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成本和管理学中的成本

成本

每天早上的上班路上,都会在得到上听两个专栏节目,一个是《宁向东的清华管理学课》,另一个是《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经济学和管理学虽属于不同学科,但有些内容却是共通的。近期,两个专栏里都提到了"成本"的话题,分别从经济学和管理学,带给我完全不同的视角。

一、经济学中的成本

经济学中给成本下的定义是: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我们选择了A,放弃了B和C,那么B和C中收益最大的的就是我们的成本。这种观念好理解,但却不好衡量,因为B和C毕竟没有发生,也无法最终衡量其价值。所以在经济学里,也叫做:机会成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处处面临者机会成本,因为我们处处面临者选择。比如两家公司甲和乙,去甲公司,薪水较高,但经常出差。去乙公司,薪水一般,但早九晚五。选择甲公司,我们虽然获得了经济上的收益,但是牺牲了时间的成本,包括跟家人团聚的成本。选择乙公司,个人时间更加自由,但牺牲了经济上的收益。在我看来,这些机会成本无所谓对与错、好与坏,在于我们选择何种生活方式。就如我们不能因为早餐吃了油条豆浆,而悔恨放弃了吃面包牛奶。

另外,经济学里也谈到,你的成本不是由自己决定,而是由别人决定的。你拥有你的生命,但是你的生命是怎么度过的,你的职业是怎么选择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其他人决定的。没办法再做选择的时候,就不存在成本,即:沉默成本不是成本

二、管理学中成本

成本,分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本和会计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学中用到的成本,主要是会计意义上的成本。特别是企业管理活动当中,大家使用的都是会计意义上的成本,而非经济意义上的成本。会计学中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侧重记录和事实,管理会计侧重决策和分析。管理会计主要是为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

人们生活中提到的成本,包含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沉默成本类似于固定成本,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成本。比如销售打单过程中,交通费、招待费等都是固定成本,不管最终能不能签单,这些成本都是要承担的。

如果按照经济学中的成本思维来进行企业的成本衡量,可能就要出大麻烦了。比如一家有独立办公大楼的公司,一年的销售利润是1千万,财务报表数字很好看的。但如果把大楼租出去,租金收入就可能是2千万。如果按照经济学中成本是放弃了的最大价值,这家公司反而亏损了1千万,所以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无法应用于实际管理的。

三、企业的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对于企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企业赚不赚钱,很大程度上在于成本管理是否到位。就目前而言,很多企业的成本管理是比较粗放的,甚至是根本核算不出来的。在企业生产中,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材料费用、人工费用、设备折旧费等。还包括间接成本,如:水电费、设备维修费、管理费等。由于企业生产本身是一个多环节多流程的协作过程,成本的归集和分摊并不是意见容易的事情。

我之前是从事ERP(企业资源管理计划)领域的,在接触到很多企业中,成本管理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在ERP管理中,企业的成本核算可以分为三级,由浅到深一次分为:产品成本、订单成本、工序成本。绝大部分企业,都只能做到产品成本,即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成本总额。好一点的企业可以做到订单成本的管理,清晰了解每一笔订单成本是多少,是赚了还是亏了。极少数非常优秀管理到位的企业,可以做到工序成本的管理。即: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发生的成本都核算得清清楚楚,这样就便于成本的追溯,并为改善企业生产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分析依据。

总体而言,我感受较深的是,经济学偏宏观,讲究的是一种思维方式。管理学偏微观,注重的是一种行为方式。结合我自己的工作经历,宁老师管理学中的很多内容,往往能够给我更多的指导意义,不仅是成本的理解,还诸如:客户、组织、团队、领导力等。当然,如果再增强一些经济学思维就更好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济学中的成本和管理学中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