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朗的孤独症患者

Eason有一首歌 叫做《孤独患者》歌词里说“我不唱歇斯底里的情歌,不表示没有心碎的时刻。”

我想可以对别人诉说孤独的人,终究不是真正的孤独吧。

有一次和弟弟吃饭,我说,其实我想有一段像我跟你之间的关系的爱情,忙的时候各忙各的,闲下来就吃饭聊天看电影。不要太疏远也别太紧密。弟弟笑说“那怎么能叫谈恋爱啊,和我跟你没区别啊。” 我说“怎么没区别,很多话我不能和朋友说,但应该能和恋人说。” 弟弟侧身,好像很疑惑“你有什么不能跟我说的。” 我一时语塞,其实很多话不能跟朋友说,再要好也不能说,一一罗列又如何能穷尽呢?最后我还是投降地笑了笑“好吧,你赢了。”

事隔很久,我才意识到,其实当时我潜意识里那不能穷尽的东西,叫做“孤独”。

所以我想,我要寻找的爱人,并不是肌肤之亲,也不是一蔬一饭,也不是杜拉斯所说的“不死的欲望,平方生活的英雄梦想”只是一个让我可以不再孤独的“朋友”。

这个要求,并不简单,实际上可以说是一个奢望。学会了选择理论我决定把这个要求永远锁在自己的“优质世界”中,而把这个要求降纬,去贴近我的现实世界。穷尽为以下几点:

1. 他是一个追求爱和归属的人,且两者都强烈。

2.他对权利中等偏下的追求

3.他拥有与我共同的爱好,也拥有与我不同的爱好,但他需要是个对乐趣有高度追求的人。

4.他对生存的需求应该属于正常范畴。意味着他的出身要有一定地位,和物质的保障,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且有较为和睦的家庭关系。

5.他对自由的需要应该是低于平均水平的,这点非常重要。因为我是一个追求自由高于一切的人,我想两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筝过不出什么理想生活来,总需要一个牵线的人,他给你空间,但不会让你跑的太远。而因为我对爱也有高度需求,这点可以让我因此牺牲一部分对自由的需求,转化为归属的需求。而他对爱和归属的高度需求则正好迎合了这一点。

其实,孤独也是一种选择,我选择孤独去压抑我内心对不着边际的自由的强烈渴望。我选择孤独去逃避需要对众人解释我内心世界的麻蛋。我选择孤独去很好的掩饰了我的清高。

意识到这点很重要,因为它让我知道我对自己的生活有有效的控制,而不是被蒙在所谓孤独的抑郁阴影里悲春伤秋。它也让我知道,在适当的时候应该回归群众里去寻找和满足我对爱的追求。最重要的是,意识并认可自己是主动选择孤独的,会让我省去很多因为觉得被动孤独而带来的麻蛋:比如说,陷入一场和自己高度不匹配的爱情,只是因为“太过寂寞”。清醒的头脑可以拯救我很多本就无需浪费的精力和能量,让我更加专注在必要的事情上。

开朗的孤独,是最好的孤独。前提是,开朗与孤独都是真实且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用一个来掩饰另一个的。主观的成为开朗的孤独症患者,恐怕是我性格中最好的选择。

你可能感兴趣的:(开朗的孤独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