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撒哈拉:三毛传》摘

图片来自淘宝:鸿蒙诚品网上书城

淘宝 当当 有售

正文;

一个永远不及的梦

她,以特立独行的作品与人格气质,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精神生活。

她,用纤弱的肩膀,背起重重的行囊,勇敢、坚毅,且义无反顾地浪迹天涯,并让这种浪迹成为一种文学形式,曾几何时,这种流浪文学,独霸文坛一隅。

她,一生游历五十多个国家,会说十几种外语,读过三千多部世界名著。她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诙谐、机智的行文特色,让万千读者痴迷不已。

她的一生,就像一场梦,而她自己就是这个梦里的追梦人。

她永远追随着她的梦前行,哪怕是一个永远不及的梦。

她,就是三毛。一个走遍万水千山,历经人世红尘滚滚,不慕世间风物情长,不争凡尘冷暖朝夕,不惧人生悲喜消磨,只追求灵魂安好的追梦人。

她用自己的文字展现给人们一副波澜壮阔的世事人情。那柔情的"雨季""哭泣的骆驼"、永远的"撒哈拉"、梦中的"橄榄树"……

她满足了万千读者对自由生活的幻想,同时,也给世人留下了一串串难解的谜。

纵观三毛一生,所有繁花似锦的背后,都隐着凄凉的悲伤。儿时的孤僻、少女的怨恨、成年后的执拗……她渴望爱情,却放手初恋选择流浪;经沐荒凉,却把它写成动人的神话;渴望浪漫,却钟爱荒凉的沙漠;守望婚姻,却最终成了某某的未亡人;热爱生活,却无法为生活驻足;她仗剑天涯,却始终怀揣寂寞。

曾有一位读者说:在读了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后,放弃了自杀的念头。然而,三毛却并没有因为路过如此精彩的人生场景而欣喜,相反最后她却选择了自杀,留给了后人万千的不解和遗憾。

一个能把香菜当作玫瑰的,如此追求浪漫、挚爱生活的女子,又怎么可能选择自杀?

或许三毛的世界是双重的,一个是她笔下生机盎然的天堂,一个是她心里荒凉死寂的地狱。人们在她的笔下感受温暖,她却在自己的心里哭泣。

有人说,三毛的一生,只完成了两件事。

一件是走遍万水千山的流浪。

她是一个自由不羁却又渴望安定的流浪者,以"在路上"的生命姿态向读者呈现无数个流浪的梦想,然而她随时都准备着出发的姿态,不过是想在一场又一场的陌生的人事面前寻找灵魂的安抚。完全的陌生反倒让她敏感的灵魂觉得自在。

所以,她的人生总是响着长鸣的汽笛声,总有一串串或深或浅的足迹。

另一件是一场童话般浪漫又凄美的爱情。

她曾经说过:爱上一个人的时候,总会有点害怕,怕得到他;怕失掉他。 认识荷西想必是三毛一生最幸福的事,但认识荷西也让三毛遭遇了人生最害怕的事。

荷西给了她生命中最珍贵的六年,给了她想要的爱情。然而,幸福于她却像流沙,难以把握,却易于流逝。她和他的爱情,像沙漠中盛开的牡丹,曾让多少人羡慕、嫉妒甚至是愤恨。

然而美丽的在一起,却难有一个完美的结局。他们也曾多次幻想过老得不能动弹牵手赴死的情景。然而最终,他们仅能以荷西痛彻心扉的悲痛做最后的诀别。

或许这就是宿命,再坚强的生命都斗不过强悍的宿命,三毛也不例外,所以她用灵魂哭泣,用灵魂抗争。最终她选择继续流浪,做一个不被一切红尘世事牵绊的追梦人。

离开,到另外一个绝对自由的世界,做自己灵魂的主人,追随自己的所爱。

三毛的死,远比三毛的生要轰动一时。当三毛的死讯传出,很多三毛发烧友几乎不能接受这样的现实。三毛,三毛,这怎么可能?

然而真正懂得三毛的人,一定会懂,这又怎么不可能?

三毛一生曾有过三次自杀的经历。

第一次,她十三岁,未经花季。第二次,她二十六岁。第三次,她四十八岁。她为何如此执著地要选择自杀?或许只有她自己的回答才是最好的解说。

她曾经赌气说:"我要活着,看看上帝还有什么难题要我做。"然而后来,她又说:"如果我死了,人生就考不倒我。"这或许就是答案,或许只是一个说辞。

三毛,一个永远的追梦人,一个从来不安常理出牌的女子。

在很小的时候,当她看到树上的苹果会问:苹果挂在树上,会不会很痛苦。

她用如此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尽世事繁华悲欢离合,却最终做了个过客。她带走了自由的灵魂,留给了我们一串密码。

三毛的故事,无需杜撰,不必虚构,就足够精彩纷呈。本书以空灵绝美的文字,从一个蓝颜知己的角度来解读三毛,展现三毛且行且爱的一生。三毛留给了我们太多的谜团:少女的雨季心事,波澜壮阔的流浪人生,奋不顾身的绝世之恋,于滚滚红尘中不羁的灵魂,在阳光与死寂的两个对立的精神层面上的挣扎,最终选择自杀的缘由是非等等,通过阅读,也许你都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最后,让我们以罗大佑为三毛做的一首《追梦人》追思永远的三毛:

让青春吹动了你的长发让它牵引你的梦

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你的笑容

红红心中蓝蓝的天是个生命的开始

痴情笑我凡俗的人世终难解的关怀 ……


图片来自淘宝:鸿蒙诚品网上书城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人的撒哈拉:三毛传》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