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金钱和孩子》——宏观了解教育

——从经济学角度阐述直升机父母为什么越来越多

直升机父母→密集型教育→全球性 ?

核心原因:经济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收入不平等在大量国家出现,收入不平等开始加剧,人们发现教育回报率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教养方式出现很大变化。

三种主要教养方式:

1、专断式(强权、呵斥;专断式母亲通常会对教育产生积极影响,但专断型父亲则会降低孩子教育程度,因为母亲更多严格要求孩子与学业相关的事情,而父亲更多的让孩子服从父母。大吼大叫的父亲容易让孩子叛逆,离家出走,产生暴力情绪和行为,时刻紧盯着孩子的母亲更多让孩子成为不爱吭声的学霸eg:《小欢喜》中英子的妈妈)

2、放任型(≠忽视型)

3、权威型(通过说理塑造价值观,效果最好,但对父母素质要求较高;在控制其他因素前提下,拥有母亲权威型教育的孩子比不拥有…的孩子平均多接受8个月的教育)

不同养育方式对比:

学术成绩的影响:在某国际考试中,密集型教育比松散型、放任性教育高出20分(德国,比利时除外)

完成大学指标排列:权威型>放任型>专断型>忽略型

底层家庭跃迁:专断型>不参与型(在权威型办不到时,专断型好过不参与型)

两种关心孩子方式的驱动:

利他主义(与孩子共情)

父爱主义(“我这样做是为你好”)

全球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因素:

1、蓝领阶层收入与社会教育焦虑程度相关(eg:现阶段日本只有34%认为勤奋很重要,而中国达90%)

2、地位和社会关系(eg:欧洲贵族学习骑马、跳舞、礼仪)

3、社会安全与否(eg:美国10岁小孩单独走在路上,警察会管,像欧洲普遍状态放松)

4、父母是否与孩子长期居住在一起(如红楼梦家族,这种情况往往是专断式家庭)

不同国家育儿价值观:

勤奋:中国、美国、法国、西班牙

认同勤奋更为重要的国家一般基尼系数高,基尼系数代表国家贫富差距,系数越高,差距越大

想象力:北欧 (北欧学校都差不多,没有名牌学校的说法,所以家长教育焦虑程度低)

独立性:北欧、日本

荷兰:放松 “正常点,已经够疯狂了”

瑞典:户外教学偏多 “让孩子成为孩子”

德国、瑞士:相对宽松,瑞士也有高考

英国、美国:趋于密集型教育

中国:密集教养常态化

日本:独立、平等  “让可爱的孩子踏上旅途吧”

法国、西班牙:专断型,体罚是常态(传统天主教国家,考试制度严格)

收入不平等提高→放任性比例下降,权威型比例升高;

密集型教育费用变得越来越高昂(有钱人不断拉高成本,工薪阶层跟不上)→代际受教育水平的延续性变得明显

中国农村家庭教育无力的原因:

1、精神意识:蓝领普遍从小到大认为“听话”最为重要,因为他们从小到工作,都是因为“听话”获得肯定,所以在对待自己孩子时,也要求“听话”,也不愿意用权威型的方式去倾听孩子的意见,因为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时,往往就是他们口中的“不听话”。

2、经济:父母面临的经济约束,没有时间与金钱。

3、除家庭以外孩子的成长环境:学校与居住环境的划分只能让同一类孩子成为同伴。


芬兰教育优势:

老师资格高,有高学历要求,教师标准化高,老师地位高;全国统一教学大纲,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不多,竞争压力小,教育氛围轻松,福利待遇高…

瑞典教育:

数据分析学生成绩大幅下降←瑞典与芬兰区别在于教师的社会地位和满意度低←国家学习好的人不愿意当老师,学校聘请好老师难←教育代金券(半市场化方式,市场机制推动独立学校迎合玩乐的需求,而非激励其对卓越的学术追求。教育不再是教育,而是迎合。)

商业和教育的本质区别 :

商业是满足和迎合;教育是改变

思考:当下培训机构如何权衡市场化的教育?

法国:垂直型教育:老师与孩子的关系更重要(长大不容易相信别人)而

水平式:学生与学生(长大合作能力更强)

你可能感兴趣的:(《爱,金钱和孩子》——宏观了解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