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与现实(二):现实的特性

在前一篇文章中,我讲了自己对现实的理解。我认为,现实本质是我们人类用潜意识和意识过滤选择后的信息。而人类的潜意识和意识如何过滤和选择这些信息,到目前为止心理学家们都还没搞清楚。即使搞清楚,也是需要好几本厚厚的专著才能说明白的事情。但总的原则,过滤机制一定是按照自身生存需要来的。而生存需要中,对信息的真实、全面和准确的要求并不高。这是我们人类的进化机制所决定了的。

说到真实性,养过孩子的人都会发现,小孩子其实分不清童话故事和现实生活的。成人也是一样,杯弓蛇影,邻人偷斧的故事就讲的这种事情。昨天乐视网复牌,据说乐视网的股东人均会亏损15万。乐视网的股东中大多是聪明人。可就是这些聪明人,都被所乐视网描绘的故事所吸引,深陷其中。同样,从信息获取的角度来说,我们也不要求外界的信息是完全真实的,大致是真实的就可以了,细节上的偏差无关紧要。而且越是和自己关系越远,越不在乎偏差。我们不在乎亲戚收入是95万还是105万,说年入百万就很真实。而对自己,这个差距就会计较。

再说全面性。按照香农采样定理,只有当你的采样频率是被采样信息的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才能保证收集的信息是完全无损。也就是说我们收集到的信息完整程度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采集信息的能力;二是信号本身它的简单与快慢。同理,我想到,在读一本书的时候,我们从这本书中能够吸收到多少知识,也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这本书难易程度,越高端的知识越来越理解。二是取决于我们的理解能力,按照采样定理,大概我们的背景知识至少要比书中所表达的内容要丰富一倍,才能完全准确的理解书的内容。当然,这仅仅是个比方。但道理是对的。当然,如果我们的背景知识已经足够,也完全不需要看这本书了。所以我们选择看这本书时,并不可能真正的透彻理解这本书。

最后说准确性。从滤波的角度说,在频谱分布上,和被检测信号频率离的越远的信号越容易被滤除,和被检测信息频率最接近的信号最难除去。用在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也是一样,在多数真话中夹杂一两句假话的这种情况,人最难识别。越是经验丰富的人所告诉我们的信息,越容易把我们引入歧途。

综上所述,我们每个人所接受到的信息其实都具有不真实,不全面,不准确三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很容易让我们做决策的时候,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要在这么多纷繁复杂的信息中选取我们所需要的,并且完整丰富真实地接收到,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如何才能做好呢?很想听听各位读者的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与现实(二):现实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