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尽了没文化的苦

今天去给父亲报销医药费。他去年遭遇车祸,手臂弄骨折了。前两天去医院把手臂上的夹板取下来,花了几千块钱。便叫我发地址给他,他寄回家来报销。

早上七点从家里出发,跟着公路一直走,几个小时就能到。庆幸的是,走了一半的路程,有位开着摩托车的叔叔,见我一个小姑娘可怜,便问我去哪里,顺路捎我一程。

来到了目的地,事没办成,报销部门说还差两样材料。

我打了母亲的电话,把差的材料告诉她,并把需要的材料打字发短信发送给她,到时候只要给医院看了短信,医院就会知道的。没有打父亲的电话,因为父亲听力不好,会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或者误解我的话。过了没一会儿,父亲打电话过来,他大声地说太复杂了,所有的材料都已经寄回来,还要其他的,算了,不要报销了。

我有点不解,父亲他们住在街上,坐公交几分钟就到医院了,弄个材料是简简单单的事情。我去给他们交材料,要走去三个多小时、回三个多小时的路,我都不嫌累,而他们却嫌麻烦了。而当我静下来细想的时候,才能清楚,其实,并不是麻烦不麻烦的问题,是文化的问题。那几样材料,老爸没搞懂是什么。对他们来说,这样的事情好像很不好做。

想来,父亲他们真是吃尽了没文化的苦。以前坐车去打工,遇到了黑车,司机说要加钱才能继续走。此时已经在去往他乡的路上,人生地不熟,父亲他们只得认了栽;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只能跟老员工学习。有次父亲把老员工的货不小心弄坏了,老员工就阻止了父亲继续做下去,父亲一气之下回了住的地方。但第二天又去看老员工做工;普通话说的不标准,有时候别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有时候他们也听不懂别人在说什么;去往哪里要坐几路公交,都是经验得出的。是的,如果他们对于某些事很熟悉很有把握,那一定是多次经历得出来的经验……他们所在的城市,没有为他们开绿灯,因为他们不是城里的人,只是外来的暂居者。他们摸爬滚打,一步步在城市里坚强的生活了下来。熟悉了公交,熟悉了路,熟悉了菜市场,熟悉了隔壁村来这打工的人,也熟悉了这座城,转眼已在这里生活了好几年。

这样吃尽了没文化的苦的人,却是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他们虽然吃了亏,但身上的勤奋的农民精神却使他们赚得钱。早上四点就去厂里上班。有时候保安在睡觉,父亲就用他的嗓音喊醒保安来开门;在这个多劳多得的经济制度背景下,父亲用他仅有的小学四年级的文化水平,把数学培养的很好,能快速、精准算出自己一天做了多少钱的工作,并计划每天要挣多少钱;父亲在家最多睡到六点就起来了,我问他怎么了,他说睡不着,习惯了工作的时候四点就起来……

父亲最引以为豪的是,他的五个孩子,个个都有文化,出门在外总算不会吃没文化的亏了。还记得,有一天他喝醉,说:“谁家的孩子写字能写得过我的孩子?”家乡在深山,人们的教育观念不强,村里多的是读书读到一半就辍学去打工的孩子。而我的父母,对我们最为宽容,只要我们有想法,他们就会支持;也正是我们,父母才会在陌生的城市继续打拼下去,因为有牵挂。有牵挂,就有动力,无论做什么事都有方向,不会迷茫漂浮。

有文化的我们,却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习惯的知识,却是别人所羡慕的。就像旅游景点一样,当地的人看厌了它,慕名前来的人对它赞叹不已。一瞬间,仿佛所有自认为的压力和自认为的悲哀都显得无足轻重。感谢岁月静好的日子里,为我们负重前行的父母。

苦尽,便是甘来。五个孩子中,三个孩子已经有稳定的工作,两个孩子还在求学。每年回家过年,一家人热热闹闹,充盈了幸福的气息。团结的一家人,把所有困难都打败。我希望亲爱的父亲母亲,他们能早日得以休息下来。

你可能感兴趣的:(吃尽了没文化的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