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读书史

我出生的时候,家里因为病人欠生产队很多债务,两位哥哥还在读书。刚刚初中毕业的大姐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主动请缨到离家10公里外的李套农场工作。母亲是村里的会计,白天忙着照顾我,晚上给村里生产队算账。每天累得筋疲力尽。所以我不到五周岁就被送往当时村里的育红班。被邻居家的一位大姐般的老师照看。当时喜欢看的书就是村里孩子们争相传阅的小人书《西游记》、《三国演义》、《杨门女将》等,懵懵懂懂也不知道当时幼小的自己能懂多少。当时印象最深的就是村里每年冬天唱大戏,一向喜善歌舞的大姐每次都是村里戏团的顶梁柱。我也跟着依依呀呀的瞎唱,脑子里现存的就是《小姑贤》、《四郎探母》《王汉喜借年》、《白毛女》、《红灯记》、《四郎探母》、《智取威虎山》等等。母亲说我学的“天不怕”学的最像。因为父亲的老家菏泽与河南临近,受父亲的影响,耳熟能详的豫剧片段《樊梨花》、《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等等。众多巾帼英雄填满了我的小脑袋。

那时候,除了小人书,即使在育红班也没有称为“书”的东西。因为自己年龄小,学知识太慢,一个月才学会一个“大”字。所以在育红班多呆了一年。

上小学后,除了发的课本以外。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济南工作的小哥给我带回来的《张海迪传奇》和《潘金莲前传》。这仅有的两本书我看了无数遍。因此我也学着像张海迪一样给家人按摩,尤其是母亲,自我记事起,她身体一直不好,给母亲当按摩师首当其冲。乃至于我喜欢给我身边身体不适的家人、同事、朋友做按摩也是受了这本书的影响。至于《潘金莲前传》,则是在多年后看到一部于正的电视剧《锁清秋》,简直就是《潘金莲前传》的翻版.正是《潘金莲前传》让我看到和《水浒传》中完全不一样的潘金莲,让我意识到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有前因后果的,不可凭一而论。除此之外的阅读经历就很模糊了!陆陆续续辗转反侧从别人手中也传阅相当多的童话故事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无从查询。

当时我所在的焦桥镇一共有四所联中外加一所重点中学---焦桥初中。因为自己贪玩更因为我的那些老师们有很多时候忙着自己家里的生意竟常常忘了给我们放学的缘故,我们统统都去了当时的道口联中。在这个学校,大部分是民办教师,很多有第二职业甚至第三职业。像我的英语老师在教书的同时还在家里搞摄影、编织、安装门窗玻璃等,不一而足。我们班的英语三年来没有一个及格的。好在很幸运的遇上班主任高老师是学校为数不多的公办老师。在他的引导下我爱上了写作!尝试着写童话、写小说。每每被他当做范文在班里读给孩子们听。印象最深的是他推荐了一本《唐诗三百首》我用了攒了半年的零花钱五元钱买了下来。结果兴冲冲的拿回家。被因花钱过多心疼之极的母亲撕了个粉碎,并把我打了个遍体鳞伤,连衣服都在撕扯中变成碎条条。我印象很深,她说你的语文成绩只有得满分才能买新书。课本都读不好,还浪费钱!这件事给了我深深的教训!因为到现在大大小小的考试无数次我的语文从来没有得过满分!自然也没有主动买书的资格。在初中除课本外看得最多的是《雷锋日记》。那时候,党中央刚刚开始号召学习《雷锋同志》。我们都是自己先做好事,然后写成稿子在学校宣传喇叭里大声宣读,无名英雄做好事,高老师很是认同!总的来说初中的读书相对也是比较贫乏的!

高中没考上,去的职业中专。遇到博览群书的杨连章、王霞、王爱敏等老师。很幸运的是他们同样喜欢我的文章,常常当做范文。同时还在当时的少年报上发表过一篇《夜奔》。这给了我很大的信心,王霞老师引导我发稿,但是后来发稿都要给编辑部推卖书籍,此事也就不了了之!因为受母亲的教训不敢再买什么书籍,有的看的就是同学那什么书就看什么书,这段时间看了琼瑶的大约十几本书,例如《窗外》、《一帘幽梦》、《梅花烙》、《水云间》、《梦的衣裳》、《白狐》、《婉君》等等,还有金庸的小说也是这时候知道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雪山飞狐》、《书剑恩仇录》,还有古龙的《绝代双骄》、《武林外史》、《楚留香传奇》等

重点是因为宿舍里有几位看小说高手,受他们的影响就是在超级恶补。看得酣畅淋漓,常常夜里两点都夜不能寐。乃至影响学业。视力模糊。逐渐我发现问题的严重性,读书的同时与小说人物同苦同笑,都不知自己身在何方了!所以高二我悬崖勒马。不敢再看以上书籍,又回到从课本里讨生活的日子!

高三那年,每每教作文的时候,我教的最早,但是每次完不成做到挨罚站的都有我。原因就是我的作文被他们撕了去,只留个空本子。我只好再写!而此时我要感谢他们,正因为我反复的练习写作!才在高考中语文获得高分,从而拿下大学的入学通知书!感谢当年的撕我作文的同学们!

在山东建筑工程学院读书时,当时在校学生有五千余人,有一个硕大的图书馆。如今读书才真正进入正常轨道。我如饥似渴的读了很多书。印象比较深的是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很有当时很盛行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凭着对路遥文字的喜爱,又读了他的中篇小说《人生》等。读得最多的是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学校图书馆的没读够,迟早要还的。冒着被母亲打的危险,偷偷买了一本,都几乎翻烂了。如今自己当了母亲又给孩子买了本新的。当然还读了大量的外国小说例如《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呼啸山庄》、《简爱》,《茶花女》、《基督山伯爵》《红与黑》、《复活》等等。几乎除了上学的其他时间都是用来跑步和读书。但是很不过瘾,我偷偷报了一份报纸上得来的一个文学大专招生启事。报了一个文学大专班,并从姐姐那里借了200元钱。买来《古代文学作品选》、《简明中国现代文学》、《外国诗歌名篇选读》等等。没想到又被母亲知道了又是一顿狠批,结果只读了一年。文学梦就此搁置!后来忙着毕业论文、毕业考试、找工作。读书也就放下啦。

大学毕业以后,被县教育局分到少时一直梦想的焦桥初中任教。分别担任过初一、初二、初三的班主任整十年,教书整整十八年。因为自己学的是建筑专业,大部分是《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机构》、《测量》、《土力学》、《施工》、《三大力学》、《房屋绘制》《房屋预算》等等。好像与初中担任的数学教学与班主任工作大相径庭。所以也计划着多读一些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每每学期初,学校都组织学习魏书生。故而研究了《班主任工作漫谈》很古老的一本。学校还轰轰烈烈的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在学期初进行级部演讲。当时每天忙于上课、会议、批作业、备课。竟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投入的读书。尽管也订阅了像《演讲与口才》、《班主任之友》、《数学教研》、《中小学数学研究》等杂志,但是真正看进去的寥寥无几。直到2012年我随学校领导到市里去听了一个叫做《心语》的报告,认识了心语的发起人郑立平老师,加入了心语QQ群。

在班主任之友论坛成立自己的专题《只要思考,就有所得;只要敢写,就有进步》三年坚持下来,写随笔约四十万字,读书分别有李镇西系列《做最好的老师》、《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每个老师都是故事》。魏书生系列《班主任工作漫谈》、《种好心田》、王晓春的《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林格的《教育是无用的》、《青年教师成长之旅》、吴非得《不跪者教书》、宋洪昌的《人师的境界》、郑立平老师主编的如《为师之鉴》、《把班级还给学生》、《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优秀教师成长之道》等等,三年发表文章十余篇。分别发表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收获颇丰。但是很遗憾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关键还是自身原因,并没有坚持下去。很是遗憾。

2016、2017学年度还有幸调到梁邹小学。短短的两年自己多年来对自己专业的怠惰一览无余。自己的写作优势荡然无存!二百多名教师人才济济。明显的感到自己专业素养急需提高。近两年恶补了很多家教书籍,例如陆惠萍的《好父母决定孩子的一生》、孙云晓的《亲子关系决定孩子一生的幸福密码》、贾容韬的《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尹建莉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等等。以及关于小学教学的任景业老师的《走进孩子的课堂》、《关注孩子的思维》、《分享孩子的智慧》等分享式教育三部曲。和现在正读的罗鸣亮老师的《做一个讲道理的数学老师》。

2017年开始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心理学有所涉及,这半年读了《少有人走的路》四部曲,重读张德芬的《遇见未知的自己》五部曲、《生命的重建》三部曲、《摩西奶奶》三部曲和《不安的时候,坐下来写》两部曲。这一系列的读书让我对生命的价值有了重新的认识。把心静下来,理智客观的对待真正的自己!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阅读史。一路梳理,才发现自己底子里的浅薄。儿童期的贫瘠、少年期的单一,大学期间的饥不择食。和参加工作之后的凌乱、随心所欲。

俱往矣,好在就像郑立平老师说的“年龄不是拒绝成长的借口,惰性才是造成我们平庸的祸首。所以,我们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要享受教育的快乐幸福,就必须认真细致的规划自己,下决心改变自己。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教育者,更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身教重于言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读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