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言菊语】跟着吴老师学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十)

第八章——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

      “教师的“文学创作”更多的是教育带来生命感动之后的本能倾吐,是教育思考、情感积累到一定程度的自然喷发,因而更珍贵,更打动人心。”

        感悟:说到“文学作品”往往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对于终日繁忙的老师来说,写一点东西就很不容易了,怎么敢创作“文学作品”呢?但教师有教师的优势,吴老师清晰指出了老师创作“文学作品”的优势。

45.教育文学创作,教师可以走的路

      教师职业有着创作教育文学的优势——与学生朝夕相处,熟悉孩子们一个阶段的兴趣点与话语特征,有更多可以探寻他们内心世界的时机,更了解校园生活的真实状态,懂得教师的喜怒哀乐,作品更有可能赢得师生共鸣,教育文学创作这条路教师可以走!

      感悟:经吴老师这么一点拨,顿时感觉老师进行“文学创作”应该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天时地利人和。岂会不成功?

46.创作童话故事,语文教师有优势

      这一节里,吴老师举了大量平凡老师走创作之路成功的案例。来说明他的观点——教育者提升思想内涵,受益的除了学生,还有教育者本身。这句话让我理解:我认为是:彼此陪伴,彼此成长,彼此受益。

47.儿童(校园)文学创作的教育学意义

      第一,会显著提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教师解读文本,重整教材的能力会增强,进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会促进教师的教育反思,转变教学观念,尤其能够激活与巩固教师的童心,树立教学的儿童立场,让自己的课和教育更适合学生。

      第三,会带动学生积极亲近文学,热爱写作,找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感悟:吴老师列的三条都说明了教师创作文学作品的意义。值得一提的是,吴老师在这一节里提出了他认为的好的教学:合理而清晰的教学目标指引之下,教师能够在思维、情感方面激起学生强烈的共振,尤其需要有一颗懂学生贴近学生的心灵。

48.理科教师可以写科普文

      理科教师运用专业学科知识创作科普文,一方面是实实在在的落实备课创新,另一方面是在“掘一口自己的井”,为科普事业做贡献。

      感悟: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啊!

49.一位物理老师创作的启示

      吴老师用栗粉红老师的例子来说明:理科老师不能只帮助学生应试,还要让学生学习获得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与探索方法,具备用于探索、实事求是、不盲从、独立思考与判断的科学精神。那么怎么做呢?首先,教学应自觉调整应试思维的限制,其次,多为学生推荐经典的科普书,当然前提是教师自己知道有哪些好作品,并且读过。再次是“下水”也尝试搞一些创作,帮助自己的学生,学的更有乐趣。

      感悟:吴老师的倡议是好的,可现实是好多语文老师都拒绝读书,更别说其他学科的老师了,就像学校里推行的新教育,只要求语文老师上交一定的材料,其他老师没有要求。这样的结果是,语文老师埋怨,加重负担,其他学科老师相当然认为,这与他们无关。事实上,好多数学老师的课上的非常棒,课堂上能够运用风趣幽默的话,把难解的问题解决掉,缺少的就是动笔的动力不足。

50.教育“美文”的选题和技法

      教育案例和教育随笔的区别:

      教育案例重在由案例提取需要关注的教育问题或现象,展开对一些具体问题的思考、研究、寻求策略;教育随笔重在有趣味的记录描述所见所感所悟,虽然也关照教育现象,阐述思考,却往往“点到为止”,并不系统深入,而是随性、自由地“表达自我”。

        教育随笔,类似散文——立足于教育者立场所写的散文,文体自由,不拘一格,短小精悍,在感人至深之后寻求共鸣,抒情言志,启迪思想。

怎样写教育随笔?

      1.对于所见所闻,尽力“还原”,不露声色地把读者带进自己所感动的那个“现场”——让读者如同在自己身边,听己所听,见己所见,共鸣内心所言。

      2.固定时间让自己坐下来写,哪怕是挤牙膏似的,也得坚持,积极地捕捉一丝丝灵感。

      3.对接讲话,丰厚内容与思想,把自己每天的“所思要讲”变成教育“美文”作品。

      感悟:真情实感,还原现场,坚持,多读书等,这大概就是写教育随笔的技巧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菊言菊语】跟着吴老师学创作教育类文学作品(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