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人文,自然景观相约

               

              和人文,自然景观相约


       

图片发自App

      女儿最近一直嚷嚷要去龙门石窟看卢舍那大佛,想起香山寺、白园都是连在一起,就决定周末串景走起,与人文,自然景观相约,不负春日大好时光。只见历史厚重,伊水泱泱,卢舍那含笑安祥,香山寺隐隐,白园寂寂。

        先是去了龙门博物馆,在“丝绸之路文物文献展”的寄语上有馆长王迪的一句话“心灵有了翅膀,没有梦想到达不了的地方”,很励志很抒怀,而且这里的展品,无论是彩绘,石刻,太学石经,无一不展现那时的繁荣景象,风土人情,文明体系,人类智慧,工艺精湛,盛世昌平,走近石刻经文,彩绘动物,看到石刻莲花,莲子,莲蓬,下面的文字说明“莲花美丽而精细,莲蓬厚重而质朴,莲子饱满而圆润”。画面生动美丽,文字浪漫美好,而在那一时刻似乎与那个时代遥望,同进退,丝绸之路精神,是传承文明,是文化载体,是互通有无,是睁眼看世界,物质之丰,精神之盈,是重要的一段历史进程,是不可磨灭的精神瞭望,是文化的一次飞跃。

      然后走向龙门石窟,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石窟群像雕刻精湛,气势磅礴,有皇家风范,佛像雕刻栩栩如生,又取材于当时人物原型,现实生活,譬如卢舍那以武则天为样。造像题记是不同时代,不同书体的真迹,其中“龙门二十品”和唐代书法家褚遂良“伊阙佛龛之碑”是书法艺术的代表。“龙门石窟包蕴广博的内涵,丰富精湛的雕刻使我们来至后世子可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即便作为寻常人,不懂得宗教文化,石刻艺术,书法艺术,但是在山之上,悬崖峭壁间,一刀刀凿下,一笔笔刻上,心中有神,胸有成竹,呈现这传神传世之作,让你站在跟前,不由得揣虔诚膜拜之心,怀油然而生的敬意,握古人圣贤之手,读旷达信礼之念,而屏息,叹而观之。尤其是卢舍那大佛,她神秘含笑,俯瞰众生,目之所到,有灵光慰心,似乎在每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到拂尘迎面之光,之笑。这里也是搭通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多在此处留恋驻足,合影留念,惊叹赞美,不忍离去。

   

图片发自App

    沿南边的桥走过东山石窟,走至香山寺脚下,极目远眺,香山寺巍峨端庄。沿石阶上,飞檐上挂着铃铛,石柱上挂满同心结。据石刻上文字记载,“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其位置如高屋建瓴,其历史久远,经久不衰。据记载武则天驾亲游幸,御香山石楼坐朝,留下了“香山赋诗夺锦袍”的佳话;后有河南伊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艺名大振;清康熙年间重修,乾坤皇帝曾巡幸香山,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1936年蒋介石和宋美龄在此避暑。而它远观隐隐幽深,山门临立,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气度不凡,自创立以来,“法音绵延,香火炽盛;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赋诗酬唱,名山名寺名人,相得益彰;登临香山寺,眺西山石窟,观伊阙风光,尽享人文与自然和谐之美。”

        此刻登山,微风起,有凉意,周边绿色环绕,观前面伊水碧波,石窟在对岸微笑,那种心旷神怡,似月下清明,又让人极目驰骋,山水为辅,人文为主,有种君临天下,看盛世繁华之感。阳光在顶不觉其晒,山风在侧惟觉其凉。就这样匆匆掠过,上去又下来。

      顺大道向北走,即是白园。白居易去世,遗命葬于香山寺如满大师塔侧。进得园去,只觉得清浅寡淡,有石阶,有竹林,有诗廊,有凉亭,有一潭池水。在此静谧安详,不愿高声语。悄悄地来,静静地走,有说不出的诗意。似乎看到白居士在此,信手赋诗,吟哦古今,飘然而来,洒逸而去。一切是淡淡的,古典的曲子最搭,茶道的氛围为易,而空气中飘过的是出尘无烟的气息。踩着碎道落叶,走过古冢杂草,看到后人默怀,有几个人真能做到这心怀天下,造福一方,为民分忧,居庙堂当为民请命,退栖下当清流为本?这里似乎是穿过了山寨山门,走过了清幽雅居,一切意味尽在不言中。

      今天真的是不屈此行,观自然,知人文,享盛世,通古今。只愿这一方山水,一阙天门,一方寺院,如赠与我们另一方天地:为之动容,为之惊叹,为之荣幸,为之传承……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人文,自然景观相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