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1-14

天三、趣所應證(分三科) 地一、標

【又能如是勇猛精進。謂我於今,定當趣證,所應證得,不應慢緩。】

  這是「辨加行」這一科,裡面的第三科「不緩加行」。這一科裡面分三科,第一科是「徵」,第二科是解「釋」。解釋裡分二科,第一科是「總標」,第二科是「別釋」。「別釋」裡面分成三科,第一科是「不樂事業」,第二科是「不樂喧眾」,現在第三科「趣所應證」。這一科裡面,又分三科,第一科是「標」。

  「又能如是勇猛精進」,這一位禪師,他又能這樣子勇猛精進的靜坐修行。怎麼叫作勇猛精進呢?「謂我於今,定當趣證,所應證得」,這位禪師,他心裡面自己說:我現在決定當趣證,「所應證得」。應「當趣」,是向前進,到什麼地方去呢?「證,所應證得」,是成就所應成就的事情。「不應慢緩」,不應該很緩慢的這樣子用功,應該精進的勇猛修行。這是「標」。

地二、徵

【何以故?】

  這是「徵」,下面第三科是解「釋」。解釋裡分二科,第一科是「思惟無常」。分三科,第一科是「標」。

地三、釋(分二科) 玄一、思惟無常(分三科) 黃一、標

【我有多種橫死因緣。】

  因為什麼不應慢緩呢?「我有」很「多種橫死因緣」,就是不合道理的,不應該死,就死掉了,有這種因緣。這是「標」,下面「列」出來。

黃二、列

【所謂身中:或風、或熱、或痰發動;或所飲食,不正消化,住在身中,成宿食病;或為於外蛇蝎蚰蜓百足等類,諸惡毒蟲之所蛆螫;或復為人非人等類之所驚恐,因斯夭沒。】

  「所謂身中:或風、或熱、或痰發動」:就是我的「身」體裡面,「或」者是這個「風」發動了,「或」者是「熱」發動了,「或」者是「痰發動」了。「或所飲食,不正消化」,或者是我的飲食裡面,吃下去不能夠消化;「住在身中,成宿食病」,就是有這種病。「或為於外蛇蝎蚰蜓百足等類,諸惡毒蟲之所蛆螫」,或者是在外面的這個毒蛇,或者是蝎蚰蜓百足等類,這些惡毒蟲之所蛆螫;「蛆螫」,就是這些蟲子用它的毒來傷害人,叫作蛆螫。「或復為人非人等類之所驚恐」,或者是我為人所驚恐,或者為非人,就是鬼神之類的來驚恐。「因斯夭沒」,因此我就壽命沒有到就死掉了。

黃三、釋

【於如是等諸橫死處,恆常思惟,修無常想住不放逸。】

  第三科是解「釋」。

  「於如是等」,就像前面列出這麼多的橫死的這些因緣,「恆常思惟」,常常這樣思惟。「修無常想住不放逸」,在內心裡面修習無常的觀想,這個壽命不是永久能存在的,有些意外的因緣就死掉了,所以要趁著生命還沒有死,要趕快的用功修行,安住於不放逸。

玄二、期所多作

【由住如是不放逸故,恒自思惟:我之壽命倘得更經七日、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一時、半時、須臾,或半臾須,或經食頃,或從入息至於出息,或從出息至於入息,乃至存活經爾所時,於佛聖教精勤作意修習瑜伽,齊爾所時於佛聖教,我當決定多有所作。】

  這是第二科「期多所作」,第一科是「思惟無常」,這第二科。

  「由住如是不放逸故」,由於這位禪師,他安住在這樣的不放逸境界故。「恒自思惟」,常是這樣的思惟,「我」的「壽命倘得更經七日」,假設還有七天的壽命,或者是「六日、五日、四日、三日、二日、一日」,或者是「一時」。這個「一時」,就是晝夜是六時,我的壽命還有一時;晝夜六時,二十四小時用六時來分,一時就是四小時,我還有四小時的壽命。「半時」,或者還有二個鐘頭的壽命。「須臾」,在《俱舍論》上說,一晝夜有三須臾,這樣子,用二十四小時這樣子來計算,是四十八分鐘;一須臾是四十八分鐘。「或半臾須」,那麼就是二十四分鐘。「或經食頃」,或者經過吃東西,那麼大的時間。「或從入息至於出息」,那麼多的時間。「或從出息至於入息」,那麼多的時間。「乃至存活經爾所時」,這就沒有完全說出來,就是我的生命的存在,經過那麼多的時間。

  「於佛聖教精勤作意修習瑜伽」,就是時間,乃至到存活很短的時間,「於佛聖教」,對於佛陀所宣揚的聖教,我應該再精進勇猛的去觀察思惟,修息止觀的,我不應該空過時間。「齊爾所時於佛聖教,我當決定多有所作」,「齊爾所時」,就是限定那麼多的時間,我對於佛的聖教,我應該決定能夠有很多很多的成就,我不應該浪費時間。

戌三、結

【如是名為不緩加行。】

  結束了這一段。

酉四、無倒加行(分三科) 戌一、徵

【云何名為無倒加行?】

  這是第四科「無倒加行」,分三科,第一科是「徵」。怎麼叫作不顛倒的加行呢?這是「徵」,下面第二科解「釋」。

戌二、釋

【謂如善達修瑜伽行諸瑜伽師之所開悟,即如是學,於法、於義,不顛倒取,無有我慢,亦不安住自所見取,無邪僻執,於尊教誨終不輕毀。】

  「謂如」,這個「無倒加行」,是說這位禪師,他自己的要求,我能夠同於這個「善達修瑜伽行」的「諸瑜伽師」,這個瑜伽師對於止觀的事情,他能夠通達無礙,這個「瑜伽師之所開悟」,他所開示我的。「即如是學」,我就這樣的去學習,那個瑜伽師所開悟的止觀,我就這樣學習止觀。

  「於法、於義,不顛倒取」,對於這個止觀的法,和止觀的義,我要正確的認識它,不要弄錯了。「無有我慢」,我不要感覺自己很了不起,不要有這種想法。「亦不安住自所見取」,也不要停留在自己的見解這裡。「無邪僻執」,不要有那個謬誤的執著。「於尊教誨終不輕毀」,這句話也就把前面「無有我慢」這幾句話的意思說出來;「於尊教誨」,對於那個善達修瑜伽行諸瑜伽師的教誨,「終不輕毀」,我不但是今天,我永久都不敢輕視、輕毀他,應該尊重他,尊重他的開示。

戌三、結

【如是名為無倒加行。】
(2019.1.14)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