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十六课|相信自己也不容易

《道德经》第十六课|相信自己也不容易

       记得CBA的会歌就叫相信自己,这是对运动精神的鼓励,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努力能战胜对手。

       这一课以“不尚贤,使民不争”开头,学习到了,不规定什么是人才,让百姓自由发展,各自取得成就。我进一步理解就是相信自己,自己就是贤才。贤才只是一个通用的标签,就我们生活中来说,老人家就说过,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今天我们理解贤人,多是儒家的标准,是有学问的,学识渊博的人,还能辅助君王用儒家的理论治理国家的人。而在老子时代,儒家并不是主流学派,在老子所管理的王室图书馆里,收藏的可能更多是占卜类的记录。所以老子所说的贤和孔子所说的贤有什么差异还需要考证。

       “尚贤”我理解是描绘一种行为,主要是君王的行为,所以才有后段的“使民不争”。君王不去推崇什么贤才,不去干扰民间自发的活动,这样才能让百姓自由发挥,各尽其能。这有点让人人成为自己的王的感觉,所以李源老师也解析过老子的思想反常识,反直觉,更有点反动当时社会环境的现象。君王在集权,在统一天下,而老子则希望百姓自治,人人为王。

       人人为王,这是一个理想国度,难度太大了。所以老子的思想在几百年后,被汉武帝抛弃,逐渐演变成修仙的典籍,有了长生不老之术,给个皇帝也不换。修仙比成为皇帝还难,人人修仙,人人超越皇帝的想法是真的不知何时能实现。

       虽然成仙难,但现实生活还要过下去,在生活中,老子的这个不尚贤的思想也没有被广泛接受。所以我们看到了流传千年的圣人,看到了今天活跃的各种意见领袖,还有各类大师。之所以有这些“贤才”的存在,是因为百姓没有能够人人为王。因为成为一个状元,是一个积累和磨炼的过程,是在一个方向上不停地积累和探索,往往一个状元的出现,就证明一个行为有了广泛的基础,有了长足的发展,代表着是行业的活力,是创造力。这些在老子看来都应该是百姓自发寻找到的生活方向,是百姓自自己努力后的结果,是每个人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有能力成功的结果。可现实中我们最多看到的,听到的就是那些教人发财的导师,那些教人成功的专家。使什么原因让这类“贤才”活跃在现实社会中。最简单的一个判断,就今天社会中看到的那些股评家,分析师,说得头头是道,指导百姓投资发财的“贤才”,真的有本事,是活雷锋吗?就人性自私的角度来分析,有发财的秘密为什么会告诉大家,更进一步分析,专家的预测正确了,所有跟随的人都发财了,那股市也该崩溃了,因为股市是零和游戏,有赚钱的就一定有亏钱的,大家听了专家的指导都赚钱了,这个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老子早就看到了“贤才”的危害,所以提出让人人都能成为“贤才”,这样才能在各自的领域自由发展,生长出优秀的人才出来。可这也是一个理解状态,今天的大众都有了相比很好的教育水平,更有了广阔的全球化视野,但仍然跟着砖家跑,跟着大V公知们在兴奋。更有一些发展成了脑残粉,完全放弃了自己。

       现实的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生活,都有自己的当下,只要把握住自己的当下,做好每一天的自己,就不会被缥缈的未来所忽悠。美好的未来都是别人的饼,自己想要什么,就向着那个方向每天去做一点点就好,相信自己可以达到,一直按一个方向去努力当下的每一天。可很多人还是害怕未知,就需要有个先知贤才给自己指点出一个美好的愿景。这或许也是老子看到直觉与理智的差异后飘然远去的原因吧。

       相信自己真的很难,与自己战斗才是人生最大的战役。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第十六课|相信自己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