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图片发自App

不知道现在的父母能否理解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总会有“一亿个为什么”,针对这样不停跟前跟后和你说为什么的孩子,您又是怎么想的呢?是否因自己原有知识的局限而草草来一句:哪有那么多为什么呢?还是真正的思考您的回答方式能否满足孩子求知欲的基础上再来启发引导下一个问题的承现呢?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的心智模式也不断进化,总会有一些出奇不意的问题令家长措手不及,仿佛我们需要随时变成一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参悟众生的父母。

总之不能让自己家孩子抛来问题时一无所知,这时需要我们做家长的时刻要保持学习的觉知力,我们不需要时刻都会解答问题,但也要有接得住会的或不会的能力。

那么怎么才能做到呢?

首先,作为父母的我们知识经验的丰富性比孩童高,概括水平也相对较高,所以对一些问题的情境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将知识经验迁移到解决新问题的情境中去,促使问题的解决,这就需要家长有正迁移的能力。

小孩子是以具体直观事物为主导的,所以让家长学会原型启发真的很重要。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作为原型的事物或现象多种多样,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之中。这需要家长有善于发掘和创造性的“眼”。来随时随地去利用原型启发孩子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答案。

此外我们还要注意解决孩子问题时避免思维定势或是功能固着。以不变应万变的思维定势的方法容易让孩子内化成一种解题思路。我们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它方面可能的功能,这是人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但功能固着影响人的思维,不利于新假设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从而影响孩子思维的流畅性和创造性的产生与发展。

这就在一次次解决孩子问题过程中抺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觉知自己的情绪与对解决问题的动机,对解决问题的效率会大大提高,如果自己对求知欲是非常排斥的或是非常激进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当然也有的父母也处于不是不想解决但又解决不了的状态时,我们就可以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或许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的办法。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酝酿效应,在酝酿期间,个体虽在意识上终止了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但其思维过程并没有完全终止,而仍然在潜意识中断断续续地进行着。通过酝酿,最近的记忆和已有的记忆被整合在一起,弱化了心理定势的效应,并容易激活比较遥远的思维线索,因而容易重建新的事物,产生对问题的新看法,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啦!

说了这么多,思维的万花筒还会有很多面期待更多的家长们参与讨论和发表见解。让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茁壮成长吧,等它开花结果撞击出更多的新时代产物!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