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层次递增递减效应

1943年,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Maslow)发表了他影响巨大的论文《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该理论用模型来描述,经常被描述为一个金字塔模型。塔基是人类最基本的需求:生存的必需品(例如氧气、食物、H2O)和安全的必需品(如警察、法规及社会和谐)。再上一个需求层次则是爱的需求及归属感的需求。再其上一个需求层次为成长的愿望——希望能够实现个人目标、掌握新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达成成就,得到他人及社会的承认,获得奖励,鼓励,晋升的机会。金字塔的顶端,最上面一个层次的需求是马斯洛所谓的“自我实现”——通过追求道德、理想和创造性本身而获得自我完善。

    马斯洛认为,所以需求当中,安全和生存是最重要、最基本的目标,至少在我们的选项有限和力所不能及的时候。

    我们的需求层次随着我们慢慢的长大,随着我们越来越有能力,也在慢慢的提高。大约在45~50岁左右,大部分人都已达到了人生巅峰——所谓的“自我实现。随着人们年龄的增加,伴随而来的各种诸如记忆力减退、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视力下降的问题接踵而至,人们会根据自己的能力来降低自己的目标,我们在这个时候会追求比自我实现更低一等级的目标。当然了,每个人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不一样,有的人可能达不到自我实现这一高度。刚这类人随着年龄的越来越大,他们也会追求比当前需求更低一层次的目标,依次类推,我们每个人都会回到原点,去追求生理需求。人的整个一生,从出生再到中年再到老年,我们的需求层次也会发生抛物线似的变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的需要——尊重需求——自我实现——尊重需求——爱的需要——安全需求——生理需求的过程。

    这样就会出现一种局面,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们的追求被迫降低,这种行为变化是被强加于老年人的,老年人特别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但是又得必须面对,但是这并不能真正反映出他们内心的真正的愿望和要求。他们不得不缩小活动的范围,是因为身体抵抗力的下降以及他们认知衰退的限制,导致他们自己阻碍了他们自己追求曾经拥有过的目标,或者是由于社会仅仅因为他们老了就阻止了他们的追求。他们想反抗,但是又无力反抗,然后只能默默接受——或者,用更加令人伤感的说法,他们已经累了,妥协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如果是正确的,那么就会产生一种现象,缩小生活范围与人们追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实现背道而驰。大多数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快乐程度会降低。但是,根据卡斯滕森的研究发现,结果刚好相反——人们随着年龄的增加并没有变得不开心,反而是随着年岁增长,快乐程度越发提高了。他们比年轻的时候焦虑更少、压抑感降低和很少有愤怒的情况出现。

    如果在年龄增长过程中,我们从在意实现人生目标、拥有和得到更多的东西转而懂得欣赏每一个人,懂得发现日常生活中的小幸福,拥有更加愉快的心情和更加亲密的关系,如果我们发现这一系列更具满足感,那么,为什么我们要等这么久才去做?为什么我们要等到老了才去做?生活就跟学习一样,也是一种技能。老年的平静和智慧是在时间历程中实现的,并非一蹴而就!

  人们对疾病和老年的恐惧,并非仅仅是被迫忍受对自己种种能力丧失的恐惧,同样也是对孤独的恐惧。当人类意识到生命的有限,自己大限离自己越来越近之时,他们已经知道了自己已经走向了开始时的地方,于是,他们就不再要求太多。他们不再寻求更多的财富与金钱,不再寻求更多的权力和话语权。他们只要求,在有生之年,在最后的岁月里,在可能的情况下,被允许保留塑造自己在这个世界的生命故事的权利——根据自己的优先顺序作出选择,维持与他人的联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需求层次递增递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