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海海》:“谍战之父”麦家,以小说与父亲和解

“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麦家

“谍战之父”在巅峰时期沉寂,时隔8年携《人生海海》归来

知道麦家,应该是2005年电视剧《暗算》播出开始。当时,这部剧作为谍战剧的开山之作,播出后就引发了收视狂潮,并开创了一个中国谍战剧时代。之后,在2008年,麦家就凭借《暗算》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而麦家的经典谍战小说,除了《暗算》,其实还有之前创作的《解密》,以及之后创作的《风声》、《风语》、《刀尖》等等。这些作品,基本上都获得了各种奖项,同时被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剧,麦家成为业内少有的“叫好又叫座”的小说家。

麦家的创作事业进入了巅峰时期,人们称他为“中国谍战之父”。可就在这个巅峰阶段,麦家却没有继续输出自己擅长的谍战小说,2011年,在写完《刀尖》这部长篇之后,麦家沉寂了8年。

直到2019年,麦家带着新作《人生海海》归来,这部作品却不是他擅长的谍战题材

《人生海海》是一部怎样的作品?

《人生海海》围绕着一个身上带着很多谜团的上校展开,以一个十岁小孩的视角展开叙述。上校肚皮上到底纹了哪几个字?小说在对这个秘密的窥私欲与守护欲的缠斗中展开,讲述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书中的上校、爷爷、父亲、小瞎子等各人的命运与选择。

虽然上校曾经军人的身份,让这部小说看上去仍然带有一些谍战的影子,但其本质上却是一部讲述故乡与人心的小说。

这部小说自出版以来,累计售出超过100万册,并且成为2019年度豆瓣中国文学(小说类)TOP 1,还被多家媒体列入年度图书。在带货女王薇娅的直播间更是创下了5秒卖出30000册的记录。

莫言感叹:这本书,麦家写得很用心,花力气,十八般武艺都施展出来,看得我兴奋,既热闹好看,眼花缭乱的,也暗藏机关门道。

董卿读完此书,更是当场落泪:麦家的身上永远有一种旁观者的气质,一旦他开了口,他的语言是那么的精准。他的细节是那么的触动,他的思想是那么的深刻。如果用一句诗来形容我读完《人生海海》的感受,那就是“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麦家为什么在巅峰时期激流勇退,选择打磨这样一部作品

麦家曾经有一次在采访中说,自己不是为了钱写作。“因为我的名声太大了,现在的收入,几辈子都吃穿不愁”。

他说:“生活不是你活过的样子,而是你记住的样子”。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表达性书写”,能够很大程度减少负面情绪困扰、创伤后压力等症状,是很好的疗愈内心的方式。

所以,麦家创作《人生海海》,最大的用意,是通过作品去重绘自己的童年记忆,去重新理解自己的父亲,以及与那个心中充满悔恨与歉疚的自己达成和解!

这点从麦家自己所说的“我想写的是在绝望中诞生的幸运,在艰苦中卓绝的道德。我要另立山头,回到童年,回去故乡,去破译人心和人性的密码”这段话中可见一斑。

麦家的童年经历与创伤,与《人生海海》中的“我”非常相似

麦家小时候,因为家庭成分不好,常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嘲讽歧视。因此他很自卑,不敢和人说话。有一次在课堂上,大冬天,雪花从窗户飘进来,他想关窗。老师问是不是冷,他说是的。老师颇带嘲讽地说:你头上这么多顶大黑帽你还怕冷啊!

麦家的童年就是充满着这种暗灰色的基调,他变得很孤僻,只好将所有的倾诉欲诉诸于日记中。

《人生海海》中的“我”,因为爷爷告密,出卖上校,导致全家被连累被村里人骂。在学校里也是被老师和同学孤立、嘲讽。走在村子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块砖飞出,砸到身上,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麦家将自己的这段童年经历和创伤,以“我”的遭遇再现于小说情节之中,通过这样的表达,使得内心深处的痛苦被“看见”。而当时只有童年视角的麦家无法承受的痛苦,在时隔多年之后,从一个成年人的视角,去重新定义这些经历,去重新看待这些创伤。

那些当时无法理解的,也许现在就理解了,那些当年觉得始终无法原谅的,在如今也变成了“人要学会放下,放下是一种饶人的善良,也是饶过自己的智慧”。由此,人就会多出一些力量,通过这样的方式,麦家完成对童年记忆的“重绘”。

重新理解父亲,并与自己完成和解

麦家的谍战小说写得这么好,与他曾经在情报机构的工作经历分不开。然而很少有人知道,麦家最初决定参军只是为了离父亲远远的。他自己清楚地记得,从14岁零8个月开始,连续17年没有和父亲说过话。写信回家都只写“母亲,你好”,从来不提父亲。

为什么这么恨父亲呢?12 岁的时候,麦家和 3 个同学在学校打架,原因是他们辱骂自己的父亲,为了维护父亲的尊严,麦家以一敌三,和他们开战,老师还拉偏架,结果他被打得鼻青脸肿。

放学后,气极了的麦家不甘心,堵在一户同学家门口,等他出来,准备决一死战。父亲知情后,过来当着同学父母的面,给了他两个大耳光。本来就已经受伤的鼻梁被打歪了。

麦家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伤害,从此就开始对父亲长达十几年的憎恨。直到汶川大地震后,麦家受到巨大的震动,想要回乡照顾父母,但此时父亲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认不出自己了。这意味着,无论是爱还是恨,麦家已经无法从父亲那里得到一丝对自己的评价,而父亲也永远无法清醒地听到麦家的一句道歉。

后来,父亲离世,麦家仿佛失去了人生的支柱,“子欲养而亲不待”,对父亲的歉疚和悔恨充满了麦家的内心。而在《人生海海》中他通过“我”的爷爷和父亲的形象,理解了自己的父亲。

书中的爷爷是一个很要面子、满口道理的人,在他的心里一家人的面子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不喜欢父亲和上校一起,怕被人说闲话,他最终选择出卖上校,也是为了不让“鸡jian犯”的污名进自己的家。而正是因为这样,父亲从此不和爷爷说话,直到爷爷死去,都没有讲话。

这一段又何尝不是麦家自己的心理写照呢?他通过这部作品,理解了自己的父亲当年为何如此对待自己,也重新解释了过往的那些“经验”,以此完成与自己的和解。

人生海海,以爱和解

在看这部小说的时候,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几次不自觉地就落下泪来。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其情节引人入胜;另一方面,是因为麦家将自己的童年经历与创伤剖出来,呈现给我们,深深地触动到了我们的内心。

人生海海,以爱和解。这一生,无论是爱是恨,下一辈子也许我们都没有可能再遇见。那些失去的,永远再也无法弥补。但是所幸,人生如海浪,时起时落,无论多么艰难,总有过去的时候。我们仍能把握当下,好好去爱身边的人。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海海》:“谍战之父”麦家,以小说与父亲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