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35组+陈妮+【202002训练营-W3D1-共鸣+提问法】

【R原文】

- 摘自图书:《会提问才是好销售》

- P.64-65 片段:

下面就这些阶段做一些更详细的说明吧。

第1阶段共鸣“原来如此”(一层)+提问“为什么(这样考虑呢)?”

这样的共鸣让客户产生亲近感,他们会非常开心。之后再面对该销售员提出的问题,也会愿意告知缘由。

第2阶段共鸣“果真这样”(两层)+提问“具体来说呢”

在这样的共鸣中,如果客户感党自己得到了认可和褒奖,就会敞开心扉。之后再面对该销售员提出的问题,

也会愿意做出具体的说明。

第3阶段共鸣“还有这样的经历啊”(三层)+提问“这么说(通过这样的事情,现在有什么想法?)”

这样的共鸣,会让客户喜欢之前这个认可了自己的销售员,会逐渐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之后再面对该销售员提出的问题,就会说出自己的最终意向。

一个话题,至少可以被深入挖掘三次。这也被称为“三次共鸣”,这个时候一定采用将“共鸣”与“提问”相结合

的方式。特别是“共鸣”非常重要。如果能得到三次共鸣,

客户会发自内心地开心,也会和销售员交流更多。


【I】

What:用一个引起“共鸣+提问”的三问法,开启和客户的深入沟通,实现有效提问,跟客户有价值的互动,而不是纠缠在一些空洞肤浅的话题上,加深与客户的关系

How:用一个话题引发客户发自内心的沟通和交流,需要4个步骤:

1.是什么: 提问对方,迄今为止,最令ta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2.为什么: 共鸣(比如“果然”/“这样啊”/“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等)+提问(为什么?)

3.具体说: 共鸣(比如“果然”/“这样啊”/“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等)+提问(具体来说?)

4.现在想: 共鸣(比如“果然”/“这样啊”/“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等)+提问(现在想法/考虑?)

Why:人与人沟通,习惯关注“我应该说些什么”这样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中,如果双方都在想自己该说什么,谈话就容易陷入僵局,难以继续,或者提的问题也不是对方想说的,最终还是无效沟通,话题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的可能,共鸣+提问三问法,可以作为谈话的抓手和方向,聚焦客户的个人情况,比如客户在意的事,性格,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让整个交流深入的推进下去

Where:

适用:想在家庭亲子,亲密关系建立更紧密链接;职场中上下级,同级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销售过程中,全面了解客户情况,走进客户的内心世界,减少隔阂和抗拒感

不适用:本身处于敌对或者紧张的关系,相互间矛盾无法调和的关系


【A1】

过年前,有一位在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咨询年金险,谈话过程中,除了跟专业本身相关的问题,在咨询的后半段,就处于尴尬期,我一直在搜肠刮肚的想,该聊些什么,显得自己比较健谈,又不是去窥探客户的隐私,比如,问:您平常每天有什么爱好啊?答:没什么爱好,炒炒股票,继续问:您都选什么类型的股票啊?答:跟着其他人挑了两个股票,都亏了,就放着了。。。。。对方呢也在努力的想,该问我什么,不至于冷场,于是,咨询就在不断冷场的尬聊中结束了

反思:除了专业以外的“闲聊”真不是我擅长的,整个过程中,不断的在想,我可以说什么,我该说什么,不让空气凝结,不让氛围尴尬,而忘了,该让对方说什么,来加强我们的链接,达到深度沟通的目标,最终我们的话题都流于表面,彼此对谈话的感受都不会很好,如果一开始掌握了“共鸣+提问”三部曲,我们可以就一个话题做深入沟通,那么谈话的质量会提升不少,下一次约见也更容易,谈话更轻松


【A2】

目标:假设明天就要再次与公务员客户见面,做第二轮咨询面谈,就一个话题,设计与客户深入沟通的提问计划

行动:

1.是什么: 提问对方,迄今为止,最令ta印象深刻的一件事 

 ->请问XX先生,迄今为止,最让您印象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呢?

2.为什么: 共鸣(比如“果然”/“这样啊”/“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等)+提问(为什么?)

->是吗?那为什么这件事让您印象如此深刻呢?

3.具体说: 共鸣(比如“果然”/“这样啊”/“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等)+提问(具体来说?)

->其实,您说的这件,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很能理解您的感受,那具体情况是什么样的呢?

4.现在想: 共鸣(比如“果然”/“这样啊”/“我也有类似的经历”等)+提问(现在想法/考虑?)

->这样的啊,这件事已经过去了,现在回过头看这件事,您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呢?

结果:咨询结束,询问客户的感受,哪些地方比较满意,哪些地方还有不足,同时结合自身感受,评判这个方法是否切实可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员+35组+陈妮+【202002训练营-W3D1-共鸣+提问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