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这里是桔子,今天和你聊这个。
我们中国人这辈子最缺失两堂课:
性教育和死亡教育。
这两件事却也是最需要面对的现实。
比起性教育的羞于谈起,死亡教育被赋予的色彩更沉重严肃也更具有哲思。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避而不谈,对“死”忌讳。
但今天,终于有部电影要好好跟我们谈谈,我们这件↓
《人生大事》
内含剧透
故事放在丧葬行业说起。
殡葬师莫三妹(朱一龙 饰)在处理丧事时,被一个“小哪吒”武小文(杨恩又 饰)从柜子里钻出来捅了他的屁股。
因为小文觉得三妹在伤害她的外婆,她对“外婆去世了”这件事还没有概念。
“小哪吒”在执着向三妹要回外婆的过程中,两人产生了羁绊,而三妹也从讨厌做丧葬师成长为认真对待这件事。
故事很简单,“成长”、“羁绊”这些套路见过很多了。
很多人抱着看《入殓师》的期待去看这部片,难免会有些失望,因为觉得它对于“死亡”这件事好像讨论的不够深,寥寥带过,老生常谈。
没错,《人生大事》的情节更多是在围绕“生活”,讲述三妹的蜕变。
影片叙述有瑕疵,目前豆瓣评分7.3分是合适的。
但我觉得,这部片更有中国独特色彩。
“什么死啊死的,晦不晦气。”
“做丧葬的,不吉利。”
1
影片为什么将故事放在丧葬行业讲述?
大多数人是在医院死亡,当家属不知所措之际,也许会有护工上来偷偷询问:“需要一条龙服务吗?”
这里的“一条龙服务”,是指丧葬行业为去世的人料理后事,包揽了从拉运遗体到殡仪馆、选金坛、举办葬礼到完成遗体火化这一系列的事情。
中国是最具有仪式感的国家,对于死亡这件事,更是讲究,而殡葬师则是帮助我们完成这件事的人,让我们有所安慰。
换言之,这个行业工作内容是面向死者,实际却是面向生者。
正如这部影片,在讲述活着的人。
存在主义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提出一个哲学理念,
向死而生。
我们从出生开始就无法避免死亡,我们活着就是在走向死亡,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
海德格尔指出,在这段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人能感受到自我的强烈存在,与亡故的结局相比,这个过程更本真,更真实。
而这部影片正是强调这个走向死亡的过程——生。
编剧、导演刘江江在采访中谈到创作契机,是因为看到殡葬用品店里有个小姑娘在写作业,生出“角落里也有春天”的感叹。
生与死本就是不可分割的。
刘江江已经说得很明白,
整个电影是站在人生的终点去讲该如何好好活着。
2
三妹从小接触丧葬业,但他真的了解该怎么面对死吗?
他只是不怕尸体,却没有真正思考过死亡。
他遇到小文、遇到出轨的情人求他缝合爱人的尸体、遇到父亲去世,
逐渐接受着死亡教育,这才一步步成长起来。
《人生大事》有一个情节被吐槽得很多,就是三妹的父亲去世了,三妹把他的骨灰放成了烟花。
真就……把老子炸成了烟花呗?
这合理吗,现实吗。不现实,很荒诞,太随意。
但这个影片中最通达的人——
三妹的父亲,交代:
一切从简。甚至不要骨灰盒,拿个奶粉罐子装着就好。
我看到这段,想到了《俗女养成记》里一个令人捧腹的情节:
陈嘉玲的阿嬷去世了,家人们在送丧的过程中,陈嘉玲一把抢过阿嬷的骨灰跑走,就是为了完成临终前阿嬷交代她的事:
“把阿嬷的骨灰撒到大海里,让阿嬷能自由自在,去当李月英好吗?”
可到了海边正要撒时,陈嘉玲傻眼了。坛里是一块块骨头,不是灰。
她崩溃着对大海吼:
“阿嬷,你都骗我!这怎么跟说的不一样!”
非常有意思,我认为这段戏解构了我们对于死亡的严肃态度。
正如《人生大事》中那场给我们看的烟花,三妹找到的答案:
放轻松点,人都有一死。
公元前两百多年,我们有位伟大的思想家,庄子。
他在妻子去世时箕踞而坐、鼓盆而歌。
在妻子的葬礼上歌唱,这一行为荒谬吧?
但通达生命道理的他认为:
“死生,命也,其有夜旦之常,天也。”
一旦生命开始,便是一个等待终结的过程,无需难过。
3
正视死亡后,该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关系。
庄子有着神来一笔: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他已经超越了个人肉体的生死,直指精神的永恒。
庄子“重生”而“轻死”,指出肉体虽会消亡,但精神、思想会延续。
这部片,是有点庄子的味道在的。
《人生大事》中,小文一直都在强调:“我外婆说……”
外婆消失了,但她对小文的影响会一直在。
这精神的传承何尝不是另一种活着?
而三妹一开始对丧葬行业的痛恨,旁人对殡葬师的忌讳,也反映出另一位对我们文化影响深远的思想家——孔子的观念:
“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对于“死亡”的态度是存而不谈的,鬼怪之事,更是不要去说。
这对于古时统治者是一个很好约束民众的思想工具。
不要去思考死亡,不要去探寻意义,安分些好。
人们总说,孔子的儒家是积极的,庄子的道家是消极的,
但在死亡观上,我认为正相反。
庄子直面死,超越死,他的哲思已经自由飘到了宇宙洪荒。
正如影片中众人不想去谈死,而小文却一直在执着询问死亡,甚至在骨灰盒上涂鸦、拉着三妹办“活人葬礼”、文艺演出表演唱丧。
小文才是最勇敢的那个人。
是小文让三妹意识到,他从事的行业是有意义的,不是什么需要避讳的事,不需要在人前抬不起头。
也让我们意识到,
直视死亡,才懂得如何更好地生活。
4
这部影片中浓厚的烟火气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羁绊,我认为是最大的亮点。
知名教授欧丽娟曾提到,她读过一些安宁病房的相关记录,里面有医生、护士、甚至是临终病人的感言。
她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所有的临终心愿,会感到遗憾的通通都是跟人有关。
例如找到错过的人、失联的朋友,
诚心诚意地跟他们说一声对不起,或者表达感谢,
没有一项是后悔他错过哪一次升迁的机会,没有任何一个遗憾是关于金钱。
这太有趣了,我们终其一生在追求一些死前根本不在乎的事。
而《人生大事》正是告诉我们,活着时最珍贵的事,
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牵连,这也是对抗虚无死亡的武器。
珍惜它,尽量不留遗憾。
影片结尾,婚礼在丧葬店举办,这是一个家庭结合的仪式,也正如导演刘江江所期盼告诉大家的,
这样的地方也是有春天的,生生死死,互为羁绊。
带着这样的情感,正视我们的共同结局,
拥抱那团黑,不要害怕,
然后,好好活着。
参考文献:
[1]朱美霖. 从"薪尽火传"看庄子的生死观[J]. 文学教育(下),2022(5):23-25.
▲ 关注公主号 桔子闲聊 每周和你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