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下“神坛”, “药神”之后的我们都变了吗?

一部好的作品,在结束的时候留下的往往不是句号,而是更多的问号。这些问题引发我们的思考,促使着我们的改变。

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我不是药神》几乎成了所有保险代理员们的推销“敲门砖”。他们与潜在的投保人见面的第一句话,往往就是这句:“你看了《我不是药神》吗?如果你看过,就明白买保险的重要性了?”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基于我对于保险一点不完全的小理解,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为例,按照最新的重疾定义:

第一,保险协议上晦涩的医学术语,让我不清楚它是否满足赔付条件。

第二,如果它满足赔付条件,一瓶正版格列宁在中国内地的售价为2万5左右,长期服药仅此一项的药费,就需要30万。按照现在工薪阶层的平均工资水平,50万的重疾险,可以说算的上是一个中等偏上的保障了。那么,保守估计,这个费用也仅仅够患者维持一年多的时间。

当然,医疗保险有它存在的重要作用和意义。但是仅就这部影片中的情况来说,用这个例子来推销保险,不知道是否真的合适?

那么,真正推动变革的究竟什么?

是影片热映后的舆论、新闻力量,是每年人大代表们提出了议案和建议,是国家更加完善的医改措施,是亟待提升的中国研发以及制药水平。

最近不断刷屏的"造假"疫苗,让不少家长人人自危,狂翻孩子的疫苗接种本。作为家长,谁都不能容忍对孩子的任何伤害,而假疫苗无异于谋杀。

除了国家相关部门的严查、严管,相应法律、监管体系的出台,我们还不禁要问,为什么在关乎儿童健康根本的疫苗、奶粉产品当中,居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生产假疫苗,毒奶粉?为什么有人会选择这样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挣钱而无所不为,无所顾忌?

有媒体报道,根据最新的2018年一季报数据显示,长生生物的销售毛利率高达91%,比贵州茅台还高。既然毛利率都如此高了,为何还要冒险造假?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就算是没有读过《资本论》,相信大多数人对于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也都不会陌生。只是,肮脏的真的是资本吗?

就像刀具一样,他在厨师的手中,是烹制美食必不可少的工具,然而在某些人的手中,却会化身为夺人生命的凶器。与刀具一样,资本其实也是中性的。有人说,肮脏的是人类的贪婪和对金钱、权利的追逐。但有时,原因其实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简单。

我们现在生活的这个社会,是高度分化的社会。可以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需要依赖于另外一些职业群体。这些职业群体中的很多人,他们对于职业的选择,他们对于职业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安全和健康。例如教师、医生、法官、警察、厨师、生产厂商。很多时候,我们都感受不到他们的重要性,但是一旦个人的生命安全处于危险之中,或者是患上了某种疾病,此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就会凸显出来。但是,如果一个人选择了一份职业,并且仅仅将它当成维持生活的一种手段的时候,那么,就很可能会产生背离这个职业目标的一些行为,甚至会导致其他人的生命陷入危险,陷入不义之地。对于现代人来说,很多人很难区分职业和生计两者之间的关系。一些人在从事自己的职业的时候,不务正业;一些人仅仅将职业当做维持生计的手段。

如果一个人仅仅将自己的职业看做一种生计手段,仅仅是用来获得一份体面的工资、维护自己的生活水准以及家人的温饱,那么在某些可能性下,有机会可以挣到更多的钱,有人给出更具有诱惑力的条件,他可能就会放弃这份职业所应担负的责任。

那么,情况会改变吗?

当我们谈论起冬天的雾霾天气,生态的污染、破坏时,每一个人可以说都是深恶痛绝。但是,这其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并不会愿意为实际上解决这些问题做出一些个人生活上的改变甚至牺牲。我们出行还是开着车,就算车里面往往只坐了一个人。我们还是会继续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我们还是愿意购买那些包装十分精美、包装过度的产品和礼品,我们还是会欢欣鼓舞的点着外卖、拆着快递,制造出更多的垃圾,购买超出我们使用需求的各类商品。

我们每一个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愿景以及我们实际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冲突和矛盾。但不要忘记,这个社会,是由我们每一个人造就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落下“神坛”, “药神”之后的我们都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