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衣裳:旧制度与新时尚》后记

十五年前,我以刘基研究为题做博士论文,建立以文学史的承传为纵向坐标、以地域文学(浙东、吴中、江西、闽、粤等)的比较为横向坐标的讨论框架,并由此悟及业余从事的地域文化研究如何突破地域桎梏的办法,又牢记着导师黄天骥教授微观切入见出宏观的教导,得一因缘,遂尝试从饮食文化角度切入探讨岭南文化发展的曲折历程,先写了一本古代部分的《岭南饕餮:广东饮膳九章》,后又利用大量的旧期刊等的第一手资料,写了一本民国时期的《民国味道:岭南饮食的黄金时代》;两本书都是先期在南方都市报以专栏的形式刊布。而在搜集民国饮食文献的同时,因为衣与食的紧密相关度,发现了大量第一手的民国服饰文化资料。同时也发现,中国服饰文化研究,古代部分在沈从文先生筚路蓝缕的启导下,已经很是深入了,近现代部分则还相对薄弱,因而生出撰述之意,也试图藉此窥探寻民国的服饰文化与社会政治的关系。这一想法,得到南方都市报副刊部戴新伟君、刘炜茗君和侯虹斌女史的支持,又慷慨提供了第三个专栏——民国衣冠;本书就是专栏文章的结集,因此,首先应该感谢的当然就是他们三位了。

在写专栏时,侯虹斌女史反复告诫要通俗流畅,当时沉湎于学术追求而自觉不够,在校对书稿过程中,才深深感到有负侯女史的苦心。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学术驾驭能力不足,汲汲于彼,致有损行文——我的行文原本还是流畅的,毕竟从二OOO开始,写了好多年的时尚文化专栏。当然,与侯女史相比,那还差得远,故她的教导是要铭记不忘的。在此,也希望得到读者的宽宥,同时努力在下一个专题,或者下一个专栏——岭外风月——中,能有大的改观,以为回报。

这也是我在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第四本书了,贵社对我,真可谓有“栽培之恩”。尤其是谭庭浩、周山丹两位副社长,每一本书,从书名到篇名,从编排设计到章节分配,从章隔语撰写到行文的流畅与否,他们都“锱铢必较,耳提面命”,较之仓促间的专栏文字,确实增色不少。我努力以一本写得比一本好作为回报,他们则以一本比一本出得好作为奖赏;如此美妙之事,能不令人感激!前两本书,周山丹副社长亲任责任编辑,后来史成雷兄继任责任编辑,成雷兄民国史研究重镇南京大学历史系民国史方向研究生毕业,好学深思,为人诚笃,教我发多;出书而遇如此好的社长与责编,幸何如之。


                                             二O一四年十月一日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国衣裳:旧制度与新时尚》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