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 初出茅庐 :聪明巧审偷蛋案 史上有名笨小孩

第六章

聪明巧审偷蛋案            史上有名笨小孩


书接前文。上节说到有一天,小宽一正与表弟,以及学童们一起玩耍的高兴时,听到一个大人的声音呼叫“宽一,宽一,快下来,快点下来!”小宽一当时正站在天街的高处,听到叫他一回头,脚下一滑,身体倾斜了下来......

正在他身边的表弟看到他身子倾斜,有可能摔倒时,就伸手拉了他一下,将身体站直了过来,也就没有了危险。此时,听到的叫声是家人喊他们,差不多时间该回家了。到了易家院子里,看到爹爹正在与外公、舅舅们聊天说话。

一了解,原来是父亲觉得他在外公家住了一个多月了该回荷叶塘了,而且爷爷决定让他正式入学堂读书了。

随着慢慢长大,逐渐到了上学启蒙的时日。按照习俗,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曾玉屏说:"孩子应该有个正式的名字了。因此,宽一的学名由介亭给他取一个"。

5岁蒙学始得学名叫"子城"

曾麟书因学业未通达,于是就开了私塾。当自己的儿子到了5岁的启蒙年龄时,自然就放在自己眼前开学启蒙,也方便时时看护与教导。既然要读书,就不能再用乳名了,而需要一个正式的名字。作为曾家有文化的“饱学之士”的曾麟书来说,取名字自然是他的事了(还有一说,是他的另一位来自长沙的启蒙老师陈雁门取的,后文述及)。

蒙学初识

于是,翻阅了许多经典,后来取自《孟子·离娄下》中“曾子居武城”中的字,而取名为“子城”,意思是对其学业有成的期待。自此,当时同学们便称宽一为曾子城了。

聪明孩子巧审失蛋案

在曾麟书的私塾里,有一班年龄差不多的孩子开蒙识字,由于子城是随自己老爹读书,自是十分乖巧,一度还成了同班蒙童中的好学生了,还表现的特别聪明。

正是在此期间,发生一起"鸡蛋丟失案"。此案有两种说法,分别辑来简述。

一说是曾子城五岁启蒙,六岁便在父亲的私塾中接受教育,他不仅继承了父亲刻苦严谨的治学风范,并且天资远在其父之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不是死读书,而是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实践。这自是表达子城分外聪明无疑了。

曾子城正年幼长身体之时,有一次父亲为了给他们兄弟五个补充营养,便煮了五个鸡蛋,好让他们私塾放学时回来吃。

可当曾麟书再回到家中的时候,老婆江氏告诉他煮的五个鸡蛋竟然只剩下了四个,有一个不知被谁偷吃了。

曾麟书也没着急,突然想到可以用这件事借机来考验一下几个儿子如何判别推断。于是,告诉他们几兄弟,鸡蛋少了一个,你们谁能想个办法,帮你们母亲找出是谁偷吃了那个鸡蛋。四个弟弟都挠着头,面面相觑一脸茫然,只有曾子城略微思索了一下,告诉父亲:“爹爹,让我来试一试吧”。

于是,按照曾子城说的开始准备:先找了个盆,里面装上清水,然后把家里面所有人都叫过来,让每人轮流喝一口水,吐到盆里面,自己站在旁边观察。

很快,曾子城发现其中一个仆人吐出的水里面有蛋黄粉,立刻指出就是他偷吃了鸡蛋。这个仆人也不敢狡辩,就承认做了错事,吓得连连求饶,并将偷吃鸡蛋的事情和盘托出。曾麟书虽然当即处罚了这个仆人,但同时也非常开心,觉得大儿子曾子城果然非常聪明,将来定能当个如包青天一样的大清官审理案子。于是,对他的要求更为严格,敦促他们好好读书,求取功名,待长大后也能审理大案,为被冤之人平反昭雪。这则故事,反映了年幼的曾子城细心的观察、缜密的思维研判能力,自小便展露峥嵘,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难怪成功后其更加稳健与老辣!

但,此说不可信,什么五兄弟?他最小的弟弟小他在十岁以上,若小弟入学了也至少5、6岁,而曾子城差不多已到衡阳读书了,哪里还与弟弟们一起蒙学初开呢?!

另一说则可信度大些,故事的整个情节差不多,只是五兄弟换成了同班的学童,这就有了充分的合理性了。

说起曾国藩幼时聪明,相信的人不多,相关佐证资料则十分稀少,其本人向来不认为自己聪明。若说起笨拙、木讷、反应慢,这一类的段子倒是可以随手拈来,既使他本人也多次承认自己属于"结硬寨、打呆仗"之人,靠得是"贵有恒"、"不自变"。

被逼急造反作弄老师陈雁门

来看看曾子城读书不聪明的事儿……

说起读书,曾子城可算不上天资聪颖之人,甚至达到了笨的可邻程度。关于他的愚钝,甚至于有几则关于笨小孩的故事流传……

一则是宽一五岁时,曾星冈突到长沙,半月后回来,说:“费力给宽一请了个好先生,大名叫陈雁门。陈先生教的学生曾出息了两个举人。过了元宵节就来给宽一开蒙,先得收拾一间书房。书房的名字,陈先生也给想好了,就叫‘锡麟斋’,对麟书也有好处的。”

元宵节过了两天,两个轿夫抬着一个坐着轿子白胡子老头来到曾家,看上去腿脚也不大利索。

到底是长沙城来的有气派,蹒跚着在堂屋正中端坐坦然受了宽一的拜师礼,老师还给他取名子城,字伯涵,就在锡麟斋开学了。

他操着长沙话,给曾子城讲北宋汪洙《神童诗》励志:“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然后说:“子城,你记住,令祖和令尊只是田舍郎而已。他们请我来教你读书,就是想十年八年之后,能登上天子堂!”

曾星冈在外听到陈先生这么说,还能让宽一登上天子堂,心中暗暗想:果然是名师出高徒,一年十八两银子,值!

宽一有高师管教,麟书便放了心。为了补贴家用,他也开办了“利见斋”, 教周边乡村的十几个蒙童识字,同时,自己也读书,继续准备参加童生考试。

书塾里读书,除识字之外,最重要的是背诵。但凡先生教过的,必须背得滚瓜烂熟。

但陈先生发现,曾子城的记性不是一般的差,对这种笨人,只有用戒尺打手掌,别无他法(从这点看,这陈先生的真本事如何就大体知其一二了)。

任谁被打的多了,也难免会心生仇恨,何况是把人逼急了,那后果也是十分可怕的。曾子城也是这样,总想找个机会报复。还好,他报复时并非要下死手。一天,就想办法要整陈老头一次,否则,挨打不知何时才是个头。他就想方设法在陈先生常去的茅房里做了手脚,导致腿脚不方便的陈先生仰面朝天摔倒在茅房里,弄的满身污秽,灰头土脸。虽说明知是曾子城捣的鬼,但苦于没证据, 只能自认晦气。曾麟书得知这恶作剧后,再三向陈先生道歉,又被陈雁门几番羞辱解气之后方罢。

曾子城的母亲江氏也觉得除他之外,也不可能有别人,但见子城否认的坚决,说得斩钉截铁,也自知自己的崽脾性娘最知,倔起来象头犟驴,知再逼也不会有1什么结果,就不再说什么。但却仍不忘借机教诲儿子:“宽一呀, 你要记住: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还有,家里的神龛上,都写着‘天地君亲师之位’的。先生是上神龛的,必须要像对父母一样尊敬,容不得半点不敬。你要想将来出人头地,就必须得老老实实听从先生的教诲!”虽说曾子城也知尊师、听母训导,但也显示出了他不畏强权、敢于反击的坚毅性格。

"青史留名"笨小孩

还有一则描述曾子城读书笨的段子,比较有名的关于"笨小孩"的故事:

坊间流传着的这则“笨小孩”的故事,颇有些无厘头的色彩。先来看看都有哪些说辞?

道光五年(1825年),曾国藩十五岁那年冬天,一次晚饭后,曾子城按老师的要求要背诵范仲淹的这个千古名篇。

该文,全文也就是516字的《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贬到邓州做知州时,应友人之约所写的。千百年来,都己列入必读必学名篇,现也是中学时期语文课本的必背篇目之一。

一篇500多字的小文,若是正常智力之人十几二十遍也差不多能背了,根本用不着反反复复、几十甚至上百遍,一耗几个时辰也背不下来的,足见故事在故意刻画一个笨得出奇的人。

还有的版本传得更邪乎的,说他笨得竟然比不过一个小偷?一天晚上,一个小偷入夜时潜入他家,先是躲在梁上,再寻机偷窃。那时人们一般晚饭后,不久就上床睡觉了。那晚,曾家大公子又是在背这篇名文。不知为什么,就是记不住、背不下来。这下,激起了曾家公子的牛脾气,死磕上了,非要一次性把这篇文章背下来不可。

好一番功夫,可是几个时辰也还是没有拿下来,搞得那贼人在他家房梁上躲了那么久,蜷缩着的腿脚早就麻木酸痛的好象不是自己的一样了,却总也逮不着偷东西或溜走的机会。

这时,下面却还再不断传来“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无聊诵读声,简直令小偷烦心透顶极了。这书读的!多好的文呀,被这笨人读得既无感情、也无韵味,不但没有节奏,连基本的语句也不流利,太折磨人了。

小偷实在受不了了,就“扑通”一声从梁上跳了下来。曾子城被吓一跳,马上丢开书,蜷缩着躲在了墙角那边。

只见那人指着曾子城的鼻子嘲笑着,讥讽道:“真是笨得可怜,这么笨!还念个什么圣贤书呀,读书人的脸简直让你给丢尽了!哼哼哼百来遍了还记不下来,连我听这些遍也早就会背了。你听好了,我背给你听:《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口气背完后,气乎乎地推开房门扬长而去。曾公子被这一幕惊到了,过了好久都回不过神来。

也真是的,一个一天到晚除了读书,可以说别的啥也不用干的人,竟然连一个应该是没读过书的小偷都比不过,怎么可能?可,这“笨小孩”的名声还是在方圆几十里内传了开来,甚至达到"青史留名"的程度!

这"笨小孩"的故事太过于夸张,不足信。权当知其不够聪明伶俐就是,没必要过于较真儿。

曾子城虽然是年少愚笨,但他的身上却有一种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倔犟劲儿,更是养成了只要想做的事,就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习惯!

此后,他爱读书,而且凡是读着的书,必须一本书看完才换书,书未看完时绝不翻看其他,而且坚持每日读几十页。且一定要读史书,并规定自己每日至少读《二十三史》(大清之后才有《二十四史》)十页。后来的家训里写道: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日专而已矣。这些,还是十分值得今人借鉴的。

性格内向自卑被人欺

还是在其幼时的私塾时,有一次先生在课堂上给学童们布置了作业,让他们下午交上来。吃过午饭后,其他同学都兴高采烈地带着完成的作业来到了先生面前。曾子城连午饭都没顾得上吃,却仍是没有完成。这时,旁边一个游手好闲的少年得知情况后大声嘲笑起来,并幸灾乐祸地说:“我这就告诉先生去,看先生怎么惩罚你。”原来,正直的曾子城曾多次告发他做坏事,因此他对曾子城早已是怀恨在心了。

这少年跑到私塾先生面前,指着躲在门口的曾子城大声说:“先生,他的作业没完成还没交。”大家素知先生一贯严厉,但凡没有完成作业的都会得到惩罚。少年说完,便站在一旁,等待先生惩罚曾国藩,自己好看他的笑话,意思是看你以后还打不打小报告。没想到先生听完只是淡淡地说:“好了,我知道了。”少年感觉到意外,就吃惊地问:“先生不惩罚他了吗?”私塾先生微微一笑:“惩罚是必须的,不过这是我和学生们之间的事,所以,请你回避一下,你先去吧。”

少年走后,私塾先生照例惩罚了曾子城,不过曾子城平日里十分努力和勤奋他都看在了眼里,心里也是有数的。而曾子城和那个少年的之间的矛盾先生也是有所耳闻。于是,在惩罚曾子城的时候,他选择了不让少年观看。

这样的安排,既表示了对曾同学的自尊的保护,也彰显了治学的严肃——课堂上的事情谢绝外人参与。更表现出了先生明辨是非、巧妙处世的高明手段。尤其是那种维护他人自尊和学习热情的理念更让曾子城深有感触,对他一生的做人处事与人际交往都产生了深深地影响。

从这段子所处的年龄段和所发生之事,文中虽未指出师从哪个、学在哪里,但凡熟悉主人翁的看官们便一眼看出了端倪,也一下就知道了跟何学、在哪读书的。

朋友,你知道吗?若还不知,就接着往后看:敬请关注下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六章 卫道救时 不一样的曾国藩:第一部 初出茅庐 :聪明巧审偷蛋案 史上有名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