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写的一个故事。
白孔雀
五台山是文舒菩萨的道场,由东西南北中五大高峰组成,据说代表的是文殊菩萨的五大智慧。有位苦德大师居住于此,据说他参禅三十年,已经参透生死,修得“天眼通”,能洞察未来和过去世,有知悉俗世人情的道行。苦德大师深居简出,无心尘世,行踪不定,很少人能有缘见到他。
这天有对中年夫妇来到五台山,求见苦德大师。这男的长相文弱,文质彬彬,女的漂亮文静,气质优雅,两人也确实是璧玉佳人。两人在五台山一路打听,一路寻找,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苦德大师在山里的住处,可是却没有见到大师,不知大师哪里去了。两人不死心,继续在山里寻找。尽管是深秋时节,可是这五台山到了晚上已经冷的犹如寒冬,可怜这对夫妇苦苦寻找,依然连半点眉目都没有。
到了第三天,大师依然毫无踪迹。两人都准备放弃了,不过难得来五台山一趟,索性好好游览一下这人间仙境,再打道回府。
深秋的五台山,山叶正红,秋果满枝,溪流淙淙,山坳间古寺林立,胜迹遍布。听得见钟声悠扬,鼓声齐整。偶见身着穿红衣的僧人在山路上走动,若不是心中有事,恍惚间仿佛就是超脱人间烟火的仙境圣地。
这对夫妇正在山间走着,妇人突然想起来上次问路的时候听人说这里有个地方,有康熙皇帝的御笔石刻,提出来去看看。男的携了妇人要去看这石刻,下了山间小道,涉过一条小溪,又爬上一条小道。在路的另一端,看见一僧人正朝这边走来,须发皆白,灰袍舞动,步履轻健。两人在山间几日,见过不少僧人,可是这位僧人却让他们惊为天人。
夫妇感觉这位僧人神态不凡,也必是一位得道的世外高人,心中想到要是能从这位大师能解答自己的困惑,即使这次没有见到苦德大师,也不枉在山中这三日苦苦寻找。于是就走上前去双手合十,行了个礼。
大师道:“两位施主来到这荒山野岭,不知所谓何事?”
两人一愣,四目相对,心中一惊。顿了顿,男的开了口:“我们来这里,就是想找苦德大师,在下有诸多烦恼事,想求大师开脱,奈何我俩福薄,在这山里找了三天,还是无缘得见。”
僧人道:“原来是这样,诸多烦恼,皆因因果,摆脱烦恼,还需看得开,放得下。前面不远就是我落脚的地方,两位要是不嫌弃,就到那里歇歇。”
这对夫妇就跟着僧人前行,来到一座古寺之中,入座之后,僧人拿出两枚野梨给两人解渴。梨不大,味道却是极其甜美。
夫妇两人与这僧人攀谈,僧人话不多,更多的时候只是颔首微笑不语。
夫妇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就向僧人道出了心中的困惑。
原来这对夫妇两家是世交,两人青梅竹马,感情极好,等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纪,两人就奉了父母之命,结为夫妻。可是结婚之后两人才发现原来两人的性格不合适,男人性格文弱,女的性格刚强,两人常为生活中的琐事吵得不可开交,好几次两人都想着要离婚,可是总是遇到各种阻碍,这婚离了好几次还就是离不了。
这次两人又因为在做生意时的分歧吵得不可开交,两人铁了心又要离婚,可是又没离成。夫妇两人都是知识分子,感觉这事简直不可思议,二十年来,两人争吵不断,可是等到要分手的时候心中还是舍不得,每次还都遇到各种阻碍。后来夫妇两人听说苦德大师道行高深,就来到五台山求助。
僧人听了夫妇两人的叙述,微微一笑,说道:“我先给你们讲几个故事,也许你们听了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僧人就讲到:
“古人常用“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来讲人情淡薄。从前在一座大山里住着一户人家,可惜家庭贫困,自然也没有太多的远房亲戚。家里有一个小男孩,十来岁。为了生火做饭的柴火,小男孩每天都要一个人到山上去砍柴。小孩贪玩,可是在这大山里也没什么玩伴,好在山里玩物很多,虽然无聊倒也不是无趣。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小男孩一天天长大,日子单调重复,没有丝毫改变。
很偶然的一次机会小男孩发现在山上住着一只白孔雀。小男孩从来没有见过孔雀,感到很好奇,就经常去偷偷的看孔雀。刚开始,孔雀对小男孩心存戒意,处处防备。不过日子久了,孔雀也不再害怕小男孩,慢慢习惯了小男孩的存在,小男孩对白孔雀也越来越熟悉,不再那么好奇陌生。
后来的日子里,孔雀成了小男孩最好的玩伴儿。当小男孩在干活儿的时候,孔雀就在小男孩旁边悠闲地散步。当小男孩干完了自己的活儿,就坐下来看孔雀跳舞。无忧无虑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时光荏苒,小男孩长成了孔武有力的男青年,孔雀日渐衰老,就像垂暮的妇人。
平静的日子背后也有风雨。这一天,一如往常,男青年在田里干农活,孔雀就在他前边不远的树下休息。这时,从山上突然窜出一只豹子,要来吃孔雀。惊慌失措的孔雀连声尖叫,男青年一见此景,挥起锄头奋不顾身地冲了上去,把白孔雀救了下来。豹子岂肯善罢甘休,又向男青年冲了过去,男青年身强力壮,几个回合下来,豹子竟然被他打死了。
经过了这件事,孔雀对男青年越发依赖。它对男青年简直就是形影不离,再也不能离开半步。
在白孔雀死后,因为男青年对它有救命之恩,它对男青年有爱慕之心,因此转世做了一名妇人,要来报答男青年的恩情。而前世的男青年胎做了和前世一样的农夫,在田里辛苦劳作。妇人自然与男青年结为夫妇,日子贫困艰辛,勉强维继。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又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妇人操持家务,家里家外样样操心,每当遇到分歧,两人免不了争吵斗嘴。妇人脾气暴虐,毫无宽容忍让之心。遇到手头拮据,妇人动辄指责男青年没本事,不能让她过上像样的生活,还连累家人孩子。男青年也是心中窝火,无奈自己理短,敢怒不敢言,百般忍让,日子苦不堪言。
这对夫妇有个邻居,是一老妇,平时没事总是东家长,西家短。对于农妇更是如此,无中生有添油加醋,挑拨离间,使得男青年痛不欲生,常有轻生之念。两人于冥冥之中结为夫妇,实属不易,那是因为前世爱慕之情太深。而结为夫妻两人生活的并不快乐,除了前世福报太少,还有就是妇人毫无容人之心,才使得男人由爱生恨。这夫妇一生穷困潦倒,辛苦不堪。
又有一挑夫,这挑夫靠给别人挑物维生,风里来雨里去终日劳作,日子还是贫困至极食不果腹。好在家有贤妻,俗话说:家有贤妻夫在外不遭横祸。他妻子勤俭持家,里外操持,才使得日子得以维继。有一次,这挑夫受人雇佣,要挑一批很贵重的货物到外地。因为酬劳很高,这挑夫就答应了这件事。有一天当这挑夫挑着重担在山间行走,突然从山上窜出一头饿狼一下子把挑夫扑倒在地,朝着喉咙就咬了下去。碰巧这时另一名同伴赶到,举起扁担就向这头狼打去。狼受惊逃走,才将他救下。万幸挑夫只是喉咙被狼咬破了,生命并无大碍。等到伤好以后,还是在喉咙上留下了很深的咬痕。直到挑夫死去,印记都清晰可辨。挑夫逢此大难不死,心存侥幸。货物送到以后,挑夫挣到不少钱,加上妻子聪慧节俭,慢慢做起小生意,从此日子渐渐好转。不过逢此大难,挑夫感悟人生苦短,生命无常,福祸难料,因此变得古道热肠,助人仗义,被邻里乡亲所爱戴。
又西域有一国名姚秦国,其国有一王子。聪明无比,人称大智王子。王子年幼,性贪玩。常携内侍戏于闹市,喜欢与集市上的小孩子玩耍,国王屡次禁止,也没能改变他这喜好,这西域国是个小国,还没古时的一个诸侯国大,也不像古中国那样等级森严,国王也就对小王子是听之任之,只是一再告诫大智王子,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欺负别的小孩子,这小王子虽然调皮,毕竟是小孩,也不觉得自己有什么特殊,就是十足贪玩。
小王子在集市上喜欢与别的小孩子做买卖东西的游戏,每次他都能赢别的小孩子好多东西。小王子出生王族,珍贵稀有的东西经常见到,对这些小玩意儿就不是很在乎,每次在游戏结束了,他就把赢来的东西分给小孩子们。小孩子们也都喜欢跟他玩耍。
在这集市上有一家丝绸店,丝绸在西域是珍惜之物,丝绸店的老板也是个富翁。这店主有一女,由于耳濡目染,对生意之道也是熟门熟路,每次做游戏她都是小王子的对手,有好几次她都赢了小王子好些东西,使小王子十分懊恼。这一天,她又和小王子做同样的游戏,结果赢了小王子好些东西,小王子不服气,两人开始争执。别人都对小王子毕恭毕敬,只有这店主之女据理力争,不依不饶。
小王子恼羞成怒,从地上捡起一个石子就朝小女孩砸去,刚好把小女孩的眉毛处砸破了,小王子知道自己闯了祸,跑回王宫好长时间不敢出来玩,等到伤好了,在小女孩的眉毛处留下了一个很深的疤痕。女孩爱美,一直觉得这个疤痕丑陋。为了不让人嘲笑,小女孩都不抬头看人。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先王去世,小王子长大成人登基做了国王。新国王在新婚之夜,发现王后一直低着头,就问她原因,王后就讲了自己小时候被一个小男孩砸伤的事,小王子突然想起来原来这是自己闯的祸,,只是没想到给被别人的伤害这么大,心里万分愧疚,于是下令再不纳妃,和王后相守到老,国王和王后都聪敏正直,其国太平繁荣,后来成为西域一个强盛的国家。
民国年间,江南古镇有一位教书先生。博学多识,学贯中西,虽然满腹经纶,但是淡薄名利,不求仕途发达。娶妻孔氏,也是世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夫妇两人夫唱妇随,琴弦相和,其乐融融。”
苦德大师讲完故事,天色已晚。夫妇两人满脸困惑,十分不解: “大师,这几个故事跟我俩的烦恼有什么关系?还请大师明示。”
大师笑了笑:“两人能有缘在一起,就像孔雀和小男孩,是因为相爱,但是不能彼此谅解,两个人在一起就会厌烦,要宽容对方,就像挑夫和他的妻子那样,要忠于家庭,就像大智国王和王后那样, 要能坚守平淡,就要像教书先生和他的爱人那样。”夫妇两人有些失望:“这些道理,大家都懂,可是生活不是爱情小说,要做到这些太难了。”
大师摇了摇头:“不难,这几个故事,我讲的不是别人,正是你夫妇二人的前世。前世能做到的,今生也不难做到。”大师说完,飘然离去。夫妻两人夜宿古寺,只听流水潺潺,钟声悠悠。两人思索大师的话,只觉心中愧疚。
第二天两人临行前,准备向大师告别,寺里的人说大师出去了,向别人打听大师的法讳,人家都说那就是苦德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