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了平回战争中著名的黑水营之围被成功破解前后的故事,还有乾隆在平回战争成功后将回部女子纳入后宫的故事。
同时,还有乾隆的励精图治、武功卓著,将清帝国推向全面盛世的局面。
那么,在此之后,在乾隆的身上又将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御弟
乾隆登基时有两个弟弟,弘昼和弘瞻,其中弘瞻最小,乾隆继位时,他只有两岁。
因为弘瞻从小生长在圆明园,所以人称“圆明园阿哥”。
乾隆很喜欢这位幼弟,一次弘瞻在圆明园里玩耍,乾隆看到了,召他近前想和他说说话,没有想到弘瞻怕皇帝哥哥,居然一溜烟跑掉了。
即便这样,乾隆也没有责怪他,只是把太监们当作替罪羊骂了一顿。
另一件事也足以表明乾隆对弘瞻的爱护和培养。
乾隆早年对著名诗人沈德潜最为倾倒,于是便延请这位名师来为弘瞻执教。
然而,逐渐长大的弘瞻逐渐不省心起来。
乾隆的十七叔、果亲王允礼生前在诸王中比较富裕,他死后膝下无子,故以弘瞻过继。
承袭果亲王封号的弘瞻因而积聚了很多钱财,但他秉性悭吝,即使万贯家财,仍然变着法子想占别人便宜。
1763年,两淮盐政高恒代京师王公大臣贩卖人参牟利案被曝出,经过审理,发现弘瞻也牵涉其中。
起因是他欠了商人的钱,但又不拿现钱偿还,而是派王府护卫带商人到高恒处,托其贩售人参,用以偿债。
此案中弘瞻全无一点御弟的体面,让乾隆脸上无光,他下令进一步追查,结果查出弘瞻还令各处织造、关差给他购买奢侈品及优伶,却只付很少的钱。
乾隆对弘瞻很不满意,屡次加以训斥,然而弘瞻只是左耳进,右耳出,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把皇兄的权威当一回事。
此外,弘瞻还私下干预朝政,找军机大臣阿里衮为门下人谋取职务。这更是乾隆最不能容忍的。
有一次,弘昼和弘瞻一同到皇太后宫中请安,两人一屁股就坐在了皇太后的后座旁,还称“雍正”为皇考。
皇太后的后座旁是乾隆请安跪坐之处,按照规矩,别人是不能碰的,而且只有皇帝才能称雍正为皇考,其余兄弟们都应按谥号称世宗宪皇帝。
乾隆忍无可忍,数罪并罚,不但勒令弘瞻交出罚银一万两,还将其革去亲王,降为贝勒,并解除一切差使,永远停俸。
弘昼平时已经算是谨小慎微,明哲保身,但如今也只能陪绑,被以在皇太后面前“跪坐无状”的罪名,罚王俸三年。
这次严重的处罚,标志着宗室地位下降到了清初以来的最低点,对于弘瞻而言更是如同晴天霹雳,从此以后他就抑郁不欢,闭门居家,乃至一病不起。
乾隆不得不对弘瞻予以惩戒,但并没有抛弃手足之情,得知弘瞻病重,乾隆前去探望,弘瞻无法起身,只能在被褥间向他叩首谢罪。
乾隆又痛又悔,当场呜咽失声。
后来弘瞻还是去世了,死时年仅三十二岁。
乾隆悲恸不已,加封弘瞻为郡王,亲自为其陵园撰写碑文。
继后
乾隆的感情生活和兄弟关系一样不顺。
在富察氏去世后的前半年,乾隆的精神状态一度很差,脾气也变得很暴躁。
直到后来启用傅恒,较为体面地解决了金川问题,各方面的事业也蒸蒸日上,他才渐渐得以恢复平静。
再立皇后,成为宫中新的焦点,对此皇太后早有动议,她建议的人选是娴贵妃乌喇那拉氏。
那拉氏在乾隆皇子时期就做了侧福晋,原先其地位仅次于富察氏和皇贵妃高佳氏,但高佳氏在富察氏谢世之前就已亡故,这样她就排到了其他嫔妃前面。
在乾隆心目中,那拉氏再好,也不能跟富察氏相提并论,他希望能将皇后这个位置永远留给富察氏,换谁继任皇后,都觉得心有不忍。
只是皇太后懿旨不能置之不顾,而且中宫也确实不宜久虚。
于是,在富察氏去世的一年后,乾隆晋封那拉氏为皇贵妃,让她先摄“六宫事”,代行皇后职责。
待富察氏二十七个月丧期过后,皇帝四十岁生日之前,再正式册封其为皇后。
转眼到了富察氏去世的第三个年头,可乾隆还迟迟没有册封皇后的意思。
皇太后一再催促,明知自己终将戴上凤冠的那拉氏也极其小心谨慎,对乾隆表现的更加体贴。
这使得乾隆不得不在自己四十岁的生日前立那拉氏为后,并在颁诏中赞誉她:“孝谨性成,温恭夙着。”
之后的乾隆开始努力调整自己,也和那拉氏度过了一段新的蜜月期。
那拉氏为乾隆生下了两子一女。可惜这种看似和谐的时光并没有维持太久。
不解之谜
1765年,那拉氏成为继任皇后的第十六个年头,这一年她已经四十七岁。
清宫中皇后有每月侍寝的特权。
按照规矩,当年一月的除夕夜与正月初一、初二,皇帝要与皇后同房。之后才能召幸其他妃子。
但显然这几次同房并没有达到那拉氏的期望值,她在失望和失落之余,精神上也受到了极大的刺激。
2月5日,乾隆奉皇太后懿旨举行第四次南巡,皇后及令贵妃等后宫嫔妃随行。
尽管夫妻感情已经淡漠,但外在的场面总不能不顾,途中适逢皇后生辰,乾隆吩咐早晚膳另加膳品。
此后一行人来到杭州,宫闱中仍是一派承欢景象。
当天早上,乾隆又将膳品赏赐给了皇后。
事情发生在当天晚上,皇后意外地缺席了。尔后传出的消息令人震惊:皇后忤旨剪发,已被提前遣送回京。
据宫中传出的消息,当天的情况是,皇后对皇帝有所冒犯,然后又怒气冲冲地到皇太后面前哭诉,恳求在杭州出家为尼,还抽出剪刀,齐根剪去了自己的万缕青丝。
但究竟是为什么事情发生龃龌,这几乎成了一个不解之谜。
有一种说法是,皇帝想在江南纳一个妃子,皇后不同意。
但不管是为了什么,激烈的争吵使那拉氏失去理智,最后以她自己事前都无法想象的方式走向了极端。
满洲国俗最忌自行剪发,特别是女子,只有亲人或丈夫去世,才能这么做。
皇宫之中,也必须是皇帝或太后去世时,方允许皇后剪发,那拉氏悍然不顾地剪去头发,等于就是诅咒乾隆和皇太后早死!
此举一出,等于把乾隆置于非常尴尬和难堪的境地。
乾隆大为震怒,当即以“迹类疯迷”为由,命额驸福隆安监护,将那拉氏由水路送回京城,他自己则在两个月后才率领南巡队伍返京。
回京后,乾隆本来想废后,但因为废后在中国古代政治伦理中与国体礼制相关,群臣议论纷纷。
乾隆最后只能作罢。
直接受益者
那拉氏杭州事件之后,虽然乾隆因为群臣干预,没有废后。
但皇后的身份和权力也名存实亡,奉旨代其摄“六宫事”的是令贵妃魏佳氏。
魏佳氏出身于八旗汉军的包衣家庭。包衣也就是家奴,相对于普通旗人来说,社会身份其实并不低,但在宫廷中就不一样了。
魏佳氏于乾隆十年被选进宫中,她既是包衣秀女,又无王府入宫这样的资历,然而一入宫就当了贵人,同年再被册封为令贵妃。
很显然,没有皇帝的喜爱和关注是不可能的。
清代皇帝为提升皇后及其嫔妃的出身地位,经常将其旗籍进行改换,叫做抬旗。
魏佳氏原属于正黄旗包衣,乾隆经过抬旗的办法将她抬入了镶黄旗。
正黄旗、镶黄旗同属上三旗,魏佳氏被抬入镶黄旗后,就改变了原有的包衣身份。
皇后那拉氏比乾隆小七岁,而魏佳氏比乾隆小十六岁。在后宫年轻妃子吃香后,魏佳氏再次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在乾隆第四次南巡前,她就已经为乾隆生下三男两女,其等级也由令嫔妃升为令妃,继而升为令贵妃,位在皇后之下,众嫔妃之上。
1765年6月26日,魏佳氏被册封为皇贵妃。
此时距杭州事件仅隔两个月,有人便猜测乾隆当初想封的妃子正是魏佳氏,并认为正是那拉氏反对乾隆晋封其为皇贵妃才引起剧烈冲突,这就是所谓的“宠妾灭妻说”。
第二年,已经年近四十的魏佳氏为乾隆又生下了一个皇子,即十七皇子永璘。
以乾隆三十年即1765年划界,在此之前,乾隆有十六子七女,但在此后仅有一子一女,魏佳氏也因此成为乾隆宫中生育最多的后妃。
就在魏佳氏生下皇子永璘之后,乾隆将此前册封皇后那拉氏的所有册宝悉数予以收回。
此举无异于将那拉氏从后妃中彻底除名。
这对于幽禁冷宫的那拉氏无异于致命一击,因此,仅仅两个月后,那拉氏便香消玉殒。
但乾隆的绝情终究难以为礼法和世俗所容,后来嘉庆亲政,依旧下诏将那拉氏重新按皇后丧仪安葬。
这当然不是乾隆自己的意愿,而是儿子在为老子补过兼挽回形象。
今日共读《乾隆王朝》
【结语】
今天我们读到了乾隆的家庭悲剧以及他与兄弟们之间的关系。
尤其是在富察氏去世以后,乾隆后宫中的风云变幻。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政治上雄才大略的乾隆,在家庭和生活中,其实是非常不如意的。
那么,在此之后,乾隆又将带领清帝国走向何处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