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谦先生:所有學習都可以等待,唯有讀經不能等待!

有人说,读经懂不懂啊,我说看你怎么讲。有人说,经典那么深,当然不懂啊,也有道理。但是我说他懂,也有道理。怎么说呢,有人说,经典这么深,那是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是圣人的智慧,我们孩子这么小怎么懂得那么高的学问。这样讲好象有道理。但是我说的他能懂是什么意思?他能懂他现在的懂。就是一个幼儿园的孩子来读经,读论语,读易经,他也能懂。他怎么能懂呢,他能够懂天地的道理吗?不是。他能懂幼稚园的孩子应该懂的道理。怎么懂的呢?他自然会懂。那如果再问,他这么小自然会懂?呵,问这么多我自然会很生气,我说,你回去看你的孩子是活的还是死的,活的就懂。(笑)你要相信这是生命啊,我们人是活的啊!一个孩子读易经不要说他要全部了解易经才叫懂啊!他至少读经易经之后,认了几百个字也是他的收获嘛,所以你不要认为他都不懂。其实有些智慧是讲不出来的,他还不会讲出来,而且他现在这么小,能够懂那么多智慧,这是不可能的,而且他知道了还不要用,他懂了有什么意义? 所以刚好就适合人生的发展,所以现在该吸收就给他吸收,老天安排我们人类能够吸收的时候啊,有一种能力叫做酝酿的能力。什么叫酝酿?象酒,酒糟,封起来,然后在里面发酵,它怎么发酵的,到现在科学家还不能够了解,你分析不出来它是怎么发酵的,这叫酝酿。你如果不封起来放一段时间,他酝酿不成熟,那你封得越久呢?它越香。老天爷安排我们人生也是这样一个历程。刚刚好,最合道理。

你看,一个小孩子,他的生活被保护,他不需要面对很复杂的世界问题,他是一个纯真无暇的生命。而现在老天爷给他很高的吸收能力,看到什么都吸收,吸收就放着,等于是他的耳朵象录音机,他的眼睛象照相机,吸收就放着,放着不只是放着,不是死的东西放在那里啊,假如这个东西本来是死的,它放在生命里面也是死的,但是假如这个东西是活的,它放在它生命里面,它会活得象酵母一样会发作的。那么经典是活的,他慢慢酝酿慢慢酝酿,他现在这么小,刚好他所发出来的能力啊,刚好小小的能力,而这个小小的能力就可以应付他现在幼儿园的生活,乃至于比一般的孩子去学幼儿园的功课,还要更精明更聪明,还要更能够对付他的生活。所以他现在就很好,你几乎不需要讲易经给他听,你讲给他听也没有用,因为你刚刚讲的一定是高深的道理嘛,然后他自己会从他读的经典里面,能够酝酿出他现在所要用的东西,而且往往超乎他现在的年龄的能力,你要这样想啊!

所以你不要烦恼他现在懂不懂的问题,到了长大十几岁了,他那时候已经酝酿了七八年了,他所发出来的能力啊,就可以应付他十几岁那时候的世界,他的生活,而且应付得比普通人还要好,当然长大等到他二十岁三十岁五十岁,每一个年龄,他以前所读的东西,就渐渐地酝酿成熟,就渐渐地能够提供他很大的能力,而他只要读过一遍,所以这是最划算的一种投资。 你趁这个时候他吸收很容易就让他吸收,吸收就放在他肚子里面,我们的生命就替我们工作,诶,这不是很容易吗?这不是我们生命替我们工作,这是老天替我们工作,所以我们只要尽人的能力,尽小小的能力,我们就把这个经典灌输在他的生命当中,这个经典就陪着他的生命过一辈子,每年都有它的新的意思产生,刚好适合他的年龄跟他的身份地位。

谚语云:“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人所提倡的老实大量读经,是为了拔高人生的意境而设,此乃世间最难成就的学问,而其教学可能也是世间最难为的教学。

有志读经教学者,宜“逆势”而为,用最大的诚意,鼓之舞之,以尽其神。若没有善巧之法,亦宜咬紧牙根,尽量苦撑,多读一句是一句,多读一本是一本,直到提不住了,压不下了,才不得已放开一下。切勿于尚未尽其所能之时,就轻言要变化要开讲,以“维持”学生的兴致。

其实,注重“兴致”的结果,提早“开发聪明”的结果,往往是滋长了学生追求广度的习性,而阻碍了学生向道的高度。胡适之提早开讲又提早阅读,便是一个警惕。

講一句最聳人聽聞的話,就是,所有學習都可以忽略,唯獨讀經不能忽略。所有學習都可以等待,唯有讀經不能等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季谦先生:所有學習都可以等待,唯有讀經不能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