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女孩的北漂三年

是来北京的第三年,也是毕业整整三年。这篇小文,不是记录我的生活,更多的是我的改变与成长和思考。

我的三年,淋过酷暑暴雨,也看过漂亮彩虹。

终于决定,在一个午后安安静静梳理一下零零碎碎写过的内容。排排位置,换换结构。于是,就有了这一篇。


勇敢:不要害怕,是对我说的,也是对你


这是我三年来常常想跟自己说,也想跟别人说的三个字。算是鼓励,也算是拥抱。

如同看到一个朋友,在一个空旷的车站中慌张地、迷茫地四处走动,走出几步又退回来,想要往前,想要乘车奔赴远方,但是担心选错了方向、或者因为不知道方向,不敢去选。


很想跑过去,搭着他/她的肩膀,注视着对方的眼睛,坚定地说,“不要害怕”。人生,没有什么绝对正确、错误的道路,更多的时候,缺少的似乎只是一些果断、勇气。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纠结,也很害怕目前的选择会毁了未来,不太对未来的自己有好处。


但是有一次偶然听到牧师讲的一些话,很受触动,也很及时回答了我的问题。


工作、前途、生命中的一切都在上帝的手中。如果我们时常恐惧,那我是在恐惧什么呢?我常常说我不够勇敢,那我是在害怕什么呢?这个时候,想想耶稣在十字架上的爱。我们虽然盲目,但是神却不会盲目。

我们不要让恐惧和害怕成为我们的动力,不要活在恐惧和畏首畏尾当中,我们活在交托当中,我们可以怀着喜乐、盼望,活着。


很多人也许会觉得,这只是信仰上的回答。

但是,在我跟一些朋友聊天,听他们分享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也都在这种恐惧与纠结中,停滞不前。

我跟他们说,不要害怕、不要担心,但是我的声音太弱小无力,即使我大声喊叫,也并不能真切地帮助到很想帮助的人。


目标感:没有谁一定要成为谁,找到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目标更重要


曾经在STON科学上看到有一篇文章说,“你必须找到自己的目标,没有谁可以替你找到,你必须自己找到。”


那时候我挺难过的,只是在奇怪,为什么已经20多年,我仍然不知道我的方向。我想要什么呢?


有一段时间,我觉得自己深陷困局,无法找到一条清晰、明确的道路。一方面,我不满意、不满足于当下状态中的自己,想要寻求新的方向与突破,另一方面,我不知道如何去做、也不敢去做。


问了一些朋友,参加了一些座谈,在网上刷了一些帖子。但,那到底是别人的故事,不是我的,我也不可能从中找到我的故事。


后来,在很多人觉得经济不景气、经济危机即将侵袭京城的时候,我选择放弃毕业后一直从事的一份工作,离开老东家。当时很用心地写了一封辞职信,但因为前司并没有辞职信的传统,它至今还躺在我的文件夹里面。


前前后后的一小段时间里,常常有人问我,为什么?我也在问我自己,为什么?我告诉每一个问我这个问题的人,“个人原因、没想好”。听起来像是敷衍,但是我的真实的回答。

再后来,得到了一个新的工作机会,加入一个新的团队,接触了一些新的信息,常常晚下班,不过也乐此不疲。


我以为三年时间,会是沧海桑田。结果发现,一切似乎都在一条循环的轨道中运行着,毕业、失业、结婚、买房、生子。大家或在原位、或有了新的选择、或兜兜转转回到了起点,无论乐意不乐意。

我意识到,成年人的选择,自己对结果负责,如果最坏的结果是可承担的,那这件事情,可。


以前,我总是希望别人帮我出主意、拿主意,告诉我该如何去做。但是越来越发现,只有自己可以帮助自己,为自己拿主意。

坚持自己的目标,并且愿意适当听取别人的意见以及建议,结果应该不会太差。


焦虑感:如何正确看待、定义当下的时间


很焦虑。


很长一段时间里,在独自一人的时间,我没有办法安静呆着、不做事情。

一方面,我想让自己停下来,休息;另一方面,停下来,让我感到焦虑。无法在夜晚之外的时间睡觉休息,一闭上眼睛,脑海里面会浮现很多还没有完成的事情。

很多地方都在有意无意地贩卖焦虑,短视频、公众号…即使内容不是焦虑,标题也一定是。

虽然我非常不喜欢哗众取宠、夸大其词的标题,但有时候滑动屏幕的手指,仍然会不自禁地点开内容或弹窗。


伪仪式感,正在掏空中国年轻人

你没穷过,你不懂

坚持3天,我赚了20万

3天速成某一项新事物

处处都在提醒着,你所处的阶层。好像必须慌张起来,必须奋斗起来,然后横冲直撞,不知方向。


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在做的事情,无比低级,无比不值得。似乎只有躺在那里,安静刷上几集综艺电视、几个小时的微博短视频,才算是不枉费时间。


总有媒体在炒作着一种可以复制的成功通道。慢慢也在问自己,更重要的,不是可复制,而是“我真的觉得我可以吗?”


也在所见的人或事里发现,每一个我觉得无趣、无力的当下,都有无数个人依然努力生长。一个人不是做任何事情都能得到认可,并且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自己是否认可、喜欢所做的事情。

未知感:每一个无法预知的未来都让我充满期待


毕业三年,我选择迈出一个特别的一步。裸辞,可能也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经历。感谢曾经的老板、同事们。


疫情之下的裸辞,需要多大的勇气?有很多人问过,给我相当理性的分析,我自己也分析、论证着。


最终说服我的是这样一个自问自答:

如果这件事情,不做,会后悔吗?

我的答案是会的。

如果这件事情,现在不做,之后会找别的时间做吗?

会的。

那么为什么不现在做呢?

好的,那就现在做。


我一直不认为我是一个聪明的人,我只是想要做好每一件事。做或者不做什么,只需要找到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就可以。


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停下来。要么别开始,一旦开始了,就要给自己一个交代,市场反馈说,你不行,朋友也说你不行,但是我得无条件相信我行。“我心向往,亦趋之。”


而另一种心态,“我只是试试,做不成某件事情我就回家”,不是说这样的心态一定不对,我只是觉得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有自己的底线和一束光,以及相信自己终将成为一个自我认可与自我喜欢的“我”。


常常有人跟我说,已经25岁、26岁、27岁了,为什么好像还是一事无成?

我也会偶尔陷在年龄的焦虑中。不过会理智地提醒自己,我必须让自己不要在这样的泥潭当中挣扎。因为无论怎样挣扎,都会狼狈。索性坦然接受,谁又敢肯定说,年龄的增长,全部都是坏处呢。


至少我比刚毕业时候,多了很多自信,也更认同自己了。看到了更大的世界,总能碰到一些优秀的人,多了一些彼此见证成长的朋友。

这都是时间的礼物。感恩成长过程中碰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是这所有的一切,让我成为现在的我。

我想要做一个坚定的人,无论怎样的怀疑与困惑之后,都能坚定完成自己的选择。

无论我以为当下是最好还是最差,但总有更好的下一天。


随意感:享受每一刻肆意、自由的时间


三年来,个人公众号凭着心情偶尔推送文章,粉丝零零星星的几十位,不多,却是很宝贵的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会想要更有计划地推送,希望那一天不晚。


在一个不好的状态下,写出来的文字,会给大家带来不好的感受,也很容易太过于自我,局限在自己的一方世界里面、某一种情绪里面


在半年多的时间里,还和一个团队的伙伴们运营了一个特别的公众号,关注人数从两位数到四位数,那便是我无法随意的一项责任了。


写了很多文字,可是却总是构不成一个系统性的内容,这也侧面反映了我的思绪是很飘忽的。

对于事物的喜好,谈不上瞬息万变,却也无法做到始终如一。比如个人的一些的word文档,有的时候喜欢用黑体,有的时候用微软雅黑,再有的时候会用一些奇奇怪怪的字体。


我的情绪感知力似乎更缓慢一些,很少有特别难过的时候,也很少有特别开心的时候。少,但是也有。


格局感:下一个两年我最想要突破的东西


有一段时间,不想去任何地方、不想见任何人,只想要自己呆着。也是疫情,也是我自己的选择。


这大半年的时间,像是过了很久,并没有经历很多事情,只是觉得在这一段时间里,生活、心情变了很多。


比如常常熬夜,也比如更加成熟无畏了,以及刻意让自己去尝试了一些东西,和不同的人谈论不同的事情。

也开始考虑,不需要面面俱到,这样才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上面,以及保持对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情的初衷都是善意。


也常觉得自己格局太小,会执着于关注一些很细小的事情,有一些偏完美主义,也因此会搞得自己很累。

【毕业五年】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更有格局感的人,从害怕未知,到能够预估一件事情的结果。


想做一个有温度的文字纪录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普通女孩的北漂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