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

孔子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朱熹四书集注说,怒火不升,钱穆新解说,不迁怒于人。无论何者,都是有怒在先,具体后面只是控制罢了。那么怒气如何消化呢?情绪如何抚平呢?

看来,生气难免,圣人亦然,关键有了怒气之后的处理,能够息怒,就显出水平了。怒气不升,保持程度,不能到了怒不可遏的地步,显得有涵养。那么如何息怒呢?颜回怎么做到的?孔子没说。我想,胸怀与格局,一定起了作用。

现今社会,繁忙纷扰,人会经常情绪失控,怒气冲天时有之,不会息怒,于人于己均有害无益。有些时候是不便于、不能发怒,比如领导批评你,心中有怨气怒火,不便于发泄而已。其实这样是不对的,而应该是息怒,内心没有隐匿,化掉怨气,息下怒火,内心畅然,无窝匿无隐逸。

至于不迁怒于人,就更难能可贵了。怒不能转移,因甲事有怒,不能发泄于乙事,人亦然。

这于今更有意义,部门的领导经常将来之于上面的怒火发泄到下属身上,这种迁移,最low,让人反感,惹人烦。不迁怒于人,关键也在于化解,息怒。

所以,有怒,正常,息怒,关键。

不贰过,有壹过?说明圣人也会犯错误。与常人不同在于不贰过,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才是能力。

细数过往,谁保证自己不贰犯呢?大到关键时刻,小到日程琐事。

能够不贰犯,反映的是什么精神呢?如何做到的?孔子没说,论语没提。我想,有错就改,虚心谦虚的态度最关键。现在很多人,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自以为是,经常在一个地方栽跟头,自我反省较差。

至于不迁怒,不贰过,与好学什么关系,我就一直存在疑问。好学就能够不迁怒不贰过吗?还是好学的态度决定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论语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