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用透明的社会,"个人征信报告"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评估标准,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同时,很多人存在着很大的误区。
下面工猫管家来介绍一下大家经常遇到的8个误区,看看你都误解了几个~
误区一、不贷款、不办理信用卡,征信就好。
在很多人眼中,只要不与银行打交道,不贷款、不办理信用卡,个人征信就非常好。
话虽如此,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从未与银行有过信贷往来的人,业内称之为“白户”,这类人士若有贷款需求,申请难度将大增,因为贷款机构无从考查其还款意愿,为了降低放贷风险会谨慎放贷。
所以,为了让贷款不受阻,大家可以考虑申请一张信用卡或办理一笔小额贷款,并保持良好的还款习惯,累积良好的信用分值。
误区二、只要贷款、信用卡不逾期,征信一定好。
没错!贷款、信用卡的使用情况会载入央行征信报告,一旦出现还款逾期的情况,将留下不良信用记录。
但并非贷款、信用卡不逾期,征信就一定好。比如在15年扬州某市民电信欠费纳入征信,深圳将交通违法纳入征信系统等。
所以,大家平时除了需要注意贷款、信用卡的还款情况以外,这些日常生活行为也应引起重视,以免被误伤。
误区三、上征信就是上黑名单?
一说起黑名单,大家都慌兮兮的,其实个人征信系统没有单列出所谓的“黑名单”。
它只是如实地记录原始信用信息,不加任何主观判断生成信用报告,它不会写上任何好或坏的评语,也不会对欠款进行“善意”欠款或者“恶意”欠款的区分。
误区四、一次失信,“信用污点”会跟人一辈子?
一次失信,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个人信用活动产生一些影响,但所谓的“信用污点”绝对不会跟人一辈子。
一般从不良行为或者事件终止之日起开始计算,超过五年的予以删除。
但如果五年内的欠款一直不还,则会形成严重的逾期记录,并一直展示在信用报告上,实现了足额还款,才可享有五年有效期。
误区五、信用报告是贷款是否通过的决定性依据?
如果贷款对象是个人,是否贷款要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是否有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是否具备按期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等。
此外,还可能涉及抵押、担保等事项。信用报告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贷款对象以往的信用行为,也许还包括以前债务的偿还情况,给考察贷款对象提供参考。
由于风险偏好及其它信息是否充分等因素,不同的贷款机构面对同一份信用报告,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判断和贷款决定。
误区六、花钱能改掉不良记录?
如果广告上说,花点钱可以删除信用污点,千万不要信!
因为征信中心的相关信息是来自不同机构报送的,发生错误时,需要报送数据的机构直接修改并重新报送征信中心,征信中心不得也不能自行修改、删除数据。
如果广告说提供相关个人资料可以消除不良信息,那反而要提高警惕,当心重要信息泄露带来的损失。
误区七、信用报告的信息都是央行“弄的”?
由于个人征信系统是人民银行建设的,不少人以为个人信用报告里的内容也是央行“弄的”,事实上,央行征信中心作为第三方机构,仅负责客观收集、记录商业银行上报反映消费者信用状况的信息。
“个人征信报告里的贷款信息、信用卡信息等,都是由各银行记录上报的。”银行相关人士表示,“比如,市民小王在A银行有贷款、B银行有信用卡,这两家银行就会分别记录小王的相关记录,上报给人民银行的征信系统。”
误区八、信用报告不会犯错?
信用报告也会犯错。
数据从不同机构报送到征信系统,过程长、环节多,中间很有可能出现错误,常见的错误包括:自身填写信息有误,客户经理录入错误,相应机构数据处理有误,征信中心整合数据有误等。
说了这么多,核心点就是:大家要好好对待自己的信用记录,好的信用相当于一种财富积累,所谓“信用财富”,适当时候会带来财富机会哦~
如果偶尔钱不够怎么办?
工猫管家预支工资帮你
点击还在苦苦等工资?试试这招!
即可解决燃眉之急~!
-END-
更多财税资讯,更多精彩内容
请关注工猫管家
—— 工猫,是一种管理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