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美学大师林清玄的禅悟书籍——《平常茶,非常道》,感触颇深,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一种从容不迫的心境,总让人有种云卷云舒,闲庭漫步的人生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公元1802年春,是苏轼被扁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这一天,他邀上好友郊游,途径竹林,本是美景如画,谈笑风生,奈何突遇风雨,狼狈不堪。
这与苏轼的经历如出一辙。人生前半段,有一个学富五车的父亲苏洵,才华横的弟弟苏辙,自己也是才智双全。
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得到了欧阳修、梅晓臣的青睐,在这些名师的称赞下,苏轼声名鹊起,轰动全城,本以为可以一展拳脚,实现抱负,现实却狠狠地打脸,因为与王安石的政见不同,屡屡碰壁,最终因为“乌台诗案”的牵连,被贬他乡。
看着雨川竹林,听着淅淅沥沥,感慨万分,他曾因为被贬而郁闷的心,在这场雨里豁然开朗,倍感轻松,即使仕途坎坷,那又怎样呢?苏轼看着逃窜躲雨的朋友,突然笑起来,徐步前行,仿佛在说:来吧,我已经泰然处之,欣赏这份美景
像这样一位天之骄子,旷世奇才,怎么也落得颠肺流离的下场?
这样的人少吗?不少。
“长太息以掩涕兮”的屈原,“天街小雨润如酥”的韩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谭嗣同
古往今来,比比皆是。
这世道,事与愿违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或是踌躇满志,或是来者不可追,总会因为这样或者那样的挫折而苦恼,能沉重从容面对生活的人,都活成了自己心中的信仰。
火车未到时,不妨拿起书本细细品读,耐心等候
火车错站时,不妨赞美窗外风景,带着好心情回归
以一颗淡定且平和的心,面对所有可知的、未知的事,到哪里都是“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
“天若有情天亦老”这句诗,出自于唐代诗人李贺的《金铜仙人辞汉歌》,号称千古绝对,迄今为止,唯有一人对出下半句,那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所写的《七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当代也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在名诗鉴赏时脱口而出:“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这位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女子,就是董卿。
董卿给人的感觉一向是大气优雅,谈吐如兰,在各种场合都能够游刃有余,其实,她也出过差错。
相声《五官新说》就是一个比较明显的例子,在报幕时,误把马东先生和马季先生的父子关系搞反。意识到错误的董卿接受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指责和谩骂,没有推辞,没有辩解,诚恳且坦然的向两位先生和观众们道歉,她将这个失误当做一个教训,此后更加严格的约束自己。
很少有人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能这样的坦然处之,从容应对。
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
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我们都在面临不同的抉择,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舟,这是一种从容的力量,引导一步步前行,一步步优于过去的自己。
行云流水,舟过千山
每次看竹筏上的老翁打渔,摇动竹篙的动作轻盈悠然,正是这样不急不慢的状态,给人一种怡然自得的印象,总觉得他们已经超脱了世俗烦恼,建造一座自己的世外桃源。
“为什么要把竹篙划得这么慢呢”,有一次我总算忍不住去问一位老 爷爷,“划得快效率不是更高吗,可以节省时间?”
“划得慢的好处比你想象中要多得多,”老爷爷说,“竹篙轻轻放进水里,能减小对河水的搅动,鱼儿就不会被吓跑,行舟要如行云,一个劲的赶,速度不一定会快,借助水流和风向,往往事半功倍。”
“反之用力过猛,也许会翻船,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况且,你不觉得岸边的风景很美吗,赶什么速度呢?”
岸边的风景的确很美,或许是我们忙于赶路而忽视了它们
我们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想到的永远都是得到结果,忽略了过程的享受,有时急功近利,适得其反,把自己陷入泥潭不能脱身。
从容是道,是风雨洗礼过的馨香,不急不躁,天人开悟。
从容是兰,是血液养出来的幽静,致远坦然。
从容是慢,是丛岁月里熬出来的蜜糖,是面对生活和琐事步定神闲。
人在草木间,不如吃茶去
魏兰《浙案纪略原序》说:当其临事之时,从容不迫,颜色不变,尤非庸常之辈所能及。
人生如茶,百味交集。
我们常常忽略了,平淡是本色,苦涩是历程。
大千世界,我们能在浮浮沉沉中寻得一份静谧,一份属于自己的慢生活态度。学会不断地与自己独处、对话。
我们要在一件一件棘手的事情里,不断忍耐坏情绪,不断修炼自己,不断学习拥有从容的力量,如茶遇水,从最初的白色到浑厚积淀,从无色无味到回味无穷。
(转载请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