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该怎样进入年轻人的圈子

年轻一代追求的是嗨动力,我们也谈了如何更好地跟年轻一代交流。观察中国社会的很多问题,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维度,但请你不要忘记,代际差异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维度。


1.年轻一代对祖国的认同感提高


这件事情的起因也很偶然。最开始,有几位艺人在网上发表支持香港警察的言论,也有艺人讽刺希拉里·克林顿,因为希拉里嘛,总是喜欢对中国的事情居高临下地指指点点。然后,这几位艺人受到香港青年的网络攻击。其实,你想,这些香港青年的网络攻击,能有多大的威力呢?那也不行,这些网络攻击得罪了这几位艺人的粉丝,于是,一不小心,触发了一股强大的民间力量。这几位艺人的粉丝开始出击,为自己的爱豆撑腰,然后,她们发现,咦,原来彼此都是友军啊,我们是在并肩作战啊。


所以,这些饭圈女孩发现,还有一个最大的偶像,那就是自己的祖国。她们把中国称为“阿中哥哥”。在她们的心目中,阿中哥哥是个“漫撕男”,“漫”就是“漫画”的“漫”,“撕”就是“把纸撕烂”的“撕”,漫撕男的意思就是太帅了,像是一个把纸撕开,直接从漫画书里走出来的美男子。她们画出来的阿中哥哥,长发飘逸,长着一双大大的眼睛。你看,这跟原来人们认知中的祖国母亲形象,大不一样吧。


在饭圈界,这一天被叫做“8·14大团结”。原本互相争吵不休的各家粉丝,忽然尽弃前嫌,形成了一个粉丝圈。更有意思的是,原来曾和她们水火不容的帝吧男生,也和她们站在一起。帝吧男生也是一群神奇的年轻人,他们大多也在20岁左右,精力旺盛,情绪高昂,自己觉得三观奇正,特别喜欢嘲讽和鄙视别人。然后,饭圈女孩和帝吧男生带队,在他们的背后,还有嘻哈歌手、二次元网友、电竞玩家,甚至古风爱好者、华服爱好者,浩浩荡荡、锣鼓喧天。


原来大家都是买国外的手机,最早是诺基亚、爱立信,后来很多人成了果粉,只买iPhone,可是,现在呢?年轻一代追捧的是小米、vivo、OPPO。同样的变化出现在越来越多的市场上,比如电器,比如服装,比如影视,一个“国潮”时代来临了,也就是说,年轻一代觉得,国产的产品也很新潮,很酷。


2.年轻人对品牌认同度的降低


就从饭圈女孩力挺阿中哥哥这件事情,能让我们意识到,原来我们最不了解的就是自己身边最熟悉、跟我们最亲密的人。我们对年轻一代的理解,很可能是不对的。


很多人以为年轻人的思想会受到网络大V的影响,错,这是一个人人都能登台的时代,年轻人并不会对那些喜欢睥睨天下的名人多看一眼。很多人以为年轻人的思想会受到境外势力的影响,错,这是一个各自筑墙的世界,年轻人对墙外的世界已经没有太多的敬畏,相反,他们发现,自己翻墙出去,看到墙外的东西无非如此,到处都是偏见,那边的意识形态用一个无形的牢笼,把很多人关在里面,于是,这些年轻人笑称,原来我们是去探狱了。


很多人以为这样一股强大的力量,只有国家力量才能号召和动员,其实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草根声音,过去还是在屌丝中流行的亚文化,如今已经用极快的速度变成了主流文化。


我们可以把意识形态想象成品牌。一旦品牌形成之后,消费者会把自己的各种情感投射到这个品牌上,就好像这个品牌是个放电影的幕布一样。有些消费者会对品牌特别认同,就像有些人会对意识形态特别关注,是一个道理。


他们对品牌的认同度不像上一代那么高了。


70后或是80后,会有个习惯,认准了一个品牌,就一直买这个品牌,但90后或00后就不一样,

他们不再迷信品牌,会变得更认“性价比”,在他们的眼里,“性价比”就是性能要好,要对他们的胃口,但他们不会盲目地为品牌本身花更多的钱,也就是说,他们觉得,你值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那顺着这个思路,你就能理解年轻一代的变化。那些特别关注意识形态的人,往往年纪稍长,虽然他们的观点可能鲜明对立,但他们其实是在一个圈子里。年轻一代的兴奋点和行为方式跟他们很不一样。归根到底,年轻人对祖国的认同感提高,也是因为他们对品牌不再迷信,更相信“性价比”啊。


那你再看,就会发现年轻一代和祖国的互动方式也不一样了。比如,请你注意一下,当饭圈女孩力挺中国的时候,用的语言不是“祖国母亲,我们爱你”。她们会用很怜惜的口气说:“哎,阿中哥哥怎么连宣发都不会做呢”,“哥哥现在只有我们了”。你看,这不是你所熟悉的过去那种偶像和粉丝之间的关系。


在饭圈文化中,粉丝的心态更像是一个投资人。


大的粉丝觉得自己是大的投资人,小的粉丝觉得自己是小的投资人。这些大大小小的投资人都觉得,他们能够把一个项目从无到有地带出来。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这个项目好不好,更关心的是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回报。


当然,他们图的是比金钱更重要的情感的回报。他们也不再是孤芳自赏,而是会努力地推介自己投资的项目,因为他们知道,买账的人越多,这个项目的估值就会越高。说到这里,你就会恍然大悟:

上一代人只是把自己当作祖国的打工仔,

下一代人已经把自己视为“阿中哥哥”的投资人。那他们当然会对祖国的认同感更强烈了。


那找到这种内在的逻辑,你就会明白,我们该怎么跟年轻人交流了。


山并没有朝我们走过来,我们要朝山走过去。


你要让这些年轻人有参与的动力,有行动的目标,找到跟这个时代的共鸣,而且要像我们讲过的饭圈里的偶像一样,不断地和年轻一代平等地互动。


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解饭圈的人都会知道,

路转粉,粉转黑,都是一瞬间的,

翻译一下,你让一个对你没有兴趣的年轻人认同你,可能非常快,

但一个认同你的年轻人改变自己的观点,也会非常快。


维持不断的互动,才是调动年轻人积极性的最好办法。


其它用户反馈:

年轻人更认性价比,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

这里说的性价比,不是我们常说的性能比上价格。而是类似“价值定价法“。

在性能上新兴消费者要求是自己想要的,满足自己需求的。在价格他们自己有自己定价的方法,而不愿意仅仅为品牌支付太多。

如果觉得没有价值的,那品牌也不会对他们造成很大的影响。如果他们觉得有价值的,即使没有品牌。他们也会愿意付费。这是回归到产品价值的本身上来,即便对于产品价值本身是主观的。

价值的实质是围绕客户从产品中获得的利益和Ta为之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平等交换。

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认知价值是主观的感知,并不等于企业产品的客观的真实价值,有时两者之间甚至会有较大的偏离。

企业价值定价的目标,就是尽量缩小这一差距,而不是通过营销手段使这一差距有利于企业的方向扩大(所谓的品牌溢价)。

这种情况,给了新兴国货商品更多机会。因为本土品牌,有更大的机会贴近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其它用户反馈:老师早。我感觉新一代的特点是对宏达叙事更没有兴趣,反而更容易被故事所驱动,英雄之旅在过去是启蒙,今天可能已经变成了现实。

这让我想起了漫画《炎炎消防队》里的“骑士王”亚瑟,随着他把现实和故事重叠程度的提高,他的能力就会变得越来越强,说起来我好像也有这种影子。

新一代对那种统计数字式的宏达叙事没有了兴趣,要的是自我参与的剧情,就像《巫师》中一般,甚至“我”可以不是主角,但我要能参与进故事里。

以上内容引用何帆老师中国经济报告第19讲。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该怎样进入年轻人的圈子)