,摘下一些草藤煮水喝,喝下后果然腿脚灵活了许多。

这一年,他还高中了状元,衣锦还乡之时,路过旧地,书生特意为这藤草起名“络石藤”。就这样,“络石藤”治风湿的故事就传开了。

22雷公藤的神话传奇故事

雷公藤,别名黄藤,又名水莽草,在(聊斋志异>中有这么一段描述:水莽草,是一种毒草,谁要吃了它,就会立即中毒死亡,变成水莽鬼。一般不会托生,必须再有人吃了水莽草毒死之后,找到了替身,才能去投生。
中医药《雷公藤》的神话传奇故事,读中医药故事,了解中药作用
水莽草产于湖北桃花江等地。此地人民误服水莽草毒死者比比皆是,水莽鬼特别多。这不过是一个传说罢了。
相传,该地有一姓祝的书生,去拜访百里之外的同学雷公,这天傍晚他走得又热又渴,想找个地方歇歇脚喝口水,但此处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看看天色已晚,他不由地加快了脚步。刚刚走了数十丈,一抬头见路旁有一独家小院,院门前设一茶摊,茶摊旁坐一位老太太。
他急忙走进茶水桌,老太太殷勤地把水端上。祝生一闻,气味异常,随付钱转身就走。老太太一边拦住,一边向里边打招呼;小姐!倒香茶来,不会,有一少女从茶棚后边走了出来。祝生接过茶杯一闻,芳香无比,一饮而尽。
饮毕,两人面面向视。少女眉清目秀。祝生照腆文雅。二人相叙家常,临别时这位少女热情地送给了祝生一包茶叶
二人目送告别。
祝生到了雷公的家里,觉得恶心呕吐。雷公问:“莫非你吃于了不清洁的食物?"祝生把走到路上喝茶的经过告诉了雷公。雷公听后大吃一惊,说道:“坏了,那是水莽鬼要找替身,这可没救了。”
雷公这么一说。可把祝生吓坏了,祝生又把少女的长相与雷公说了一遍,雷公说:“肯定是寇小姐,他是村南寇财主家的女儿,长得很漂亮,数年前,因误吃了水莽草而毒死的。听说,如果找到被水莽鬼迷住的人,得知水莽鬼的住址,姓名,把他生前的裤子拿来熬水喝,就会把毒解除...."
雷公立即到寇财主家,跪在地上苦苦哀求,打救祝生。寇财主想,不正好有人给女儿当替身了,坚决不肯,雷公很气愤地回去了,把这一切告诉了祝生。祝生听后,切齿痛恨地说:“我死了也决不让寇财主的闺女托生....”
中医药《雷公藤》的神话传奇故事,读中医药故事,了解中药作用
祝生死后,去寻找寇小姐,二人恩爱无比形影相随,难割难舍,二人结婚,回到祝门,替他母亲干活操持家务等。后来寇财主也知道了这个事情,感到这事有些蹊跷,立即到祝家看个究竟。寇财主看见女儿,父女俩涕泪不止。并叙述经过,寇财主看到祝家贫寒,立即与祝家送来金、银、财宝、布匹、酒肉,还建造房屋。
一天,村里很多人七言八语的说有个中了水莽草毒的人,死去又救活了,人们相传这个怪事,祝生说:“是我救活的。有人问:“你怎么不找个替身呢?"祝生说:"不能干那些不可告人的勾当,我已把那些伤天害理的人和一些吸血鬼,全部杀完了。
一天祝生对人们说:“因我对人民有功,上天封我“四渎龙君'我要走了。"并对雷公说:“我已不在人间了。你在人间要以有害之草,变为有用之宝,以后谁要患风寒腰腿疼,你就用水莽草给予治疗。"说也奇怪,从此以后,凡有患腰腿疼的人都去找雷公治疗。雷公不收钱,用水莽草治疗风寒湿,腰腿疼有卓效,每日来就诊者;门庭若市。
水莽草,是有藤的植物,虽有毒但对人类有很大的贡献。后来雷公年老谢世,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对人民有益的医生,把水莽草这个名字叫做雷公藤。
现在解水莽草毒(雷公藤》的办法很多,内服水莽草中毒用催吐;洗胃,导泻等。其次将水莽草用酒浸,经过还原的作
“雷公藤,含有雷公藤锭,春硷等生物硷类。其药理对机体的作用,一,有对胃肠道局部的刺激作用。二、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脑、丘脑,延髓),有损害,并能促使肝脏,心肌血管坏死。对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效果。其性味苦,大毒,能杀虫,解毒、消炎,治关节疼肿。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23桑寄生

从前,有个财主家的儿子得了风湿病,腰膝酸痛、行动艰难。一连好几年他都瘫倒在床上,医生也没有办法治。
财主听说南山有个药农,就让药农给他儿子送药医治。由于南山远在二十里地之外,所以,财主就指派一个小长工,隔两天去取一次药。可是,药农一连换了好几种药草,财主的儿子也不见效。
这年冬天雪多,一下起来就是几天几夜。小长工每次取药,都得在一尺多深的雪地上来回走四十里路。有一天实在太冷,小长工身上的衣服又单薄,冻得他浑身打颤。俗话说:“捧人碗,受人管”;取不回药来,是没法交差的。小长工在村外站了半天,忽然看见一棵老桑树的空树洞里,长出一些小树枝条。他想:这不是很象财主儿子吃的药吗?反正他吃什么也不见好,就给他弄点这个拿回去顶药算啦。于是,他爬到树上,撅起几根小树枝。然后,他偷偷跑到一个小伙伴家中,把树枝切成节儿,用纸包好。小长工在那里暖和了一会儿,又帮人干了些零活,估计工夫差不多了才回到财主家。
财主也不知道纸包里是什么,他照样让人煎给儿子喝了。小长工一看骗过了财主,以后就照“方”抓“药”,每隔两天撅一把桑树上的细枝条回来。
冬天过去了,春暖雪化。财主的儿子,居然好了。
南山的药农听说后很奇怪:“一冬天没来取药,他吃什么好的呢?”药农很想认认这种药,就来找财主。他刚走到财主门外,正碰见小长工。小长工生怕药农见了财主后,自己就露馅了,准得挨打,急忙把前后经过讲了出来,并说:“大叔,你千万别对财主讲啊!”
药农笑道:“那好,可是你得告诉我,到底给他儿子吃什么来的。”
“树枝子呗。”
“什么树的枝子?”
“就是村头那棵老桑树啊!”
“没听说过桑树的枝子能治瘫病啊!你带我看看去。”
小长工带着药农来到村外。药农上树一看,原来在老桑树的空洞里,长着一种叶子象槐树的东西。他便采了一些下来,说:“我先试试再说。”
药农用这种树枝子一试,果真治好了几个风湿病人。后来,人们因为这种小树枝子生在桑枝上,就给它取了个名字——“桑寄生”

24狗脊小故事

传说很早以前,青城山下有个名叫张方的人,养了一只聪敏驯服的黄狗,名叫“阿黄”,每日进进出出都和主人在一起。一天,张方因为夜里摸黑赶路,掉进一口很深的枯井里,“阿黄”急得“汪汪”叫,一直在井边守到天亮。当有个人经过这里时,“阿黄”便跑过去磕头求救。那人到井边一看,发现了井下的张方。张方说:“请你把我救出来!我把衣袋里的十元钱给予您作酬劳。”那人说:“您如果把黄狗给我,我就救您上来。”张方说:“这狗是我的命根子,我不能送给您。钱如果不够,就给一二百元也可以。”那人说:“不把狗送给我,你就别想出井。”
眼看要成了僵局,“阿黄”听了,走到井边,伸出头来,向张方摇了摇头。张方懂得“阿黄”的心思,就对那人说:“好吧,我把‘阿黄’送给您,快救我上来!”那人才把张方救了上来,并用绳子系了“阿黄”,把“阿黄”带走了。过了三天,“阿黄”在夜里悄悄跑了回来。张方亲吻着“阿黄”,高兴极了!  
一天夜里,家里进了贼,“阿黄”猛地跃起,咬住贼的手,贼力气大,竟用匕首刺穿了“阿黄”的喉头,鲜血顿时涌了出来。张方醒后高喊抓贼,邻居们闻声赶来,把贼捉住送到官府治罪。他们走后,张方看到“阿黄”死在血泊里,心疼得放声大哭。张方含泪埋藏了“阿黄”。每隔几天,他就去坟地看看。一个月后,见“阿黄”的坟头上长出了一株草,草叶上有密密麻麻的黄毛,很像“阿黄”。张方便拔起这草,放在鼻边闻着,一阵异香,浑身舒畅,他患病的腰部的伤痛仿佛好了不少。他想:一定是“阿黄”送这药来给我治腰伤了。于是,就将这草连根拿回家去煎了吃。第二天,腰伤果然痊愈了。因为这草像死去的“阿黄”,所以便取名为“金毛狗脊草”,也就是现代称谓的“狗脊”了。

25 茯苓

相传从前有个员外,膝下无子,仅有一个宝贝女儿,唤作小玲,员外对这个女儿分外宠爱。员外家雇了一个叫做小伏的憨厚又勤快的小伙子料理家务,有的时候小玲无聊,便捉弄小伏寻开心,小伏不仅不生气,还配合小玲的恶作剧,一来二去之后,小玲竟然发现自己喜欢上他了。

二人瞒着员外,正当感情越发深厚之时,不料有人将这事儿偷偷透露给了员外,员外非常不高兴,认为俩人门不当户不对,自己的宝贝女儿是万万不能和一个虾仁在一起的。便准备把小伏赶走,还把自己的女儿关起来,并托媒许配给一个富家子弟。小伏和小玲万般无奈之下,只好相约从家里逃了出来。

而一直娇生惯养的小玲并不适应逃亡的生活,艰苦的环境使得她得了风湿病,常常痛得终日卧床不起,小伏便尽心尽力地日夜照顾她,二人不离不弃,患难相依。直到有一天,小伏进山为小玲采药,忽见前面有只野兔,他立刻拉弓引箭,射中了兔子后腿,兔子带着伤跑了,小伏紧迫不舍,追到一片茂盛的松林深处,兔子忽然不见了。

小伏四处寻找,发现在一棵松树旁,一个球形的东西上插着他的那支箭,箭还摇摇晃晃的。于是,小伏拔起箭,箭头处连带着拔起了一团棕黑色球体,他擦了擦泥土,发现这黑球表皮裂口处露出了里面白色的东西。

小伏找不到那兔子,只好把这种东西挖回家,做熟了给小玲吃。然而奇迹发生了,吃了这东西的第二天,小玲就觉得身体舒服通泰,关节也不酸痛了,小伏一听非常高兴,连忙跑到松林里又挖了好多这东西变着花样做给小玲吃,小玲的风湿病也渐渐痊愈。

这种药是小玲和小伏第—次发现的,人们也为了纪念两人不畏强权的真挚爱情,就把它称为“茯苓”。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茯苓作为上层阶级日常养生补品之一,一直担当者富贵和良药的角色。时至今日,涪陵虽然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但其优良的药性依然不被大众悉知。因此,茯苓的普及和未来的路程,依然大有空间。

26 泽泻

【典故】

关于泽泻之名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医徒从老医师那里学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后,老医师告诉医徒,要想更上一层楼,须到外面游历,积累更多的经验,方能成为一名大医。于是医徒开始了他的游医生涯。

这一天,医徒来到一个湖区,他发现这里的居民多患水湿之疾,当地的大夫多用茯苓、白术治之,然效果不佳,患者多服药之际有所好转,但见效颇慢,断药后即复发,且该疾疗程长,患者多因经济或疗效不佳等原因不能坚持用药,终成顽疾。

医徒认为凡是问题终有解决的办法,他决心解决这个难题。他想,大部分患者是因为不能承担长期治疗的经济压力而放弃治疗的,因此必须找到一种廉价的药材,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于是他开始研究本地盛产哪些药材,经过数十天的收集,他发现该地盛产一种水生植物,它善利水渗湿。医徒采了一些单独煎水给一些患者喝,其中病情较轻者效果很好,而水湿症重者效果不佳。

医徒让重症者自愿买茯苓、白术等其它利水渗湿之品一起煎服,见效颇佳。待症状减轻后再仅用泽泻及一些当地能采集的草药调服,该法不仅水肿消的快,花钱也不多,患者可自行采集遍地都是的泽泻长期煎服。这一方法得到了周围郎中的认可,他们请医徒为这种药草取名,医徒道:“去水曰泻,如泽水之泻也,就依其功用而取名泽泻吧。”

27 车前草

相传,尧舜禹时期,江西雨水过多,而河流因泥沙淤阻,致使逐年发生水灾,使老百姓的水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无家可归。舜帝知情后,要禹派副手伯益前往江西治水。他们采用疏导法,疏通赣江,工程进展很快,不到一年就修到了吉安一带。当年夏天,因久旱无雨,天气炎热,工人们发昏发烧,小便短赤,病倒的人不计其数,大大地影响了工程的进展。

舜帝知道后,派禹带医师前往工地诊治仍无济于事,急得禹和伯益将军在帐蓬前来回踱步,坐立不安。一天,一位老大爷捧了一把草要见伯益将军和禹,禹命老大爷入帐,问其何事,老大爷说:“我是喂马的马夫,我观察到马群中有一些马匹撒尿清澈明亮,饮食很好。而有一些马匹却不吃不喝,撒尿短赤而少。原来那些饮食很好的马经常吃长在马车前面的这种草。我就扯了这种草喂那些生病的马,结果第二天这些病马全好了。我又试着用这种草熬成水给一些有病的工人喝,结果他们的病也好了。”禹和伯益听后十分高兴,于是命令手下都去扯这种草来治病,结果患病的士兵喝了这种草熬成的水后,不到两天就痊愈了。

因为马匹是在马车前面吃的这种草,所以就将这种草药命名为“车前草”。

28 石韦

司马迁与石韦草的特殊缘分
石韦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之功效。传说,《史记》作者司马迁早年因为李陵辩护,不料李陵“兵变匈奴”后,司马迁惨受宫刑。司马迁早年在宫廷当官,和其父亲一样,都是吏官,主要记录帝王的生活起居以及朝政大事,实为帝王之“傀儡”。
帝王只许司马迁写颂其功勋而非过错,可司马迁经常不思变通,屡次得罪帝王。后来加之李陵叛变之事,司马迁惨遭帝王之毒刑。
事后,司马迁隐居山林,开始撰写史书。有一天,司马迁突然感觉小便涩痛不爽,低头一看居然是血尿。司马迁不敢和女儿女婿说,便自己翻阅医籍,司马迁得知自己得的是“淋证”。
便一个人上山采药,在路过一条小溪时,司马迁看到了溪流石头旁边长了不少原始而简单的蕨类植物,远看去就好像是长在石头表皮上一样,他知道,这就是他要找寻的中药。而在司马迁以前,有人把鞣制过的皮子称作“韦”,石韦的名字也就因此而来。

29 瞿麦

相传瞿麦是天庭的一位花仙子,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责罪贬下凡间而化作一园景之花。

花仙子长得很漂亮,身材娇柔,善于舞蹈。一次,玉皇大帝路过御花园时,见到一大群仙女在跳舞,便驻足观看,同行的王母娘娘也跟着在此歇足。玉皇大帝本来和王母娘娘有说有笑的,这时候,正在跳舞的花仙子恰恰回眸一笑,玉皇大帝被其楚楚动人的容貌和纤细身材深深吸引,一下失了神,与王母娘娘的说笑戛然而止,王母娘娘连说了许久,玉皇大帝却还在发呆中。顺着玉皇大帝的眼光看去,王母娘娘发现他一直在看着那位花仙子,王母娘娘一下子怒从心起。

过了许久,玉皇大帝才回过神来,脸上仍溢满笑容,继续和王母娘娘商议天上凡间的大事,久久地留在御花园不想离去。

过后不久,天宫召开天庭会议,花仙子无故迟到,导致舞蹈跳得不合众仙家的意,扫了大家的兴,于是,王母娘娘以触犯“天条”为罪名,除去花仙子的功力和法术,把她贬到人间,化作一株杂草,让花仙子原本纤柔的身体变为多节、空心、易脆的茎,将她动人的容貌变为了棕紫色的花瓣,并且前端深裂成卷曲的丝状,结的果实也皱巴巴带有芒刺,很不招人喜欢。

后来世人看到这种杂草,觉得花仙子很委屈,给取名叫瞿麦,将它栽培在自家的院子里。

30 地肤子

地肤子,在利尿通淋药中有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的作用。其味苦,性寒。据记载,地肤苗叶也可以作为药用,有和气、涩肠胃、解恶疮毒的作用。古时候,因地肤子的形状似麦子的缘故,称之为地麦、地葵;因为有明目的功效,又称益明。

而它有另一个名字“扫帚”,大家知道是怎么得来的吗?

“扫帚”的故事

传说有一道士,上山采药配制丹药时,几天都要在山的树林里度过,蚊叮虫咬的,特别难受。下山回道观后,连忙拿起扫帚洗干净锅子,烧一锅开水洗澡。匆忙之下,烧了开水,忘记把扫帚拿开,就连着扫帚一起洗澡了。

谁知道就是这一锅“扫帚水”,把道士的瘙痒减轻了很多。道士接连几天都用“扫帚水”来洗澡,果然彻底把瘙痒祛除了。这些扫帚,就是用地肤的茎来做的。

31 茵陈

民间歌谣:

三月茵陈四月篙,传于后世且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五月六月当柴烧。

华佗行医江湖,一日采药归来,遇到一位挖野菜的中年农夫,面孔水肿,肌肤发黄,拄拐而行,步履蹒跚。华佗知道他患有严重的黄疸症,就说:“你患这严重的病,为何不请医生看病用药?”农夫说:“你瞧俺这一筐子野菜草头,连吃都没有,哪有钱看病?”华佗可怜农夫,为他免费诊脉,得知病情严重,数月内必死,故劝慰几句后各奔东西。半年后,华佗又巧遇这位农夫,诧异不已,连忙上前问候。询问他服了什么药,使死症得治。农夫说:“穷人只能生死由天,还有什么药吃呢?青天有眼,吃了几个月的青蒿、野菜,如今感到腿脚有点力气了,我连拐杖也扔了。”华佗看那农夫的舌色,黄疽已经退去,舌苔稍泛红润,知道农夫所食野菜中必有治黄疸的草药。华佗和他的弟子,经过三年的时间,尝遍春夏两季的野菜草头,不仅发现了茵陈可治黄疸病,而且季节性特别强,只有3月、4月的茵陈的嫩叶有明显的疗效,其他月份的茵陈药性极差,正是“五月六月当柴烧”。华佗对弟子说:“学无止境,民间不知有多少绝技妙法,我们不知道得还很多呢!”

32 金钱草

2000多年前,在江南山村,一对勤劳夫妇,生活美满,一天,其夫突然腹上部疼痛难忍,高热不退,不几天一命呜呼。一郎中路过,经同意剖开死者疼处,见胆囊中有一石头堵塞胆口,知为此石头引起胆汁郁结发炎而亡。妇人为思念丈夫,将此块胆石用布袋盛挂腰间。一天,妇人在山上割野草喂猪,到家时发现其石化去一半,甚惊。问郎中,郎中问其缘由后,兴奋地说:“胆石病有救了。”以后郎中便用此草救治结石,效验神奇。草叶形状似铜钱,于是取名“金钱草”。中草药的价值,很多都是由劳动人民在偶然的社会实践中发现的,金钱草亦然。

33 虎杖

关于虎杖的传说:

在四川历史文化名城——阆中城郊大佛寺旁的石壁上,至今还清晰可见石壁上刻有的“虎溪”两个大字。据传这与孙思邈用虎杖为老虎治腿病相关。

相传这里曾山势险峻,林密草茂,生长着许多名贵药材。一天,孙思邈来到这里采药,忽听见呻吟之声不绝于耳。他急忙跨过山溪,却见对面岩石上有气无力地卧着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正眼巴巴地张望着他。孙思邈走上前去,蹲下身来。那虎便慢慢地将脚抬起,放在他的膝上。孙思邈一见这腿又红又肿,就急忙从药囊中掏出药来,捣碎,取山泉调好,一边敷在老虎腿上,一边又将这药喂老虎吃下。几天后老虎的腿病便霍然痊愈了。从此,这老虎与孙思邈形影不离,竟成了他的坐骑。孙思邈骑着它爬山涉水采药,如履平地。

孙思邈为老虎治病的事一下子传开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大佛寺里建了药王殿。那药因为治好了老虎的腿疾,大家便唤它为“虎杖”,意思是说仗着它治好了老虎的腿病。

34 吴茱萸

人们对每一味中草药的养生防病治病的作用,都是从不认识到认识,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春秋战国时期,弱小的吴国,每年要向邻国楚国进贡。有一年吴国听说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故用吴之上等药材“吴萸”进贡给楚。楚王贪爱珍宝,对草药看不上眼,对吴所派来的使者大发雷霆,驱出宫廷。楚王大夫朱氏与其使者交往很深,便将使者接到自己家中,好言劝慰,并将草药留下,然后送使者返回吴国。第二年,楚王旧病复发,腹痛如绞,吐泻不止,群臣束手无策。朱大夫见时机已到,便将“吴萸”煎汤献上,楚王喝下便愈,大喜而赏朱。朱力辞,并将去年吴国献药一事讲述了一遍。楚王惭愧万分,专遣人道歉,并下令广种吴萸。数年后,楚地瘟疫流行,人多腹痛腹泻,由于使用吴萸防治,救活了不少人。老百姓为了感谢朱大夫之功,便将“吴萸”改称“吴茱萸。”医家至今仍用“吴茱萸”之名。

35小茴香

唐朝时,长安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首都,是东方文明的中心,很多外国人都在长安学习、生活。当时,有一个波斯公主嫁给了唐朝的皇帝,她生得明艳动人,唱歌也非常好听,嗓子就像百灵鸟一样,深得皇帝的宠爱。刚到长安的时候,公主觉得长安的一切都很新鲜,可是时间一长,公主愁容渐生。皇帝不知什么原因,就问公主,公主说:“我的家乡波斯是一望无际的草原,有着蓝蓝的天空,成片的牛羊在吃草,我多么渴望能再见到我们家乡的草原风光啊!”原来,公主得了思乡病。于是皇帝带着公主到北方草原去打猎,当他们尽情地在大草原上策马驰骋的时候,处处都可以看见成群的肥壮的羊群、马群和牛群,在太阳下就象绣在绿色缎面上的彩色图案一样美。公主骑着骏马,优美的身姿映衬在蓝天、雪山和绿草之间,显得十分妖娆动人。她欢笑着,跟着嬉逐的马群在草原上驰骋,而每当停下来的时候,就倚着马,轻轻地挥动着牧鞭,深情地歌唱她的爱情。见此情景,皇帝非常高兴和陶醉。

随后,侍从们献上烤全羊请皇帝与公主享用,烤全羊外表金黄油亮,肉焦黄发脆,内部肉绵软鲜嫩。公主吃了一口,对皇帝说:“烤肉味道不错,但感觉比我家乡的烤肉还少了一种香味”。皇帝身边有一个机灵的随从说:“我以前看波斯商人烤肉的时候总要放些像草籽一样的香料。”于是皇帝命令重新烤肉,公主品尝了加香料烤好的羊肉后高兴地说:“这个就是家乡的味道,在草原上吃烤羊肉,我好像回到了遥远的家乡”。皇帝问这是什么香料,可谁都不知道这种香料的名字,皇帝就说:“它的味道让公主觉得回到了家乡,这种香草籽就叫回乡吧”。经过多年的流传,这种草籽的名字就被传成了茴香。后来人们发现除了烹饪调味以外,茴香还有很多药用价值,对于肠胃病、疝气、妇科病都有疗效。

36丁香

相传,唐代著名的宫廷诗人宋之问在武则天掌权时曾充任文学侍从,他自恃长像仪表堂堂,又满腹诗文,理应受到武则天的重用。可事与愿违,武则天一直对他避而远之。他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写了一首诗呈给武则天以期得到重视,谁知武则天读后对一近臣说:“宋卿哪方面都不错,就是不知道自己有口臭的毛病。”宋闻之羞愧无比,从此之后,人们就经常看见他口含丁香以解其臭。由此,有人趣称丁香为“古代的口香糖”。

37神曲

在湖南长沙市有一位民间医生名叫陈力新,过去他是个卖药的,喜欢钻研医道。一次偶然的机遇,使他成为制造神曲的名家。
陈先生家里养了很多鸡,每天都能收回很多鸡蛋。可是在一段时间里,母鸡下的蛋经常是不翼而飞,他的妻子以为他暗地把鸡蛋送人了,就经常与他吵嘴,闹得家庭不和睦。
为了揭开这个谜底,他每天对母鸡生蛋的前前后后进行严密监视。原来每当母鸡生蛋啼叫之后,即引来了一条大蛇把鸡蛋吞下,然后爬到树上去用力缠绕,一直把鸡蛋压碎后则溜之大吉。
陈医生心想,都怪你这条大蛇害得我家里不和,便巧设计谋以制服大蛇。
那天,陈医生等母鸡下蛋之后,他迅速把鸡蛋拿走,再把一个与鸡蛋大小相似的鹅卵石放在鸡窝里,不久那条大蛇爬过来,不分青红皂白,一口把鹅卵石吞下去,然后又爬上树去用力缠绕,经过反复几次缠绕猛压,也没有压碎吞下的东西,直缠得它皮开肉绽,肚皮胀得很大,吐之不出,哽之不下,急得大蛇直转转。忽然,那条大蛇爬到草地上,挑吃了一种草之后就安然无恙了。这可是个新奇的发现!陈医生如获至宝,马上把这种草采回家做试验,并用来治疗消化不良等症,确实很有疗效。于是他把这种草定名为化食草,并加入到神曲的配方中,依法炮制,并正式命名为陈力新神曲,并在医药市场上出售。由于疗效显著,不久就声誉大振。

38陈皮

陈皮中药的由来 话说有一年,华佗外出行医,一日,他乘船去柴桑,船进入赣江时,华佗突遭风寒,身上发热,咳嗽不止,口也很干。 他忙打开包袱找起药丸来,不想,治风寒咳嗽的药丸已没有了。 正好此时船过三湖,只见岸上柑树成林,红柑累累。 华佗想,药丸没了,就买点柑果吃吃,至少也能解渴,便叫船夫靠岸,上去买了一筐柑果,回到船上,他连皮带瓤一连吃了好几个。 到了晚上,华佗忽感咳嗽好多了,他有点奇怪,难道柑子能治咳嗽? 第二天,船上两船夫也染上感冒,咳嗽起来,华佗便拿出柑果给他们吃。 谁料,俩船夫吃后,一个咳嗽止了,一个却仍咳个不停,华佗问了才知道,止住咳的一个也是将柑果连皮带瓤一起吃,而无效的一个是只吃柑瓤没吃柑皮

39 薤白

中药材薤白的小故事
传说有个叫薤白的河南人在京城做官,由于公务繁忙,积劳成疾,患了重病。请朝中太医诊治。太医诊脉后,说道:“你的病实属胸痹 ,已到后期,看来很难挽回了!"他求问太医还有什么良方,太医说: "你若能脱离政务 ,清静休养,或许还能延长寿日。”薤白说:“公事繁忙,实不能脱身哪!”太医又劝道:“病已至此 ,也只有这样了。我倒给你想了个好的去处,伏牛山南麓有个丹霞寺,那里最清静,寺里有个老和尚百岁有余,耳聪目明,爬山涉水,健步如常,人称金钢和尚。也许他那里还能学点养生之道。”薤白听罢,无奈只好告假,来到了丹霞寺寻求医病良方。
这丹霞寺,云雾缭绕松柏参天,鱼花香,风景优美,宛如仙境-般。
他来到这里,正值吃饭的时候。小和尚随即送来菜馍面汤。老和尚说道:“连年灾荒 ,寺中缺粮,常以野菜度日,今日以菜馍相待,实属不恭,请施主原谅!”薤白又饥又渴,也不品味,两个菜馍一气吃光。 然后说道: "长老用野菜做餐 ,胜过美味佳肴,真乃佛地皆宝
啊!”老和尚笑道: "哪里 ,哪里,这是山中小蒜做的饼子,并非稀奇之物,只是你饥不择食罢了。”说罢二人哈哈大笑起来。
老和尚又问: "施主又不在京城 ,来到寒寺,有何贵干?”他说明来意之后,老和尚又说道: "施主若不嫌寒寺清苦 ,我愿帮你解除病苦。”于是,薤白就在丹霞寺住下了。
和尚们每天挖山小蒜掺米面做饭,薤白吃惯了,便习以为常。加之每天早晨随和尚习拳练功,又与和尚一起登山挖野菜,渐觉四肢有力,病情渐为好转。八九个月以后,薤白身体康复,告别了老和尚,便下山回京找朝中太医复诊。
此时的太医正为皇上的胸痹症发愁,他一见薤白神采奕奕地回来了,非常惊奇。 薤白笑着问道:“太医曾断言我的病难以医治的呀。 ”说完,向太医叙述他在山中的八九个月的生活经过。太医听后说道:“那时你在朝中日理万机 ,寝食无常,当然服药无效,难以好转。此去丹霞寺休养,身安心静,加之又吃山小蒜,我想这小蒜定是通胸阳之良药。”
薤白听罢,忙说:“既然小蒜 有如此效能,你何必为皇上的胸痹症发愁呢?"太医
说:”按皇家规定 ,药未入书,朝廷忌用。”薤白劝说道:“你可将我的情况向皇上禀报,听听皇_上的旨意。
于是太医奏本皇上,皇上一听,龙颜大悦,忙下旨意,让太医命人速采来山小蒜。太医亲自煎好,让皇上服下,不消几日,病情很快见轻。即降旨将小蒜以“薤白”为名,载入药书,以供医用。
从此,中药里又添了薤白-味,朝中太医用薤白为主药,佐以栝蒌、叁、枳实、隆香等,治愈了数百例胸痹病症。

40佛手

很早以前,金华罗店一座高山下,住着母子二人。
母亲年老久病,终日双手抱胸,自觉胸腹胀闷不舒。儿子为了给母亲治病,四处求医无效。一天夜里,儿子梦见一位美丽的仙女,赐给他一只犹如仙女手样的果子,经母亲一闻,病就好了。可是,醒来一看,母亲病情依旧,原来那是一场梦。于是,儿子下决心要找到梦中见到的那种果子。经过多少天的翻山越岭,当他坐在岩石上歇息时,突然看见一只美丽的仙鹤,一边舞一边歌:“金华山上有金果,金果能救你老母。明晚子时山门口,大好时机莫错过。”
第二天午夜,儿子爬上金华山顶的山门,只见金花遍地,金果满枝,金光耀眼。一位美丽的女子飘然而来,儿子定睛一看,正是梦中所见的仙女。仙女说道:“你的孝心感人,今送你天橘一只,可治好你母亲的病。”儿子感激不尽,恳求仙女再赐给他一棵天橘苗,以便母亲天天能闻到天橘之香,永解病痛。
仙女满足了他的要求。儿子回来后,将天橘给母亲服用,母亲胸腹胀闷的症状很快就消失了。仙女赐给的天橘苗经过辛勤培植,很快地传遍了整个山村。乡亲们认为,这位仙女就是救世观音,天橘像观音的玉手,因此称之为“佛手”。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药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